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雪琴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3(6):20-23
恶意诉讼与滥用诉权并不完全相同,恶意诉讼是利用国家的诉讼机制提起的一场不合法的诉讼.恶意诉讼构成侵权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先诉讼属于恶意诉讼、且先诉讼中原告胜诉、被告遭受了损害以及符合侵权行为一般要件. 相似文献
2.
恶意诉讼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建权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2):55-59
随着公众越来越多地用民事诉讼的方式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同时,恶意诉讼也越来越困扰我国司法实践.恶意诉讼是指当事人虚构法律关系或主要法律事实向法院提起诉讼,侵犯相对人的合法权利,给相对人造成财产及精神方面损害的诉讼.恶意诉讼与滥用诉讼权利、诉讼欺诈都有区别,其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也与一般侵权行为有所不同,遏制恶意诉讼必须处理好限制恶意诉讼与保护当事人诉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王华兵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02-105
民事诉讼中恶意抗辩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对明知是真实的证据加以否定的行为。这种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不但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原则,而且影响了法律追求的公平、公正和效率。应从行为的主体上、主观上和发生的时间上对此加以界定;然后通过合理分担证明责任,根据现有法律加以制裁等方式来规制这种行为。 相似文献
4.
5.
民事诉讼中审判权与诉权的冲突与制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自力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1):58-60
在民事诉讼中审判权与诉权的冲突源于二者的不当行使 ,任何一方权力 (权利 )的滥用 ,都会使诉讼的公正性、科学性、效率性和民主性大打折扣。平衡审判权与诉权冲突的关键是建立一种相互制约机制 ,尤其是建立诉权对审判权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6.
哈书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83-87
强烈的公益性和复杂的私益性是民事诉讼应具有的两种理念,在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私益诉权时,不能否认检察机关为了国家、社会公共利益而在民事诉讼中享有的公益诉权。检察机关在中国法制体系中的检察监督权是《宪法》明确赋予的,它是一种广义的监督权,存在于民事诉讼的任何阶段。有必要在中国的民事诉讼法中建立广泛而全面的检察监督机制,切实有效地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黄豹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67-70
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诉权符合一般民事诉权的规定和要求,当然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刑事附带民事诉权滥用的表现形态包括起诉权滥用、撤诉权滥用、其他程序性权利的滥用以及挑拨诉讼和帮助诉讼。对滥用附带民事诉权的行为需要进行法律规制:严格附带民事诉讼的立案审查;对不符合诉权内容的申请和要求坚决驳回;加大立法的保障和违法的制裁。 相似文献
8.
完善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家林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18-2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制度 ,但这一制度存在不少问题 ,亟需完善。例如 ,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应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应赋予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刑事部份上诉权 ,即是健全与完善这一重要制度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9.
廖浩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5):109-115
规制恶意调解是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要议题之一。恶意调解包含一方恶意调解与双方恶意调解。调解不仅适用诉讼法的规定,也应受到民法法律行为规范的调整。调解书的效力有别于判决的既判力;判决再审的某些规定无法直接套用于调解书的再审。根据不同的瑕疵原因,可以赋予一方恶意调解的受害人的若干救济途径,而不宜仅限于再审。在双方恶意调解的情形,首先需要考量调解书对第三人是否发生效力以及发生何种效力,继而以调解所涉及的实体法律关系为基准分别确定案外人的救济手段。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是民事诉讼法学三大理论基石之一。对这一重要的理论问题 ,学界有不同的认识 ,但各种学说均有其内在的缺陷。欲正确反映我国民事诉讼中各种法律关系的本质 ,且对民事司法公正的实现有所助益 ,无疑应将其置于我国的宪政语境下加以考察。鉴于检察机关在国家权力体系和民事诉讼中的特殊地位 ,将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定位在由审判法律关系、争讼法律关系和检察监督法律关系构成的特殊社会关系是较为科学的。 相似文献
11.
