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针对环保产业的外部性和环保产品的公共产品性质,讨论了财政政策支持环保产业的必要性.基于信息不对称,构建政府部门与环保企业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并进行均衡分析,得出分离均衡存在的条件;并分析偏离分离均衡条件时,支持环保产业财政政策的两种不同效果;找出影响支持环保产业财政政策效果的因素,据此提出改进支持环保产业财政政策效果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潘敏  张依茹 《统计研究》2012,29(4):51-57
财政政策的目标是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促进国民收入分配的均等化,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和有效配置。本文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94年1季度至2010年3季度我国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机制是时变的,并且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效应的区制转换与不同财政政策下的政府支出结构的变化紧密相关。当财政支出中社会性支出的增速高于经济性支出的增速时,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而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紧缩性或稳健性财政政策时期。反之则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导致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通过采用结构式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引入5个分别反映产出、通货膨胀率、货币政策、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的变量,建立相应的联立方程,以对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传导机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至今,货币政策在调节宏观经济运行方面的效果要强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需求都有一定程度的冲击;同时货币政策对需求波动的影响也更为明显;增加财政支出会对货币供给量产生一定的正向冲击。  相似文献   

4.
姜征 《江苏统计》2000,(10):5-6
欧元如期启动后,汇率走势疲软,本文从成员国财政政策以及欧洲经 济与货币联盟共同财政政策不同的角度分析其面临的困难与原因,并 对其未来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刘昆 《人民周刊》2020,(5):70-7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这是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今年的财政政策指明了方向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理解积极财政政策的新内涵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从"质"和"量"两方面发力,加强逆周期调节、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保持合理适度财政支出强度是一方面,优化资金配置和结构.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财政政策对就业的效应,然后从定量角度运用协整理论建立经济计量模型, 文章的创新点在于运用模型并结合中国当前实际情况,将财政政策对就业的效应作了两阶段划分,比较两个阶段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得出了中国财政政策对就业效应在后一阶段小于前一阶段的结论。最后, 针对当前的情况提出了几点能够提高财政政策对就业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分区域产业效应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晔 《统计研究》2011,28(3):36-42
 在具有总量效应的同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产业效应方面各自表现如何?本文运用1990~2008年东、中、西部地区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东部与中部地区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存在产业效应,而西部地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应均不理想,同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三次产业的效应都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并且,结合相关理论,文章从产业和区域两个层面对实证结果予以分析,揭示出产业间在增量资本产出率和政府扶持力度以及区域间在银行集中度和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存在的差异,是实证结果的主要致因。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的人均收入也随之上升.在这个发展的过程当中,为了使经济健康发展,我国政府不断利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大宏观调控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在经济过热时,运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经济处于低潮时,使用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国人民生活水平较好的体现指标是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通过对一国整体经济的调控,使组成一国经济的细胞一企业的运作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职工的收入.因此,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会通过这样的一个机制,对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发展与财政政策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红艳 《统计教育》2008,(11):60-64
近些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我国城镇化水平的逐步上升与财政政策的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建立合理的城镇化财政政策支持体系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本文突破了规范性研究的范畴,将财政政策对城镇化发展的支持进行量化,通过建立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来研究财政政策和城镇化发展之间的动态相关性以及三者之间的交互响应情况和响应路径。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和两个中心地位的确立对上海来讲,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好机遇,同时也对上海的城市财政也提出了严峻挑战。文章从上海市财政政策入手,通过分析当前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财政体制的现状,查找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上海财政政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试验设计的方法论证了财政政策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两个原因:(1)政府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显著的,且政府投资力度越大其推动经济发展越快,而我国政府投资区域差异很大.(2)我国财政政策对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存在显著的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过程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节的主要手段,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各自独立的政策体系,由于作用的方式和条件有较大区别,其效果也有较大不同,文章试图应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进行实证比较研究,并得出有关结论,为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确保经济的增长,还需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要做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就业政策等方面的协调和配合。  相似文献   

14.
一、财政政策运用的理论与实践 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赞同美国著名财政学家A·穆斯格雷夫的观点,即经济运行中财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和稳定经济三个方面.实践中,为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政府主要运用"内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两大类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5.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容提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属政府干预宏观经济最重要、使用最频繁的两大工具,可依宏观经济调控要求进行合理搭配。本文在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框架下,用修正的M-F模型深入分析我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综合影响。结果显示扩张的财政政策辅以扩张的货币政策是目前较理想的操作方式。用2005年7月至2010年6月的月度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佐证了上述理论。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VAR模型,以货币供给和财政支出为政策变量分析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更大;相比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通胀的效应更大.因此,在现阶段的通货膨胀时期,实行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可以有效抑制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VAR模型,以货币供给和财政支出为政策变量分析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更大;相比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通胀的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与政府最优规模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方 《统计与决策》2006,(23):103-104
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影响是学术界广为关注的另一方面.对于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论从理论方面还是实证方面都存在着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宏观经济学中建立在IS-LM模型理论基础之上的财政政策乘数理论作出了一番回顾和梳理,指出了财政政策乘数在实际应用层面上的局限性.在当前,正确认识和把握财政政策乘数理论的局限性对今后我国政府适度确立并实施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目标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0.
林峰  邓可斌 《统计研究》2020,37(2):80-92
本文首次建立理论模型证明了国际资本约束是发展中国家顺周期财政政策形成的重要动因。同时基于125个发展中国家1960-2016年的面板数据,得到了与理论预期一致且稳健的经验证据:发展中国家呈现出顺周期财政政策的典型事实。在充分考虑内生性问题,引入加权的贸易伙伴实际GDP增长率和加权的美国国债实际收益率作为有效工具变量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主权信用评级每下调1个级别,顺周期财政政策倾向将会增加5.83%。这种国际资本市场的劣势地位所引致的国际资本强约束,是发展中国家采用顺周期财政政策的关键原因。本文的研究在经验上丰富了关于发展中国家顺周期财政政策成因的讨论,为深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合作与互助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