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明太祖实录>载录魏观七条史料,但对于魏观被杀却不着一词,为重新考察洪武七年魏观与高启被杀案,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高启的个性自由洒脱,而朱元璋对江南士人采取高压与不信任政策,是导致高启辞官的根本原因.或许高启写讥讽诗给朱元璋内心埋下阴影,但魏现在张士诚旧址兴建府治,高启写<上梁文>,触怒朱元璋,因而导致血案.不久朱元璋感觉量刑过重,因而将魏观赐祭,并使之归葬本土.最终<实录>不书,为之隐讳,朱元璋反复无常的个性与魏观所在的苏州是江南重镇,是解开本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隐士现象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古代士阶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明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为背景 ,对隐士群体的政治取向、道德实践进行了考察 ,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士阶层其他成员对隐士群体的评价。文章进一步认为明初隐士与社会联系相对密切 ,较少傲诞狂放之习 ,社会离心倾向亦不明显。而明初隐士群体的这一特点也正是明初社会政治生活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明初中央对湟水流域的施政,研究了湟水流域汉族社会的兴起、形成、性质、特征,也进一步分析了明初湟水流域汉族的来源、成分、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4.
江西文人群以其淳孝仁厚、隐忍以行的道德操守和性格特征,在残酷嗜杀的明初得以尽其天年,超越吴中、越中文人而成为明初文坛的主要力量。其典雅淳朴的诗风文风与明初政治文化需求趋向一致,从而成为文坛的主导风格,并深刻影响了笼罩明代文坛近百年的台阁体。  相似文献   

5.
朱亚非 《东岳论丛》2007,28(2):151-156
明初在对外交往中,坚持以德睦邻方针,开创了外交新局面。本文分析了明初以德睦邻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并对以德睦邻及对周边国家劝和息争进行了探讨。明初以德睦邻政策的成功,对于国内经济发展、政治稳定、边疆安全及反击外患的胜利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的经验仍值得今人启迪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明初朝贡制度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趋臻巅峰之时期,研究与剖析明初朝贡制度对于整个封建社会对外关系,不仅有其特殊地位。而且具有典型意义。笔者于此对明初朝贡制度试作论析,以就正于史界学者。  相似文献   

7.
明初江右诗坛, 诗歌繁荣, 诗人众多, 但在地理的分布上, 却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 并显示出鲜明的区域特征. 明初江右诗人地理分布所表现出的格局态势, 与地理经济、 人文积淀、 教育情形等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 诗人们大致相同的生活时空, 又使明初江右诗歌创作呈现出地域趋同性, 雅正即为其中之义.  相似文献   

8.
胡惟庸党案与明初的皇权相权之争王建华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政体,到明初达到了最完备的形态。明初皇帝权力的强化,是以丞相胡惟庸一案为开端的。胡惟庸党案是明初主权与相权之争的必然产物。自此之后,“遂结千余年中书柄政之局”(孟森语),中国历史上再无丞相之名。元...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传统的监察制度在明初进一步完善,而且颇具特色,它在明王朝的创建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对明初整个政局也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也论明初耕地数和卫所制度———与张德信、林金树二同志商榷秦新林关于明初850万顷的耕地数,是明史研究者较多争论的一个问题。顾诚提出一种看法,认为明初耕地是分属于行政和军事两大系统的。也有人仅看到明初军屯田地这一方面,而未看到都司、卫所管辖的大片民田,...  相似文献   

11.
明初僧诗承元代之绪,呈现兴盛的局面.明初诗僧身份、心态、创作与元末相比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他们参与颂圣,注重用世,但欲归隐不得,由此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明初诗僧论诗不喜专谈“妙悟”,而好言世运、性情,独具时代特色,所作也很难以蔬笋气来衡量,大抵味趋大全,兼有方外与方内之致.宗泐、来复、道衍、妙声诸衲为一时诗坛“龙象”,对明清僧诗多有开启风气之功.  相似文献   

