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杜甫一向被称为盛唐诗人,是盛唐气象的代表,其实他们与盛唐诗人不同,他们的诗反映的不是盛世而是乱世。他们的成长正在唐代盛衰转折时期,也正是在这急剧的社会的变动中他们成熟为伟大诗人。裴斐在《文学遗产》1982年第3期上  相似文献   

2.
公元7世纪初期,英国出现了一批以奇特的比喻、口语化诗体、富于变化的格律等为主要特征的诗人,人们称之为“玄学派诗人”(Metaphysical Poets。然而.玄学诗派一直没有得到其在文坛上应有的地位,他们的反传统创新思维和超前的意  相似文献   

3.
桃意象频繁出现于清代西域诗歌中,“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命运的诗人,他们可以描绘同一个客观物象,可以共同创造相同或相类似的象征性意象。然而,他们各自创造的这个意象,不仅具有各自不同的象征意义,而且,他们所描绘的相同的客观物象,却都是独特新颖的,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诗人借助于桃花旺盛的生命力融和西域春意之暖,展现出诗人顽强的生命力;桃意象承载了诗人由中原至边塞的豪情壮志;桃源典故意味深长,又寄予了诗人对边塞的独特感受和浓郁的思乡之情。诗人将自身复杂的思想感情灌注于桃意象之中,故而该意象成为诗人表现个人复杂情感的重要载体,寄托了诗人各种复杂的感情和心境,桃意象的解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这些诗人真实的心境。  相似文献   

4.
1948年6月,分散在南北各地的一群青年诗人,抱持“标新立异,也并不可怕”的信念,以上海出版的《诗创造》和《中国新诗》杂志为主要阵地,结成诗歌团体。该团体核心成员有九人,辛笛、杭约赫、陈敬客房祈、唐提是南方诗人,穆旦、杜运燮、郑敏、袁可嘉属于西南联大出身的北方诗人。其中陈敬容、唐提、袁可嘉更兼为诗人与理论家。他们无论创作实践或诗学探求都具备了诗歌流派的性质与特色,在当时独树一帜,颇有影响。该流派的形成经过三个阶段。1947年7月以前,为诗人们分散活动时期;1947年7月至次年5月,南方诗人以《诗创造‘为阵地开始…  相似文献   

5.
第三代诗人是从朦胧诗人中分离出来的后朦胧诗人。他们在创作方法上受朦胧诗人的深刻影响而又更多地借鉴了欧美的后现代主义,“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成为第三代诗人诗歌创作的总体特征。但他们的有些创作亵渎崇高,消解理想,事实上是把人生和诗歌艺术都当成游戏,诗中除了极端化的自我形象或者自我嘲弄之外,再难看到鲜活健康的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中国诗史流衍发展至明清,已积累了一份极为厚实的诗学遗产。因此,与唐宋诗人相较而言,明清两代诗人大都在复古与求变的诗学命题前徘徊,学习前人,甚至模仿前人的痕迹要明显得多。但明清易代之际却不同,眼中流泪,心底流血,每位诗人笔下,尤其是道民诗人笔下,随感而发,真情流溢,学唐也罢,宗宋也好,均能各出机抒,自具面目,很难看出其模仿迹象。由于地域、家庭、个性指因素的影响,清初道民诗人在审美趣味上千差万别,但共同的时代苦难、相近的人生境遇与处世态度又使他们在审美选择上有着基本一致的趋向。屈原、陶渊明、杜甫,以…  相似文献   

7.
登楼寄王卿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数家砧衣秋山下,一郡荆格寒雨中。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这首七言绝句是登楼怀友之作。王卿其人似已无考,从诗意看,想必是韦的挚友。诗人登楼送目,怀友之情油然而生,情不自禁地脱口吟出这首七言绝唱。诗是登楼所作,所以从登楼写起。“踏阁”即登楼,起首二字便破题。“踏阁攀林”既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勾画,也是对旧时情景的回忆。读者可以想见,当年诗人与王卿相聚时,经常一起游览,他们曾携手“踏阁”,并肩“攀林”,而如今诗人却是一人独登,心境自然是今非昔比的了。诗人面对苍茫大海,极目…  相似文献   

8.
丘峰 《社会科学》2004,(12):109-115
台湾文学中的乡愁诗,是台湾特定历史中产生的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既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诗人的生命体验。由于台湾与母体大陆的长期分离,使台湾诗人产生一种离愁别绪、愁肠百结的心灵伤痛。这些诗人大都是从大陆赴台人员,他们思乡望乡、怅望大陆,探寻中华文化的血脉,血浓于水。游子呼唤母亲,渴望不再与母体分离。乡愁是没有年轮的树,是游子永远的情结。这是乡愁诗的重要主题。值得注意的是,在台湾本土生长的新生代诗人中,新乡愁诗描绘出母亲对儿子的呼唤和儿子对母亲的爱恋,给乡愁诗赋予了新的內容。  相似文献   

