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保障水平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社会保障水平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着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方向和效果。本文从人口学和经济学角度出发,提炼出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数理模型,并对中外现有社会保障水平进行了具体测度,进而提出了中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发展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吉林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较快。但是 ,其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三条保障线衔接问题、无业人员进入障碍、地方财政紧张、中省直企业纳入地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问题。为了更大程度地发挥最低生活保障的作用 ,应当逐步扩大保障范围、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各个层面上分解城市贫困问题 ,缓解最低生活保障压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并基于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功能理论,从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发展道路、水平指标以及基本目标等方面,论述我国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建立一种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这种社会保障制度的体系应该是内容、结构与层次体系的相互协调,发展道路必须注意统一与差别的相互结合,水平指标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指标体系,基本目标应该是政治、经济、社会与道德目标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应用社会保障水平理论与适度水平测算模型 ,对东北三省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适度性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 ,得出基本结论即保障水平偏低且结构不合理。在此基础上 ,从东北社会保障体制中的缺陷出发分析造成保障水平现状的原因 ,并应用社会保障水平供求平衡理论和社会保障水平效率标准 ,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障水平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遗属津贴制度是许多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般属于养老保障的一部分,它的设立主要是为了保障去世者家庭成员基本生活需求的一种福利制度。由于女性的平均寿命一般要大于男性,因此,一般来讲,女性尤其是老年妇女是这一制度的主要受益人。中国也有遗属津贴,但却一直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女性享有社会保障的程度远远低于男性,尤其是老年妇女。注重性别平等,将遗属津贴制度纳入到社会保障(养老保障)体系中来,对切实保障家庭的基本需求,提高女性的保障程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河北省社会保障水平现状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性是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要在能够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和劳动积极性的基础上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本文以河北省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GDP的比重作为社会保障水平指标进行测算,并对其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7.
王莉莉 《西北人口》2007,28(1):71-75
遗属津贴制度是许多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般属于养老保障的一部分,它的设立主要是为了保障去世者家庭成员基本生活需求的一种福利制度。由于女性的平均寿命一般要大于男性,因此,一般来讲,女性尤其是老年妇女是这一制度的主要受益人。中国也有遗属津贴,但却一直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女性享有社会保障的程度远远低于男性,尤其是老年妇女。通过对美国遗属金制度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注重性别平等,将遗属津贴制度纳入到社会保障(养老保障)体系中来,对切实保障家庭的基本需求,提高女性的保障程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田萱 《人口学刊》2004,(4):16-20
作为边缘人口的农民工,他们既被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所排斥,又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存在着隔阂,其生活状况令人担忧。要保障农民工的基本生活权益,必须建立一套既针对农民工自身特点,又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相联系的过渡性社会保障制度,以便为将来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是围绕群众实行计划生育而建立的一整套保障措施。它既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 ,又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相连接。○计划生育社会保障要首先保障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需要 ,一是基本的避孕节育药具和技术服务需要以及安全保证 ,二是独生子女成长的安全需要 ,三是农村实行计划生育夫妇的养老需要我国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且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 ,群众实行计划生育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避孕节育、养老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面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需要建立…  相似文献   

10.
基于AHP层次模型构建了城镇社会保障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应用2012年省级截面数据计算得到各省区社会保障均等化水平总指数以及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四个子系统指数。应用空间统计方法分析其省域差异和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发现我国城镇社会保障水平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态势,中部省区最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指数分布跟总指数趋同;社会救助、社会优抚指数在各省区差异不大;总指数具有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东部的江苏、上海两省市和广东省分别形成两个保障水平极地;基于人均GDP加权的LISA分析显示西部诸省区显著高于中东部,河北、四川分别形成两个保障水平洼地。最后分析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并提出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琪  张琳 《人口与经济》2016,(2):98-103
文章对近六年中国“社会保障十件大事”进行统计分析,把脉近年来中国社会保障的发展变化与改革趋势。围绕事件的主题演变,社会保障呈现劳动保障向全民保障、普遍保障到特殊关注的发展态势,呈现被动保障到主动保障、分割推进到整体规划的发展态势,呈现由保险到福利、经济保障到服务保障的发展态势。但保障的公平性、流动性、可持续性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2.
