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指”无定诂 ,对公孙龙子《指物论》的解读历来疑点纷呈。本文运用现代逻辑的观点 ,对《指物论》进行了分析 ,认为《指物论》内蕴丰富的逻辑哲学思想 ,是我国古代指称理论的专论。  相似文献   

2.
《指物論》是《公孙龙子》全书中义蕴最为丰富的一篇,其理論的应用貫通于其他各篇。“指”是《指物  相似文献   

3.
《指物论》发微刘恒健陕西师大中文系公孙龙子的《指物论》扑朔迷离,玄奥难解,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桩悬案。为此,庞朴先生曾经不无感慨地说:“《公孙龙子》是诸子书中最难读的一本,而《指物论》又是《公孙龙子》中最难读的一篇”①.张岱年先生也认为在《公孙龙子》诸...  相似文献   

4.
<白马论>、<指物论>、<通变论>、<坚白论>和<名实论>五篇,在思想内容上与<墨经>具有密切的关联.在对"名"的认识、"正名"的标准、名与名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公孙龙子>和<墨经>不仅基本主张相同,而且在语言表述上也极为相似.而<指物论>则明显是针对<墨经>的指物观而作.  相似文献   

5.
对《指物论》篇的解读,可划分为传统和西学两种诠释理路。而吊诡的是,本来截然相对的这两种诠释理路却共有一个相同的思想预设,即皆以事物诂物。这个预设实际上是有问题的。在先秦语境和《公孙龙子》文本中,物字实有两个意义:一是可感知的具体事物,二是可感知的具体事物之名称。指字的意义是指谓,但亦有广狭之别。故《指物论》篇所论的指物关系,具体分为两大类:一是具体可感的事物与其指谓之间的关系,二是此类事物的名称和其指谓之间的区分、统合关系。公孙龙的这一思想,已超越了白马论、坚白论诸论所达到的思辨高度,体现出综合和辩证的新特点。公孙龙从语言、事物和主体这三个向度来论析指物关系问题,这对现代语言哲学的相关探讨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指谪公孙龙哲学是唯心主义的,主要是从其《指物论》入手的。有些论者误解“指”、“物”之义;割裂“物莫非指,而指非指”这一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完整主题,迳直把“指”解释为“意识”或“概念”,进而把“物莫非指”说成为“万物没有不是意识或概念的显现”,从而定公孙龙的哲学为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7.
公孙龙的正名理论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对于公孙龙正名理论的解释却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公孙龙关于指 -物关系的论述是理解公孙龙正名理论的关键和难点。《公孙龙子·指物论》中的“物莫非指”表明了公孙龙对指—物关系的基本看法 ,在此基础上 ,公孙龙的正名理论是一种语言意义理论 ,是先秦思潮的名辨产物  相似文献   

8.
明末方以智继承宋代王雱等以易解庄传统,并进一步发扬其师觉浪道盛以儒解庄的思路,贯通《庄》《易》,以"公因反因"说为理论基础,以"乾"卦为参准,以"象数取证"的方法释读庄子逍遥义。方以智将"有待"视作反因,将"无待"视作公因,从"一在二中,用二即一"的角度对两者加以融通,从而有效突破了前人释读庄子逍遥义时局限在"有待"、"无待"问题上的对立争执。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名学逻辑化研究范式中,多注重以“概念”释名。公孙龙的《坚白论》常被误读乃至曲解。公孙龙在《坚白论》中,以“假物取譬”的论说方式,深度揭示了“以通称随定形”的兼名合成法则,从新维度解读《坚白论》,对于恢复公孙龙名学原貌,重新审视公孙龙名学思想,客观评价公孙龙名学成就,极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现存公孙龙子六篇,除了《迹府》一篇系属一种“别传”性质以外,其余《白馬論》,《指物論》,《通变論》,《坚白論》和《名实論》等五篇都是有关邏輯学上某一項問題的著作。其中《指物論》一篇实包涵着全书中全部邏輯思想各种基本理論的因素,其应用貫穿到其他各篇。  相似文献   