9.
邵波 《北方论丛》2015,(4):48-51
新世纪以降,诗人的叙事技艺愈加纯熟,许多诗人的先锋实验走得较远,其中诗歌叙事的“不谐和音”便是他们追求诗艺的“另类”尝试。碎片化叙事以语意的碎片化和语词的拼贴化来展现诗歌的“晦涩”美学;“反常性”叙事给读者带来一种陌生化的阅读效果,构成张力性的“不谐和音”;而“黑色”叙事则是诗人直面残酷的工业时代、对抗庸俗现实的精神武器,展现出荒诞的末世情绪。  相似文献   

10.
赵宏  宫波 《北方论丛》2012,(4):16-20
宋初晚唐体诗人清寒苦吟诗风一为晚唐诗人的自然过渡,二为诗僧和仕途失意、生活寒苦文人的自然选择。其"清寒、苦吟"诗风源于晚唐诗人贾岛和姚合。晚唐体诗人与佛教的关系,在他们的诗歌作品中多有体现。究其原因,乃是佛教"人生皆苦海"的理论迎合了他们的心理需要。宋初晚唐体诗人在佛教中为自己"清寒"、"悲苦"的生活命运找到了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1.
昌耀与惠特曼是中外诗歌史上成绩斐然的两位诗人,相近的生存状态与人生遭遇使得他们在诗歌创作中呈现出类似的精神气质。他们的诗都是经过个体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体现了独特的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也是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融入了个体的人格和情趣。通过对他们诗歌文本的比较分析,能够解读出两位诗人在诗歌创作的精神特质、审美意象以及诗体风格方面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英国诗人雪莱和中国诗人徐志摩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用自己短暂的一生热烈追求爱、美与自由。二人又有不同之处:雪莱对爱、自由、美的追求主要体现在其对社会变革和政治运动的关心上,所以,有人说雪莱首先是一位预言家,然后才是一位诗人;而徐志摩对爱、美与自由的追求则主要体现在其在自我的小圈子里对人生的思索和在情感世界中的挣扎。对爱、自由、美的追求之于两位诗人如炼狱一样涤荡了他们的生命,并铸造了他们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比较研究:《诗品》方法论探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嵘品第诗人,运用的是一种类比思维,主要使用的是一种比较研究的方法。首先通过对众多诗人的比较、类推、归类,将多种意义上的大体相似者,并为一品。其次在同品诗人之间进行相互比较,以充分认识他们各自的特点,彼此的长短,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再次,在不同品第的诗人之间,进行交叉式的比较,以发现他们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  相似文献   

14.
论沈宋诗继往开来的历史贡献房日晰沈佳期与宋之间,是初唐诗坛极重要的两位诗人,在当时居于领袖群伦的地位。但因为他们都是典型的官廷诗人,其人品也有许多毛病,特别是宋之间,史学家给他头上泼了许多脏水,在评价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第一或唯一的情势下,在要求诗品与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作者研究屈原与司马迁文学传承关系的系列论文之二。文章认为,在中国文学史上,司马迁第一个继承和发扬了屈子的真精神。屈原是中国第一个个性化诗人,是中国抒情诗人之祖,司马迁则是中国第一个独特风格的史传文学家,是叙事文学这宗。他们二人的理想、情感相通,悲剧命运相近,浪漫气质相似。屈骚、《史记》,体制有别,精神骨子却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大多集诗人与批评家于一身,他们不仅创作出了一大批脍炙人口、流芳百世的诗歌作品,在诗学理论上他们也颇有建树。本文拟对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学观的核心命题作一解读,以冀对其有一个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17.
道士与唐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士诗人作为唐代诗人的一个阶层,为唐诗的鼎盛作出了特殊的努力.本文对道士诗人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类代表诗人及诗作的特色进行分析.非诗人道士作为世俗诗人的交往对象,是引发诗人诗兴的直接媒介,本文以司马承祯、张果和毛仙翁等三位引发诗潮的道士为例,以见他们对唐诗繁荣的间接性贡献.  相似文献   

18.
“第三代”诗是“朦胧”诗后的一批青年诗人实验性诗潮的泛指。它已定格成为历史了;然而在它鼎盛时期的1986──1988年,却是风靡全国的“时尚”。首先要肯定的,第三代诗潮的涌现并非偶然,它是继朦胧诗后的又一次精神的解放。如果说朦胧诗人的历史功绩在于“把诗从政治工具中解放出来,恢复了诗的审美性质,显示了肯定自我的价值观。诗人将是有人道主义精神和忧患意识的自我引入诗中”①,那么更年轻的第三代诗人,则在反叛的道路上走向纵深,他们继续轰击原有新诗形成的意识形态硬壳,追求表现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与生命体验,与之…  相似文献   

19.
华兹华斯、拜伦、雪莱和济慈是杰出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作为同一个文学流派的诗人,他们都崇尚自然,强调个性解放,并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非凡的创造力。然而,除了这些公认的共同点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诗作在主题、题材、艺术手法等方面体现出诸多不同之处。正是这些反映他们个性特点的不同之处使得他们在英国及世界文学史上更加卓而不群:  相似文献   

20.
悲怆的“受难的品格”──穆旦诗歌的审美物质李方考察40年代“中国诗的现代化”朱自清语)进程,(工能不看到穆旦(查良锋且9且百一且977)为代表的“新生代诗人”(今称“九叶诗人”)在诗的审美意识与风格上所显现出的惊人擅变。其中令人震颤之处,无疑是他们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