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翦伯赞先生指出:“自春秋末叶起,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土地所有形态,这就是商人地主的土地所有。”翦老的这段论述很中肯地说明了中国历史上土地所有制形态变化的过程。特别是用“商人地主土地所有制”来概述自春秋末叶开始的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的特征,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它提供了一把认识中国自春秋战国开始的近2000年封建历史的钥匙。但是,长期以来,支配学术界和我们的历史教科书的不是翦老的这个观点,而是郭沫若同志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封建社会土地产权制度性质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封建社会土地产权制度属于私有制的历史结论提出了质疑。作者认为,在政治权力支配社会经济运作的情况下,纯粹经济意义上的私人土地所有权,在中国历史上不曾获得独立的地位和达到自主的地步;封建地主阶级的经济利益追求,主要由政治途径实现;从总体上看,地主阶级的主要精力不是放在土地的经营上,而是放在政治的权力经营上,结果注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的经济停滞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城市经济的不发达,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中国封建城市的产生、特征及其在封建经济中的作用 在我国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且没有起决定作用。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国的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有的时候,统治者为了避免少数民族的攻扰而迁都筑城。这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大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封建社会是世界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封建社会之一。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中国封建经济曾经有过高度的繁荣:科学技术、工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的规模曾达到举世无双的地步.但是,这种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给中国封建社会带来的却不是社会形态的变化,而是“百代兴亡朝复暮”的一部王朝更替史;与王朝兴衰相交织的大小数千次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和无数次封建官僚军阀争权夺利的动乱;在人们面  相似文献   

6.
1279年,惨遭几十年战乱的汉宋政权终被蒙元所灭.中国境内实现了空前统一的局面,它的疆域辽阔,"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史>卷58<地理志序>)超越了汉唐盛世,这一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单一从这方面分析,这无疑是蒙古族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伟大功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研究,试图从中寻找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内在原因。然而,由于学术界对于封建经济结构的见解不尽相同,往往难免“学者多方,歧路亡羊”。我们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不同于欧洲和日本的纯粹封建社会,而是以地主制为中心所建立起来的一种生产关系”。因而,无论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对封建社会“自耕农”的问题,学术界有这样一种看法:“自耕农”所耕种的小块土地属于“自耕农”所私有,“自耕农”对于所耕种的土地不但有占有权,而且有所有权。因而他们的社会身份既不同于佃耕地主占有的土地的佃农,也不同于明文规定是耕种“官田”的国家佃农。这一类的国家佃农包括“假”公田而耕的农民,耕种屯田的农民,以及耕种官庄土地的农民等。“自耕农”是以耕种自己所私有的小块土地为基础的独立劳动者。对此,我有些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9.
东汉豪强地主,史书往往称之为“大姓”、“著姓”和“名族”,因此在史学界也叫做大族豪强地主。豪强地主是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早在西汉后期即有很大发展。东汉时,随着土地兼并的日趋剧烈和农民的大量破产,豪强地主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对东汉社会发生了重大影响。且与后来门阀士族有着直接的历史联系。因此,探讨一下豪强地主的形成与发展对于了解东汉以及魏晋时期的历史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寺院地主经济的研究,是中国封建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三至六世纪尤其如此.一是由于它成为封建地主经济的重要成分,构成地主经济的另一翼;二是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中,寺院地主经济与世俗地主经济以及城市工商业经济构成三种私有经济成分.南北朝时期的寺院地主经济与世俗地主经济之间有着不少共性,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同样受着封建地主经济发展规律的制约和影响.但在另一方面,寺院地主经济毕竟是整个地主经济中具有自身特点的经济成分,因而又有别于世俗地主经济.近年来,寺院地主经济的研究,日益为史学界所重视,一些学者把宗教史与经济史结合起来加以考察,从不同的角度作了探索.然而,系统地将南北朝的寺院地主经济与世俗地主经济加以比较,进而揭示寺院地主经济的独特个性的研究,尚不多见.笔者曾在《南北朝时期的寺院地主经济初探》一文中,阐述了我们的看法.现再作此文,拟从寺院地主经济与世俗地主经济二者产生的社会条件、形成和发展的具体途径、以及各自在发展中所体现出的特点等方面,作一些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正> 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应运而生,蓬勃发展。从几年来的发展情况看,经济联合体已由农业生产某些环节的互助协作式的松散联合,发展到非农产业紧密型的联合,其规模由小到大,数量由少到多,跨地区的范围越来越广,联合的项目和参加农户越来越多,联合体内部的经营管理越来越完善,并开始出现了产前、产中、产后的专业分工。这种趋势,预示着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动向,为我们展现出农村发展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一、“家庭公社”发展的两个前途:奴隶制和农奴制由父系氏族所发展成功的“家庭公社”,它里面包含着奴隶制的萌芽,同时也包含着农奴制的萌芽,因而它的发展前途会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奴隶制首先充分发展起来变为奴隶社会,去消灭了氏族制度;一种是农奴制一直顺利发展起来变为封建社会,保留着氏族制度的公社组织形式。在后一种类型的发展过程中,奴隶制往往与农奴制并行,但局限在家庭奴隶的形式上面。家庭公社,是父系氏族在采用农业耕作及奴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社会以君主专制为特征的政统,与以儒释道三教为代表的道统,是一种"政主道从"的关系。政统既需要道统方面的缘饰,又要防止道统势力的壮大,消除其对王权的现实或潜在威胁。为此,政统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实现对道统的控制:首先是君主们通过"受命于天"的自我神化,形成对道统先发制人的优势;其次是从维护统治的需要出发,对道统进行选择和改造;再次是插手道统的内部事务,直接干预其内部生态平衡;最后,当统治者认为道统的发展对封建统治形成现实威胁时,会毫不留情动用国家的力量予以重创。  相似文献   