文新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本文选取了民事诉讼程序价值中几个具有典型性、普遍意义的基本问题加以分析:首先对民事诉讼程序价值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随后从民事诉讼程序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入手,对理想的民事诉讼程序价值目标体系进行反思和重构。科学的民事诉讼不是对价值取向的单极追求,而应该注重平衡,兼顾各种价值取向。如何使整合后的民事诉讼程序价值发挥其应有作用?构建民事诉讼独立法律责任体系,不失为一条可行而又十分必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田代臣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针对民事诉讼中的质证概念,对质证的主体、对象、内容进行了界定。在探究现实质证制度不健全的立法原因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质证程序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3.
沈亚萍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民事诉讼受案范围的界定,在法理本质上涉及公权力的划分,应属于宪法学的研究范畴。当代公认的宪政核心要素——人权保障,具体到民事诉讼领域中,主要体现为法院对当事人正当程序权利的保障:首先要保证当事人诉权的启动,在遇有纠纷的时候拥有诉诸法院的权利,而这种权利与民事诉讼受案范围密切相关。为最终实现民事诉讼中对基本人权的司法保护,必须厘清受案范围与诉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现行民事诉讼受案范围进行反思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在理论上存在众多争议,主要表现为:检察机关是否拥有诉权,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是否会造成对当事人处分权的干预,是否会造成诉讼结构失衡,其在诉讼中的地位应如何界定,其程序与普通的民事诉讼程序相比呈现何种特色,等等。其实,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理论上并无障碍。首先,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拥有诉权;其次,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仅限于公益目的,并不影响当事人行使处分权;再次,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时,若能摆正自身在诉讼中的地位,并不会影响诉讼结构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许少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2):69-73
当事人的民事诉讼权利是现代各国民事诉讼法极为重视、也是现代民事诉讼理论研究极为重要的问题。但是目前在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还普遍存在着概念界定不清、与诉权区分不明、分类界限模糊有歧义等诸多缺陷。为了提高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权利意识 ,转变司法人员漠视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传统观念 ,深化我国正在进行的司法制度改革 ,通过研究当事人的民事诉讼权利并构建一个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和内容完整的诉讼权利体系亟待进行。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管辖制度与诉权保障密切相关,科学合理的民事诉讼管辖制度应以诉权保障为本位,兼顾审判权的行使。民事诉讼管辖制度诉权保障功效的发挥,不能脱离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其他社会条件。但我国现行民事诉讼管辖制度主要是适应计划经济的产物,对诉权保障的不足日益显现。以诉权保障为视角,对民事诉讼管辖制度予以革新,是民事诉讼制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体现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金永恒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5(3):61-64
民事证据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合理设定举证责任 ,对民事诉讼中自认的内涵及外延的充分了解不仅是合理设定举证责任的基础 ,也是建立相关法律制度的依据。自认的涵义随着设立目的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该文通过对自认的涵义和自认的属性的综合分析 ,进而揭示自认制度蕴含的价值理念 ,以期引发对建立我国自认制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尚梦晓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1):16-20
立案登记制度的实施不仅可以解决立案登记制和法官员额制间的不协调等内部矛盾,而且可以解决司法资源的有限性、滥诉行为多发等外部矛盾。从立案登记制度的基本内容入手,分析立案登记制度产生的若干现实问题,从提高司法应对能力、严密防范及打击滥诉和协调司法改革措施间的冲突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具体建议,以期使立案登记制真正发挥其里程碑式的强大作用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公正与效率并举的司法观念的深入人心,民事简易程序的改革成为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虽已在立法中规定了民事诉讼简易程序,但是现行民事简易程序仍存在若干问题应对其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20.
王红莲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4):104-106
民事诉讼中的和解,在学术上及司法实践中皆被称之为诉讼上和解.和解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诉讼和解的性质、要件和效力等问题加以阐述,对人们正确理解和运用和解规定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