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罗亦农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上海暴动的创造者.他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工人运动实际结合起来,探讨中国工人运动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形成“无产阶级是中国国民革命的领导阶级”、“工人运动的发展需要同盟军”等工人运动思想.  相似文献   

3.
罗亦农是中国共产党最早主张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领导人之一,也是最早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并予以实践的领导人之一。他在短暂而光辉的革命生涯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器,初步探索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和规律,较早分析和指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前途和实现途径,是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做出重要贡献的领导人。  相似文献   

4.
罗亦农是我党最早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分析的领导人之一 ,为我党确立无产阶级领导权、工农联盟及如何对待资产阶级各阶层的政策作出了重大贡献 ,特别是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理论贡献均不亚于毛泽东 ,故值得我们对其进行研究和宣传。  相似文献   

5.
大革命失败后,我党开始注重武装工作,但南昌起义及两湖秋收暴动又很快失败了。此时,罗亦农并未因此而恢心,对武装工作的重视却是矢志不渝。并且,很快提出将我党工作的重点──武装暴动由中心城市向农村转移,发展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建立革命根据地,在条件好的地方实行武装割据。  相似文献   

6.
瞿秋白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阐明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枢问题,客观分析了农民参加中国革命的可能性以及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途径。这些论述对推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极为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问题的认识逐渐深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农民运动,制定了农运纲领,也认识到土地问题是农民问题的根本所在,但是,对农民问题的重要性认识存在着表面化,只有当国民革命失败,才认识到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并下决心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土地问题,从而展开了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问题的认识转化,不是理论水平问题,而是实践教训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中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本旨归,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也是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实效的必要手段。当前,农民自身能力素质不足、组织化程度偏低以及社会对农民的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制约了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未来要强化宣传教育培训、打造乡村共同体、完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张 “精准脱贫”的扶贫方略改善农村基本生存型民生,通过创新土地经营制度和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建构农村发展型民生,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来推进农村普惠型民生,布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村民生的高质量发展。习近平对农村民生的理论创新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着新时代我国农村社会建设的基本思路。这成为全党在新时代开展“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有利于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我国农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新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农民问题是毛泽东毕生关注的问题,他从农民的自由解放和土地问题两条线索出发分析农民的主体性.他的农民主体性思想涉及农民主体性构建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历史地位、主体局限性以及路径等方面的内容,对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农民的主体性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历史启示.以此为鉴,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发挥农民的主体性要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  相似文献   

11.
我国乡村建设探索至今已有百年。百年探索中,农民教育始终是助力乡村建设的关键举措,乡村建设也一直以农民教育为重要抓手。百年回眸,农民教育助力乡村建设的演进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助力挽救乡村与拯救民族阶段(1949年以前)、助力恢复与发展乡村生产建设阶段(1949—1977年)、助力乡村全面改革阶段(1978—1999年)、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阶段(2000—2011年)、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阶段(2012年至今)。这一历程演进揭示出农民教育的逻辑机理:新时代,农民教育在逻辑机理上要一以贯之,在科教兴农、农民“精神重建”与“理想再造”、农民综合素质素养提升、农民政治认同感增强与主体性激发、农民生态环保意识培育上推进乡村振兴。同时基于已有经验,从思想、理论、制度、体系以及行动上,探索更好的服务乡村振兴大计、民族复兴大局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大革命期间,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和中国共产党代表人物毛泽东,对解决农民问题重要性有基本一致的认识,认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不起来,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对如何解决农民问题的看法也基本相同,他们提出了解决农民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步骤。然而他们对农民问题的分析,其深度和广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毛泽东分析问题的深度明显高于邓演达。  相似文献   

13.
在阶级构成"两头小中间大",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国家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和开展民主革命,必须解决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发动和领导农民.本文从农民问题角度阐述了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论、思想和观点.  相似文献   

14.
再造与重构:基于乡村价值与农民主体性的乡村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整体性方略,乡村价值的再造与农民主体性重构是助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乡村价值保障了乡村各要素的相互协调与融合,而农民则是乡村价值的主要依托。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冲击,改变了乡村各要素间的关系,弱化了乡村运行动力,引致乡村价值流失,农民“缺场”导致其在乡村振兴中多重主体性缺位。因此,应从对接现代农业、培养农民企业家、完善人才体系、重建乡村共同体、确定教化主体、完善村民参与制度等方面再造乡村生产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教化价值,进而重构农民的经济主体性、文化主体性、社会主体性和治理主体性,为乡村振兴的落地见效奠定经济基础、文化根基、组织基础和治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实现农民主体地位为重要抓手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题中之义?农民主体地位是乡村振兴的价值归属?乡村振 兴是农民主体地位的现实指向?实现农民主体地位是时代之需、实践之需、理论之需? 推动农民主体地位实现既要重视乡村 组织振兴?又要强调农民主体权利的保障?既要引导农民树立主体意识?又要重视农民主体能力的提升和人才振兴? 既要重 视乡村产业振兴和经济持续发展?又要践行乡村生态理念和培育文明乡风? 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和目的出发?以农民、农 村、农业为核心和本质?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始终以农村、农业为载体?力求科学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6.
17.
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总结了并提出了当时农民运动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同时也集中体现了毛泽东最初的农村建设思想。2017年,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全党全社会农村工作的重大主题。正本清源,毛泽东提出的创新土地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综合发展农村事业以搞好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等一系列农村建设思想,对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仍具有重大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在乡村振兴中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也应该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民启蒙是相辅相成、双向互促、并行不悖的关系。因此,新时代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应该重视农民启蒙,并将其渗透、溶入培育过程始终。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应该坚持有蒙共启的原则,努力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现代农业、民主政治、乡村文化、生态文明、社会保障等新时代的思想观念传输给农民,从而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民启蒙的双赢,有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在乡村振兴中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也应该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民启蒙是相辅相成、双向互促、并行不悖的关系。因此,新时代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应该重视农民启蒙,并将其渗透、溶入培育过程始终。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应该坚持有蒙共启的原则,努力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现代农业、民主政治、乡村文化、生态文明、社会保障等新时代的思想观念传输给农民,从而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民启蒙的双赢,有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对尊重农民首创精神一贯予以高度重视,他就此进行的理论阐述与实践做法主要在于: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是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的前提条件;支持农民的三大创举,是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的集中体现;保护农民的自主权,是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的基本保障;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的根本途径。重温邓小平关于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