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市民化意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学刊》2015,(6):45-55
在考察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状况的基础上,利用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二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定量分析我国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对其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业保障、社会保险、住房保障及教育保障等社会保障状况对城市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尤以养老保险和子女教育等社会保障状况的影响更显著。城市农民工的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等个人属性特征与迁入地发展水平、城乡收入差距等其他社会经济要素对其市民化意愿也有明显影响,年龄越大、在婚、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农民工市民化意愿越强烈;迁入越发达地区的农民工市民化意愿越大;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农民工市民化意愿越大。要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首先要努力提高其社会保障水平,特别要改善和提高农民工养老保险和子女教育的状况和水平;同时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把新型城镇化规划中的实现"1亿农民工市民化"重点放在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对子女经济供养老人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实地调研数据,控制其他变量基础上,重点分析社会保障对子女经济供养老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保障总体上对子女经济供养老人的水平具有挤入效应,老年人获得社会保障总体上将提高子女对其经济供养水平。而解释机制分析则发现,原因在于医疗保障释放了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进而增加了相应支出,并最终导致子女增加了经济供养支出。进一步分析发现了该效应的群体差异性,而该效应实质是医疗卫生资源和服务分配的阶层性差异,根源在于现行医疗卫生制度存在的各种弊病。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公平的健康保障与福利改进体系等思考。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运行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探索,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还存在着覆盖面小、实施范围狭窄、社会化程度低等缺点和运行机制上的不足。建立和完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必须在社会保障的筹资方式、财务制度、保障模式、保障程度、运行模式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实现彻底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传统人口理论认为,人口城市化是经济、社会、人口发展的必然过程,在经济发展的强力推动下此过程已不可逆转,但其反作用力也同时存在,并形成多种梗阻因素。为挖掘这些因素,本文从社会保障均衡发展的角度展开研究:首先基于AHP多层次评价模型构建了城镇社会保障均等化评价体系,并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省际差异及其空间格局,发现省区社会保障水平总指数存在显著正空间自相关,在地理分布上表现为集聚格局;然后应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分析社会保障均衡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空间误差模型(SEM)估计效果更好,政府供给是主要影响因素,空间溢出效应为显著促进因素,同时佐证了空间计量分析的必要性;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社会保障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宁夏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东海 《西北人口》2010,31(5):103-108,112
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社会安定的"稳定器",是调节社会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调节器"。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加快完善宁夏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于保障宁夏各族人民基本生活、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繁荣,实现社会的公平、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将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城乡整合的目标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焱 《人口学刊》2004,(5):18-22
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的二元化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城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革二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整合已势在必行。鉴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的承受能力,改革措施应分近期、中期和远期逐步实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老年人的主要生活来源及其经济保障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老龄问题的核心是经济保障,大多数老年人经济来源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直接制约了他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采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10年的全国老年人跟踪调查数据,分析我国老年群体的生活来源构成、变化及其内部差异,指出当前老年经济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而就完善老年经济保障制度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我国现阶段老年人经济收入来源较少、结构单一、群体分化明显、社会保障不足。因此,提高贫困老年人的收入和保障水平,缩小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提高老年社会保障水平,促进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协调度比较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伟  吴永求 《西北人口》2011,32(3):83-87,93
本文在构建社会保障与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计算了各省市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各省区域间协调度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省份和大多数中部地区省份,社会保障发展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西部地区则与之相反,社会保障发展水平高于其经济发展水平。对各地区协调度差异的原因分析则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人均社会保障财政支出额、所有制结构是影响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看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和社会保障是当代社会两个最基本的社会问题,也是政府和国民普遍关注的重要领域。在阅读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进程方面相关文献的过程中,作者发现两者之间联系很多,但很多文献只是单独就两者而谈,没有对比联系起来,所以本文试图从中总结出一些关系。一、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发展进程我国劳动就业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至1979年,前后经历了共30年时间,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一阶段,城市职工的社会保障实行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障的制度,即单位保障模式的社会保障。农村的就业与社会保障,限于当时国家财力,主要由农户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