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领导干部要常怀为民之心,常行为民之事,做为民表率、常怀感恩之心。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为官的品德。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党自诞生那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永远不变的根本宗旨,忠实地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因如此,人民群众成为我们事业的衷心拥护者和坚定支持者。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开拓,都离不开群众衷心拥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三大法宝"之一,是指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结下了血肉相连的阶级情谊。党执政后,把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当作最大的政治优势,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执政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关键少数",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相对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基层党务干部与人民群众联系面对面、服务零距离,基层党务干部的形象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党的认知与了解,也影响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否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因此,要把基层党务干部作为联系服务群众,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少数"抓好,确保党长期广泛扎实的群众基础,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方向,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  相似文献   

4.
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也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同人民群众建立血肉联系和鱼水之情。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人民主体的多元化和群众内涵的复杂化,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保持党与各个阶层群众的紧密联系,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深化改革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如何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处理好当前的党群关系,不仅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具备的个体意识,更是应该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5.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提升领导者能力。党的执政能力,指的是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社会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本领。这种执政能力不是单一的指标,从其思想理论形态看,表现为科学的执政理念和强烈的执政意识:执政能力的实现主体是党的各级组织、各级领导集体、党员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执政能力的依托载体是党的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6.
<正>"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我们生命的源泉......"。这首歌恰如其分的反映了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历史,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事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生命源泉。当前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经济转型期也是矛盾多发期,我们党遇到了来自国内外前所未有的矛盾和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改革开放三十多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一生关注入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大力倡导走群众路线、始终从人民准本利益着眼处理各种重大问题。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他深刻总结了党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诈出了一系列理论概括,为在新时期处理党群关系指明了方向。一、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在80年代初的一次讲话中,邓小平曾明对实的语言,表述了党同人民群众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的思想。他说:“我们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是六十年的斗争历史形成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  相似文献   

8.
方志敏的民生思想是情系人民群众而产生。他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关心更多地表现在中国农民身上,为中国农民的实际利益而奋斗。在方志敏的心目中,党的事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在目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高领导干部素质,了解和学习方志敏的民生思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决策探索》2011,(13):83-83
我们党一切事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人民满意。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我们要把群众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真正做到社会管理工作让人民得益、让人民满意、让人民高兴。  相似文献   

10.
执政党的执政基础,即执政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这是决定执政党兴衰的根本因素。党的执政基础牢固与否,直接关系到党能否保持长期执政的地位,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已成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11.
<正>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群众的表率和领路人。建设一支素质高、作风好、能力强、结构优的干部队伍,是实现党的战略部署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坚强组织保证。当前,由于干部选拔、使用、管理的高度复杂性,以及历史和现实各种消极因素的制约,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人民群众反映非常强烈、政治影响非常恶劣的干部"带病提拔"问题。2016年8月29日,中共  相似文献   

12.
正想干事是前提。只有对党的事业孜孜以求,只有心中敬畏人民群众,迫切地想带领人民群众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党员干部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恪尽职守、淡泊名利、心无旁骛。会干事是关键。科学的工作方法与技巧是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发展矛盾已发生变化,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提升修养,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有无牢固的群众观点,是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成败和党自身兴亡的大问题。在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方面,邓小平同志从理论到实践都诈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仅从群众刮益中心论、群众实践源泉论、群众刮益标准论三个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方面,就小平同志群众观的特色作些分析。一、群众利益中心论以群众利益为中心是邓小平同志理论的核心内容。他心里时刻装着人民群众,处处为人民利益着想,真正做到了一切为了人民群众。首先,选择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与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吸取了国际共产主义运…  相似文献   

14.
从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看,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所确定的目标任务能否顺利实现,党的事业能否不断发展,主要看各级领导干部能否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前进。因此,干部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就至关重要。正确的领导方法,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支持和拥护,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顺利完成党的各项任务;而错误的领导方法,就可能造成失误、激化矛盾、增大风险,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害。纵观我们党的历史,党历来重视领导方法,包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同时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也总是不断地强调…  相似文献   

15.
党员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骨干力量,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是领导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带头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要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加强党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改革事业。同时强调,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齐心协力推进改革,必须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把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力量充分挖掘释放出来,让改革获得不竭的动力。发挥基层组织优势,动员激励党员群众。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越是改革向纵深推进,越是社会矛盾复杂,越需要基层党组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党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共产党员必须时刻牢记、自觉实践这一宗旨。我们的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涌现出像孔繁森、李国安、吴登云、汪洋湖、…  相似文献   

18.
正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年轻干部要承担起事业重任,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同时指出,“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近几年来,特别是近一年多来,我们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20.
基层党建工作是我党事业的基础,坚持党员标准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党的战斗力,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时期,党员标准必然也要有新的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个人的时代贡献都应该成为党员标准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