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建立劳动关系的依据.格式劳动合同通用条款与<劳动法>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务件、类别以及基本程序在实践中已基本完备并推广.在解除劳动合同涉及的劳动争议中,涉及经济补偿金支付的问题比较普遍,其标准已有法可依.法律还规定了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诸多情况,文中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劳动法规定,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不能招收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工。对于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工,在工种、工作强度等方面进行了限制。但目前的司法现状表明,对未成年工的劳动保护仍存在漏洞,未成年工存在劳动时间长、未成年工劳动强度大、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无法保障等问题,不满16岁的未成年工劳动关系认定困难、在校学生实习劳动关系认定困难、未成年工被法定代理人侵害权益等现象屡见不鲜,其原因是《劳动法》与《义务教育法》的衔接不够,专业劳动监管部门有待建立。在此基础上,用人单位在招录未成年工时应当严格依照法律要求,取得未成年工及其监护人的同意,充分履行未成年人的招录程序,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其身体发育、心智成长,以期保护好未成年工的劳动权益,同时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3.
新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一部重要法律,它为完善劳动合同,协调劳动关系,以及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也是一项重要的参考标准。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处理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从此步入法律轨道的一个标志,同时也为公会维护单位员工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因此,本文基于新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提出单位工会员工权益管理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4.
事实劳动关系是相对于劳动合同所调整的一般合法有效的劳动关系而言的,是指双方当事人未按法定要求签订劳动合同,但双方都承认劳动关系存在,并相互享有权利、履行义务。事实劳动关系主要指三种类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定劳动关系时,未按有关法律规定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满既没有续订书面合同,又没有终止合同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由于企业改制等原因而使原来签订的书面劳动合同与实际履行的劳动关系不配套。事实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主体合法。用人单位必须具备用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劳动者必须具备劳动权…  相似文献   

5.
《劳动法》颁布已18年, 现在的劳动关系远比18年前复杂得多, 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任务也远比18年前艰巨得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法》在许多方面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客观现实的需要,其修订、完善已成为广大职工所关注的热点。符合当今社会的《劳动法》,应该是一部内容全面、标准具体的法典式的劳动法, 才能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该法是在我国《劳动法》实施的基础上,针对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经过了充分研究论证,并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后,颁布的一部调整社会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在该法许多创新制度中,强制性规则条款尤其值得注意。该法中法定奈款不仅是在法律制度层面上的进步与创新,同时也从立法角度、主体角度、现实角度体现出其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新劳动法律的颁布,.对用人单位依法用工、规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江苏油田为了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建立了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江苏油田实际,制订出台了《江苏石油勘探局江苏油田分公司劳动用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用工管理办法》),对规范用工行为,建立科学有效的用工机制起到了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吕华 《经营管理者》2011,(15):169-170
本文从《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差异对比的角度,阐述《劳动合同法》是在对我国劳动关系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的一部全面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贯彻《劳动合同法》,是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法律保障,从而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有效地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事实劳动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动关系,因主客观的原因大量存在并成为我国劳动关系的重要方面。新《劳动法》在对事实劳动关系方面也作了相应规定。本文结合新劳动法相关条款,对有关事实劳动关系规定的现实意义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温凤娟 《经营管理者》2014,(16):206-207
法定退休年龄是否能引起劳动关系的终止,在法律上存在明显不一致的规定,其矛盾之处对劳动关系体系下的诸多事项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厘清各种矛盾,有利于解决相关的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国劳动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日前联合发文,要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通过签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故意不实行者,要依据《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件要求私营企业和请帮手带学徒的个体户,首先应依法在平等自愿、协商的基础上,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建立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是我国劳动力供需结构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期间应当把大力促进就业问题放在重点位置,要加强对局部性劳动力市场短缺背景下的跨区域劳动力流动的协调,做好法定退休年龄调整的政策、法律等准备工作,加强新一代城市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工作,以工会改革为重点,完善企业劳动关系和初次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13.
实施《劳动合同法》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属于社会法。《劳动合同法》在制定过程中,通过广泛、认真地吸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坚持了劳动法确立的劳动合同制度的基本框架,合理地规范了劳动关系,并进一步完善了劳动合同制度,弥补了原有制度的缺陷,是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又一典范,也是我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进程中  相似文献   

14.
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制定的用来约束单位和员工及相关方的内部规则或规范的总和。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依法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目前,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制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的程序,其他方面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导致用人单位滥用规章制度的制定权,霸王条款盛行,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导致劳动纠纷和诉讼风险。如何制定合法、合理、合情和有效地规章制度是值得探讨的热点法律现象,对于建立和促进和谐的劳动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劳动关系最初是由民法以劳动力租赁合同或雇佣合同进行调整,将其专门纳入劳动合同规制是近代以来才出现的现象,但由于劳动关系客体的内涵和外延难以界定,使得劳动契约在制度在实践中的运行并非通畅.随着劳动关系不再简单地被视为只包括私人利益,而且还关乎到整个社会利益,涉及劳动关系的劳动合同、劳务合同在雇佣体系中逐步分野,相应的制度得以进一步的规范.但劳动合同法律构造与功能等本质问题还需深入探求,其特殊性仅体现为制度规则上的调整,但显然并非如此,劳动关系并不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财产交换关系.由此,解析劳动契约制度的构造对于厘清劳动合同关系的本质尤为重要,其实践逻辑是否合乎制度的设定也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6.
杨呈昆 《经营管理者》2011,(4X):305-305
社会法发展的历史说明,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关系是社会法定位的关键之所在。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发展各有其发展的轨道,并基于人权理论的不断完善,这一理论的提炼对社会法产生根源、基本理念有重要的作用。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关系的探讨不仅是两者之间关系的探讨,更是社会法理论的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工程承揽合同的实践中,如果按照劳务合同处理欠薪问题,会使劳动者承担过多风险。应当借助劳动法的社会法理念,从维护弱者利益出发,突破劳务合同而适用劳动合同法律规则,以实现和维护工程承揽合同中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企业建立劳动规章制度的作用和目的1.作用劳动规章制度是企业的"劳动法律",是企业进行劳动管理的工具。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既是企业的权利,也是企业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规定:如果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9.
今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下称新法)正式施行。这部号称十年来最重要,涉及所有劳动者、企业、相关政府部门和机构的法律的出台,按理应该是举国为之欢欣鼓舞,没想到,有太多的人对它并不看好。比如:有网民认为,"正像中国的很多法律一样,在中国糟糕的执法环境和落后的经济基础之下,万众瞩目的《劳动合同法》和已然退出历史舞台的《劳动法》一样,最多只具有司法意义,而不具有守法意义。"甚至,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也在博客中撰文称,"新劳动法很可能搞垮中国经济"……传媒的太多‘点评",网络的太多"热议",目不暇接,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20.
张瑞生 《经营管理者》2013,(21):253-253
随着劳动法制的健全和员工法律素质的提高,劳动纠纷日渐增多。本文剖析了劳动纠纷案件的特点及处理原则,提出处理该类案件要进行诉讼时效、法律依据、事实根据等几方面的审查,依法处理劳动纠纷案件。只有企业依法经营,劳动者依法维权,才能减少劳动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