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一、主动适应市场经济,树立三种意识 当前,摆在出版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任务,就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出版业改革的步伐,进一步改革原有的出版体制,建立并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出版体制;这种新的出版体制还要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适应,以促进出版事业的新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就出版工作及其经济活动而言,原有的出版体制,是高度集中统一的体制;新的出版体制,则是重视与强化市场作用、加强宏观管理、富有活力的体制。因此,需  相似文献   

2.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出版体制的一点思考向新阳在我国出版改革的进程中,应当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出版规律的出版体制。建立新的出版体制,突出出版的本质特征,强调出版必须以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更有利于坚持贯彻社...  相似文献   

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是理性的活动,不能没有理论的指导;出版活动同时也是经济活动,不能没有经济理论的指导。出版经济学的建立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基础;构建出版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一定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出版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在理论经济学和出版经济活动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在出版经济学的研究中,如何紧密结合出版经济活动的实际,核心是要把握出版物既是商品又是精神产品这个特殊性;出版经济学的尽快成长及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是出版业实现体制转轨和增长转型这两个全局性的根本转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人员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沈惠云,蒋保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出版事业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也给编辑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面对新的形势,作为出版大军中主要力量的编辑人员如何抓住机遇,明确职责,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我国的出版体制改革也日益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直到目前,出版行业仍是计划经济体制相对浓厚的部门,改革所面临的困难和阻力仍不可低估。但是,出版行业纳于社会主义市场运行轨道的趋势不容逆转。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实现出版行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保持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固有特色;如何在出版经营的市场运行中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合理结合。笔者认为,只有坚持市场价值取向和伦理价值取向的结合才是出版改革的合理思路。  相似文献   

6.
论编辑行为及其管理机制周成翼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我国的出版事业欣欣向荣地向前发展。作为出版行业主体的编辑人员,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都在发生着变化。研究这些变化,找出它的规律,并从理论上加以说明,用以指导编辑行为及其管理实践,是...  相似文献   

7.
编辑出版事业既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我国的编辑出版事业必须服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大目标,才能生存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给我国编辑出版事业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出版事业自身也在不断的改革中逐步适应并走向正在发展的市场经济,但还很不完善,体制不健全,编辑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没能调动起来,如何尽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摆在编辑出版事业面前的当务之急。改革与发展需要理论支撑,需要舆论导向,而理论的传播,正确的导向,编辑的选择把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市场机制全面建立的良好环境,加紧改革编辑出版体制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编辑出版职业化即编辑出版职业的资格制度.编辑出版职业资格制度的建立是社会发展的结果.该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出版队伍的壮大,有利于出版事业的改革,有利于我国的出版事业与国际接轨.出版职业资格制度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出版事业的各个方面,该制度的实施给出版行业带来深刻的变化,将促进出版职业资格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确立,市场经济观念已逐渐渗透到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角落。国民的经济生活正日趋商业化、市场化。作为传播文化信息科技的载体出版物也被推向了商品市场,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出版事业的主体——编辑,应在观念上不断有所更新,树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形成强烈的质量观念、竞争观念、市场观念、经营观念等,建立适当的编辑出版、发行体制,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0.
出版产业与出版人才--在苏州大学学术报告会上的演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要转变出版理念,大力发展出版产业,同时要培养和选就大批出版人才,以适应从出版事业向出版产业的转换.  相似文献   

11.
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教育运行机制,已经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只要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教育运行机制才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教育运行机制的基本条件是:政府放权、转变职能、提高效率;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其主要特征是:仍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有国家计划和市场需求两种调节手段,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运行的结果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要注意根据教育本质和教育活动的特殊性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良性教育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图书生产的两重性、图书的两个不同性质的生产过程以及人们的精神需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方面阐述了出版工作不能以市场为导向。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工作应当坚持不断满足社会和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为导向;要正确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形需要与隐性需要等几个方面的关系,不断地解决面向市场的问题,努力做到适应市场、开拓市场、指导市场,确保出版事业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图书生产的两重性、图书的两个不同性质的生产过程以及人们的精神需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方面阐述了出版工作不能以市场为导向.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工作应当坚持不断满足社会和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为导向;要正确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形需要与隐性需要等几个方面的关系,不断地解决面向市场的问题,努力做到适应市场、开拓市场、指导市场,确保出版事业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继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又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我国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要的就是产权制度的改革。能否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体现公有制为主体的产权制度,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败。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民族类图书出版的状况与对策宁玉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开放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一方面,改革开放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为出版事业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使之得以迅速崛起,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另一方面,出版业在这...  相似文献   

16.
<正> 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彻底变革甚至摈弃与原有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传统法律体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法律体系。那么,建立和完善真正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法律体系(即本文所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应当以什么为其重要杠杆或基石呢?笔者认为,这一重要杠杆或基石就是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17.
在出版工作的诸多环节中,最主要的有编辑、出版、发行三大环节。如果就其是否牵动全局和影响深远而论,选题计划的制订与优化,无疑是影响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到出版社兴衰成败的关键环节。武汉大学出版社一直比较重视选题计划的制订与优化工作,有一些体会,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的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选优去劣,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出版方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指出:“我国的出版事业,与资本主义的出版事业根本不同,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针,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传播一切有益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  相似文献   

18.
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加入WTO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切要求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措施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创新行政体制 ,实现“行政提速” ,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行政审批制度。  相似文献   

19.
探讨如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编辑出版机制,是当前出版改革的新课题。本文对图书编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树立的职业意识作了探析,并阐述了这些思想意识对于指导编辑工作实践的重要性,指出了培养编辑竞争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虽已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外贸体制,但外贸主体、外贸经营体制、外贸法律法规建设及国家外贸宏观调控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适应入世的需要,建立符合WTO规则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外贸体制,需进一步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外贸经营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灵活高效的外贸宏观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