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巧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1):5-7
在2007年12月12日暨南大学举行的"饶芃子教授从教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上,饶芃子教授深情地说:"我人生中最明媚的春光在讲台上,最有活力的形象是学生的形象"."我深知自己是平凡的,说到底,我只是学生们的老师."平凡的话语显示出饶教授不平凡的心性与追求,这是她对自己身份的定位,折射出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相似文献
2.
近年以来,暨南大学的比较文学研究异军突起,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注目。以1984年12月举办全国文学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为发端,1985年发起成立了广东省比较文学学会,创办了《文学比较研究通讯》,展开了与香港及海外的交流,最近,又以《中西戏剧比较教程》的出版受到广泛的重视、显示了新的实绩。为此,笔者访问了这支新军的领头人,暨南大学副校长饶芃子教授。问:饶先生,听说由您主编的《中西戏剧比 相似文献
3.
“金应熙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本刊记者郭秀文1997年12月24日,由广东省历史学会主办、中山大学历史系协办的“金应熙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中山大学永芳堂举行。来自广东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及金先生的弟子、家属等共6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 相似文献
4.
王俞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
每一位真正的文学批评家,总有他面对文学现象的研究质点。他通过作家作品阐释他的美感经验;并表达关于文学的整体观念,因而显示鲜明的学术个性。如果说,文学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那么,批评家则通过他所体验、理喻、感悟和思索所获得的,赋予作品更新的精神和意义,使读者从评论中获取第二次感动和审美感受。我想说,批评昭示了作家更内心的东西和作品与世界间更深刻的美学存在。这种认识,是我在读文学批评家饶芃子的文学批评论文结集《艺术的心镜》之后感悟到的。首先作为一位比较文学学者,长期的学术探索和对涉及中西文学史现象的大量的资料掌握,使饶芃子的文体风格自然而然地显示出宽广的精神视野和对文化背景的关注。集子的前五篇均是关于中西文艺理论问题的学术论文。灵感说、性格理论以及戏剧艺术的诸多问题,作为 相似文献
5.
蒲若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1):3-4
2007年是饶芃子教授从教五十周年.五十年时光弹指一挥间,饶先生的学术之路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地延伸和拓展.在庆祝饶芃子教授从教五十周年之际,回顾她由一个满怀作家梦想的文学青年成长为蜚声海内外的文艺理论家的学术历程,无疑会给后学提供许多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饶子教授的《比较诗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是一部论文选集 ,它辑录的24篇文章 ,记载了饶先生自新时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比较文学和比较诗学研究中的主要思考 ,虽为单文独论 ,却自成系统。全书在诗学理论的涵盖下展现出一条既多姿多彩又脉络清晰的研究路径。80年代 ,饶先生以中西比较诗学研究为重点 ,力图在中西基础文类的生成和发展、中西诗学范畴等方面的比较研究中寻求中西诗学的一些共同规律。90年代则侧重于海外华文文学诗学层面的研究 ,尝试通过对华文文学这一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文学现象的剖析来拓… 相似文献
7.
饶芃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1):8-9
(2007年12月12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我的不同时期的学子们、老师们、同学们:此刻,我诚惶诚恐,心中充满了谢意!首先,我要谢谢胡军校长、蒋述卓书记领导下的暨南大学中文系、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以及挂靠暨南大学的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在百忙中举办 相似文献
8.
黄汉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4):81-83
20世纪匆匆而去。在迈向新千年之际,饶艹凡子教授推出跨世纪新著《比较诗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这是一个可喜的新开端———一种令人鼓舞的连接过去与现在,并启示未来的“开始感”。作为“新时期文艺学建设丛书”(钱中文,童庆炳主编)的一种,《比较诗学》的新颖 相似文献
9.