15.
统一和分裂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两种基本状态,两者在封建社会历史进程中相互交替,错综复杂,是我国封建社会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民族封建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把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统一和分裂上,探究其内涵、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及其特点,从而准确地把握两者在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历史互动,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我国封建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由于种种原因,到目前为止,学术界鲜有以统一或分裂为题的研究文章、著作,尤其是对分裂的专题研究,即便有所涉及,也没能对统一和分裂的复杂性,多样性予以较充分的说明,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都无法达成共识。如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应对统一和分裂作严格的界定,并提出以政权的分裂与否作为判断的标准,还有学者在对统一和分裂的时间进行统计时,得出在我国几千年文明史上,统一的时间仅为从清乾隆二十四年至道光二十年的81年的结论。依上述观点,我们不但要重新审视对统一和分裂的认识,且对业已取得的共识,包括秦的统一,一些概念及提法都必须进行修正。由此可见,加强对统一或分裂的研究实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瑶族是我国南方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源于古代荆蛮的一支——长沙武陵蛮。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有一部分因反抗民族压迫,逃匿于边远山区或深山密林中,保持原来的特点。到南北朝时期,这部分居住在山区的瑶族先民,被称为“莫徭”,隋唐时期仍旧称,宋代时则被称为“蛮徭”或“徭人”,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为今天的瑶族。本文试就瑶族原始社会的崩溃,及其绕过奴隶制的发展阶段而直接向封建领主制过渡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封建社会自耕农土地所有权具有两重性,即兼具私有与国有两种成分。自耕农土地所有权的国有成分,主要体现在自耕农的土地是不完全的私有土地,其土地的获得、继承、买卖及对剩余劳动的占有等方面都在国家的控制和支配下,沉重的赋役剥削使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仅能部分地获得经济实现。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滞的问题,如果只在是否封建化上争论是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结论的。问题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什么在欧洲很快就确立了,而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却不能顺利成熟而诞生。这就应该考察一下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形态有哪些特点,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障碍,使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滞。本文试图就这些方面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试论经济哲学的学科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哲学贫困的呼声中,作为哲学一个分支学科的经济哲学却悄然兴起了,这是耐人寻味的。经济哲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这是在它起步伊始之时,首先必须有所共识的。本文试陈管见,以就教有志于此者。一、经济哲学是社会经济领域的形而上学如果经济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那末,要确定经济哲学的学科性质,便不能不首先谈及哲学的学科性质。哲学早已有之,古今中外,哲学派别、哲学家难以计数,并非始自今日。但对何为哲学看法却各有不同。如既有主张哲学是关于本体论的学说,又有根本反对这种观点的。我们能否设想作出一种最为一般、…  相似文献   

20.
近来,史学界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研究,已深入到经济结构问题。弄清楚这个问题,无疑将有助于正确地说明中国封建社会。一般地说,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农业生产在一切社会生产中居于支配地位,农业生产的社会形式即以土地所有制为核心的农业生产关系,则在一切社会关系中居于支配地位。因而对前资本主义社会说来,研究社会的经济结构(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经济结构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应该而且必须首先研究土地所有制结构。但在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本身有两种基本的存在形式:一种是自耕农的小块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