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当下生产论文艺学根据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二分的社会构成论模式来描述文学生产问题,整体框架和理论基础有明显的缺陷,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有关论述,社会的生产结构应该分为种群生产、物质生产、权力生产和精神生产其中种群生产对文艺发生、文艺对象、内容和社会功能等具有重大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晚年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社会基本的生产活动是经济生产和种群生产两种的见解 ,突破了此前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为核心的社会存在本原论 ,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理论潜能。但恩格斯在具体论述中还是将种群生产纳入经济决定论的旧框架中来论述其历史意义 ,这样处理基于经济活动在历史进程的重要性、也基于他和马克思共同创立的经济生产本原论意义上的唯物主义基本立场以及当时理论语境中的核心问题框架的召唤等多重原因。确认两种生产而不是一种生产对社会存在的本原性地位 ,探讨种群生产的特殊规律和对社会存在与社会共同体的基础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泽厚是实践美学的创始人和最重要的学者,因此,对实践美学哲学基础的检讨将围绕李泽厚而展开.关于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李泽厚已经在很多地方说过,那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本体论(他也称之为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实践”是李泽厚哲学和美学的核心范畴,而“实践”原初的也是核心的内涵,在他那里指的就是人类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进行的物质生产活动,也即物质劳动.因为突出地强调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在人类物质生产活动中、进而在人类整个活动中的基础性地位,所以,李泽厚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实质就是人类学工具本体论.工具本体论哲学不是全面解释人类历史进程和社会结构的合适理论,尤其是对种群生产在人类存在的本体论地位的无视,使其存在严重的理论偏误.如果李泽厚的实践哲学补上另一条腿——种群生产本原论,他的理论大厦也许要稳固安全得多.而在逻辑上,这是完全可能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已经这样做了,在他们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最终表述里,实践概念本身就包含有种群生产的内涵,只要回归这个最终表述,实践哲学就能够顺理成章地弥补这个缺失.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性诗学家族当中,唯美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处于对立的两极:唯美主义力倡文学艺术自律,强调文学艺术的批判性、革命性功能,高标文学艺术活动与科学认知行为的分野,反对文学艺术从属于社会实践。而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从其主流来讲则立足于社会实践,将文学艺术活动纳入于整体性的社会规划,强调文学艺术的认知性与功利性。两相对比,前者属于典型的审美现代性诗学,而后者则基本可划归到社会现代性文化的领域。但是另一方面,两个诗学流派却又具有相同的逻辑起点以及相同的文化属性:这就是立足于现实、现世的一元意识以及鲜明的世俗化性质。而这也正是唯美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尽管两相抵触但又两相关联、共同归属于现代性诗学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正> 人类的婚姻家庭问题,从古至今就为人们所注目,它牵涉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吸取西方资产阶级民族学家的优秀成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为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他们科学地阐明了人类史前社会的发展经历过血缘家庭、普那路亚群婚及家庭、对偶家庭、父权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既有异曲同工之点 ,也有大相径庭之处。二者能有许多相契之点的重要原因是它们根植于大致相同的社会和时代生活中。接受美学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都主张历史与美学并重 ,反对割裂文学的历史属性和美学属性 ;在对文学的存在性状的探讨上都主张文学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双向的过程 ;在对文学作品、文学价值等问题的探讨上也颇多神似之处。但是接受美学过分夸大读者在文学创造活动中的作用 ,有对文艺现象作孤立、片面、抽象的观照之嫌 ,仍未突破二元对立的传统思维模式。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则力主对文艺进行宏观总体、辨证全面的把握 ,反对任何极端化的文学见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当代意识和实事求是的文化精神 ,接受美学则更多地体现了一种执著于形而上追索的古典文化精神。二者在文学生产、读者、文学发展等问题上也颇多异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种群生态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类的血缘群体,基本理论是种群及血缘群体是人类生存,繁衍与进化的基础,群体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维护血缘群体的生存,人类在各个方面都有许多适应方式,其中的一部分即为人的社会行为对人群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血缘群体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最稳定也最有力的一种组织形式,血缘群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不仅靠人的自然属性,也靠社会意识形态的各方面来维持。  相似文献   

8.
五十年代初,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发表以后,在苏联曾引起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问题的讨论,文艺界也掀起了关于文学艺术与基础及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的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文学艺术的社会本质问题上,文学艺术是不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成为争论的主要问题。有些文艺学家否认文学艺术的上层建筑性质,对文学艺术的社会本质,作了令人不能满意的错误解释。这些错误的解释,在我国的文艺  相似文献   

9.
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论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指导、“三个面向”的价值取向、“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理论特点、马克思主体—客体理论的哲学基础、“美在心物联系”说的美学基础构成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逻辑基础。“文学生产”理论的主体理论、语言艺术科学的学科特质、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建构原则、人对文学需要的逻辑起点、文学理论系统的学科形态是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逻辑支柱。体现上述逻辑基础、逻辑支柱要求的逻辑体系是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逻辑体系,此逻辑体系在本文中以简纲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0.
文学是人类存在的家园,解读文本是文艺学方法论的核心.中西方文艺学方法论的同一性即以社会和历史为视角,破译语言的能指和所指,考察读者的接受;民族性即中国重整体审美与感悟,西方重客观分析与体系建构;当代性则是多元性与开放性.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就是在这种格局中获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