11.
“白马非马”是战国时公孙龙推行的欲“以正名实而化天下” 的辩题.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它褒贬不一,它是不是诡辩至今仍有争论.本文试图用符号学理论对这一辩题的本意进行分析,说明它的合理性.我们认为,从根本上说,我国先秦的“名” 是一种词项符号,以“名” 为研究对象的先秦名学,是一种词项符号理论.“夫名,实谓也”,①“所以谓,名也;所谓,  相似文献   

12.
"假物取譬"是指假借某具体事物作比喻来说明和揭示一个道理。在《坚白论》、《白马论》和《通变论》三篇中,公孙龙都采用了这一独特的论说方式。因此,具体掌握并切实遵循"假物取譬"的论说特征,不仅是我们开启《公孙龙子》"潘多拉盒子"的一把钥匙,而且是正确理解公孙龙名学思想,准确把握其理论特质和研究风格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符号学的发展谈到符号与设计的联系,图形作为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现象,在平面设汁中起着信息的传播作用.因此,我们要发掘更多的符号特性,运用符号语言来深化符号的类型和层次,从而更准确地运用于图形语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上海屋檐下》是夏衍抗战时期的代表作。剧作以对小人物的命运及其人生道路的关注和探索,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深湛的写实风格,醇厚的悲剧意味,浓烈的诗化色彩,使这部话剧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5.
《吕氏春秋》一书,为战国末年秦相国吕不韦延揽士人“集论”而成。从该书撰述旨趣而论,属“《春秋》家言”。它是要通过“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从中把握和揭示天人共通的历史运动法则,总结历史治乱兴衰和政治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吕氏春秋》所体现的历史观点是糟粕与精华并存,对后世政治历史和思想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人法天地的天人合一论《吕氏春秋》观照和诠释历史,是从探寻天人关系入手的。在《有始》篇中,作者依据当时人的天文地理知识,对天地进行了一番描述:“天有九野”,即有九个星域,分别为钧天(中央)、苍天(东方)、变天(东…  相似文献   

16.
牛军 《理论界》2010,(10):127-128
离作为《公孙龙子》全书一以贯之的逻辑主脉,具有两层含义。一为概念与实存事物的离,一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离。  相似文献   

17.
邯郸被命名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这是邯郸地方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邯郸学术界有责任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提高成语典故之都的学术品位,造福于邯郸人民。文章从哲学的角度,通过对《公孙龙子》中“白马非马”和“鸡三足”进行的探讨,提出了应重视开发那些具有深刻哲理,给人启迪,给人以智慧的深层次的成语典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关于《春秋》与《左传》经传关系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左传》是否《春秋》之传。虽然《左传》解经不同于《公羊传》和《谷梁传》,但《春秋》和《左传》不是两本独立的书,《左传》也不是一本伪书,更不单纯是一本史书。参照《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可知《左传》不仅”以义解经”、”以事解经”,还”以礼解经”。  相似文献   

19.
卡夫卡是世界文学长廊里难得的艺术家。他酷爱艺术 ,并业余从事文学创作 ,但他的创作态度极其严肃 ,他一生用他的生命体验来写作。短篇小说《饥饿艺术家》是他晚年最珍爱的一篇作品 ,据说他在校对《饥饿艺术家》时禁不住热泪横流。文本带有极强的自我指涉性 ,且暗含了作者对人生存意义的思考和探索。《饥饿艺术家》描述了一个“痴迷”饥饿艺术的表演者从其风靡全城的荣光到被人厌弃的落漠 ,始终不被真正理解而孤寂痛苦直至无声死去的过程。小说着力刻划了饥饿艺术家对自己的事业———饥饿艺术的执著追求、至死不渝的坚定信念及渴望被真正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伦理社会,它如同一个巨型加工厂,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按照已定的模式生产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产品——封建皇权的忠臣顺民。无庸讳言,这种方式曾使农业帝国走向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如所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康乾盛世等,都是可圈可点的。但另一方面却导致了它产品——中国人自我意识的不断弱化,他们虽面貌各异,但思想是高度程序化、统一化的——以公众舆论否定自我感受,以社会伦理代替自我思考,以尊长意志取代自我选择,以大众趋势消解自我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