“河北董仲舒学术思想研讨会”观点综述潘志峰由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主办的“河北省董仲舒学术思想研讨会”10月22日在石家庄举行,来自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学院、景县及省社科院等单位的三十多名学者与会。研讨会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在阳明心学 ,境界即本心良知在现实人生中的呈现。良知在不同的境域、不同的层次中呈现为不同的境界 ,即诚境、仁境、乐境 ,诚为意义世界的实诚存在 ,体现为真的境界 ;仁为道德世界的是非明觉 ,体现为善的境界 ;乐为审美世界的超越自得 ,体现为美的境界。三者亦即“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超越之境”。诚境为基础 ,仁境为核心 ,乐境是理想 ,意义境界、道德境界的最高体验是无人而不自得的乐境 ,其向审美境界的转化就在于本心良知的超越自得体验 相似文献
11.
彭梅蕾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1):1-2
2007年12月12日,由暨南大学中文系、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联合主办的"饶芃子教授从教五十周年庆祝大会"在暨南大学曾宪梓科学馆国际学术会议厅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2.
“第二届唐君毅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综述赵建伟1995年8月下旬,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香港法住文化书院、宜宾地区行政公署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唐君毅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在成都一宜宾举行。本次会议承香港法住文化书院的鼎力慷慨赞助,也得力于宜宾地区行署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阿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4)
暨南大学中文系饶艽子教授,几年前率先在国内高校开设了中西戏剧比较课程,并取得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与科研成果。在此基础上,她主编的三十余万字的《中西戏剧比较教程》一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7月出版),获得了国内外比较文学界、有关师生与广大读者的普遍好评。该书已被国家教委纳入1985年—1990年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国家教委高教 相似文献
14.
15.
冯友兰将人最特殊的性质定义为觉解,“解”是依照概念之了解,“觉”是此心之明觉,即:不同于依照概念而行的了解,但又以其为基础的切己之体悟。只有具备了这一层实质内涵,真际世界与实际世界的融通才有可能,亦即人从自然境界到天地境界的超越才有可能。觉解是人的存在之维,境界乃是建立于觉解之上的意义世界的建构。觉解一方面确证着人之“在”,一方面构建着意义世界,而意义世界的建构最终逻辑地奠基于形而上的真际世界。 相似文献
16.
“审美与艺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 8月 2 2日至 2 6日 ,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办、青岛市教育局、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协办的“审美与艺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市举行。与会代表以“审美与艺术教育”为中心 ,各抒己见 ,展开热烈讨论。一、科技理性主宰的时代实施美育的重大意义与会代表一致认为 ,在当今世界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 ,审美教育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曾繁仁指出 ,放眼未来 ,人类面对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物质生活的富裕与人的生存状态非美化产生悖论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时发展。而美育作为… 相似文献
17.
从志于学、立、不惑到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踰矩,这一人们熟知的孔子生命历程自述,可谓孔子关于人生境界思想的提纲。在孔子之学中,这些仁的道德践履所取得的境界成就,作为人生境界的目标和象征,成为与君子圣贤人格相应的儒家修养的境界普遍范式,代表着儒家特点的人生境界目标、阶程和成长路径。 相似文献
18.
《论语》中孔子提出了"贫而乐"的"乐"的人生境界,在"天下无道也久"的时境,作为守道者的现实,如此乐境彰显了境界的超越性。乐境从理论上并不排斥富贵,而是超越于贫富贵贱得失等对待状态,回归到"仁"的生命状态,也就是"仁"的境界所带来的精神自由。"乐"境与忧不可分,同时有着对仁、天下和个人修身深沉的忧患意识,这是孔子乐的人生境界的深刻之处。宋明儒通过所谓"孔颜乐处"的发明,使"乐"的人生境界获得了新内涵和意义,成为儒家人生境界精神超越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面向21世纪的人文学科建设暨季羡林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宋全成由山东大学侯拱辰传统文化基金会提供资助、《文史哲》、山东大学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哲学系、古籍所等单位主办的“面向21世纪的人文学科建设暨季羡林学术思想研讨会”于1997年10月4日至6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