12.
明初的洪武时期, 是明代密疏言事发展的早期阶段, 这个时期密疏言事的特点是: 在对前代密疏言事特点继承的基础上, 明初又有了一定的制度性建设, 这种初步的制度性建设, 既使明初的密疏言事表现出与前代迥然不同的差别, 同时, 也对明代中后期的密疏言事, 产生了深远的直接的影响。历史地说, 明初密疏言事的制度化过程, 是和汉、唐、宋等朝代对密疏言事过程不断完善的趋势相一致的, 也是相联贯的。  相似文献   

13.
明初洪武朝全力印造宝钞,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洪武十九年之后各项临时支钞迅猛增长,造成了明初的通货膨胀。朱元璋为应付庞大财政支出而滥支宝钞,其间种种行为反映了他轻视货币经济,对货币的认识还极为浅陋。  相似文献   

14.
明初江右派是明初诗坛五大地域性文人集团之一,本文拟对以刘崧为代表的江右派诗人的诗歌理论和创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展示江右派涛人在明初诗坛崇唐抑宋复古潮流中所表现出的地域特点和涛歌风格及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松梅 《东岳论丛》2004,25(6):175-177
军屯虽是明初军饷供应的主要渠道,但对其作用不宜估计过高,应当充分认识民运、开中法和犯人赎纳等形式对明初军饷供应的作用;明初的军饷供应以实物和劳役为特征,这主要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决定的。同时,这一特点的形成也与元朝蒙古游牧民族解决军费的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16.
明诗论略     
一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封建君主制新政权,受到汉族士大夫的拥护。当时虽有倪瓒、王冕不就征,戴良、杨维桢未受职,丁野鹤以墓庐而终身,但众多的由元人仕的作家,却为明初的诗歌创造了繁荣的局面。明初开国便诏复衣冠如唐制,规定以经义帖括试天下,为了表  相似文献   

17.
明代,在明太祖和明成祖时期,制定了宗教的基本政策。这些政策主要包括:第一,对佛教道教的保护和扶持;第二,对佛道的限制和控制;第三,对民间广为流传的秘密宗教的严行禁止。这些宗教政策的制定,主要以明初的基本国情、宗教界的状况和统治者独特的宗教体验等为依据,奠定了有明一代的基本宗教国策,当时对安抚民心、稳定明初封建统治和政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明初的社会情况和统治者的引导,使儒释道得以并立,共同为朱明统治服务。三教情况与元朝有所不同,明代以儒为主,而佛道辅之,且有相互圆融之势。三教合一的思想在明初帝王的言论和政策中表现比较明显,还体现在诸大臣的思想和实践中。是为明代三教合一之发端。  相似文献   

19.
晁中辰 《东岳论丛》2003,24(4):86-89
明初政策的消极倾向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朱元璋一改宋元不抑商的政策 ,厉行重本抑末 ,使明初及此后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工商业发展水平十分低下 ;摧折士人 ,窒息思想学术 ,其严厉和残忍程度为历代所罕见 ;他不务远略 ,厉行海禁 ,严重阻碍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朱元璋将这些政策定为“祖训” ,要后世皇帝奉行不渝 ,故消极影响特别深远。明王朝处于 14至 17世纪 ,这正是世界面貌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 ,也是中国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丧失的时期。这种变化可以从明初政策的消极倾向中找到些许原因  相似文献   

20.
论明初京畿地区的农业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初京畿地区农业状况,是涉及明朝政治、军事、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明初统治者采取一系列诸如移民垦荒、军事屯田、兴办水利、提倡种植经济作物和减免赋役,实施赈济等一系列措施,使遭受长期战乱而残破的京畿地区农业经济得到了恢复,在耕地面积、人口数目和赋税额数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增加。这为明朝建都北京和北部边境的防御,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为明代中后期及整个清代环渤海地区经济的振兴,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