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王夫之(1619—1692)的《南岳赋》,是他的十赋之首,古奥奇崛,意旨遥深,素称难解。赋全文三千四百五十三字,由序言、正文、颂词组成,文字奇奥,而用韵流畅;虽借喻深邃,但蕴藏无限生机,《南岳赋》实王夫之呕心沥血之作。今谨就其产生时间、内容及艺术成就作些探索,以求诸教。  相似文献   

2.
《笏山记》是一部极为罕见的晚清小说。传世只见一种版本,即由上海广智书局于光绪三十四年(一九○八年)七月十五日印行的共三册六十九回本。此书流传至今,历经八十年,已颇为难得。目前有关我国文学史和小说史的著作中,对于《笏山记》其书,述未见有详细的评介和  相似文献   

3.
<正> 《双鹤瑞舞赋》在船山研究中是聚讼纷纭的。谭承耕同志写的《关于王夫之双鹤瑞舞赋问题》一文(刊于《文物》一九八三年第六期),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 一九八二年,北京《文物》第六期刊出船山的《双鹤瑞舞赋》并发表了史展同志写的《王夫之双鹤瑞舞赋卷书后》的评论。这篇评论根据赋中有“维我大将军安远公”一语,断定此赋是写给清政府任命讨伐吴三桂的安远清寇大将军多罗贝勒尚善的祝寿词,进而作出结论:船山晚年已向清朝妥协。当年十月在衡阳举行的船山  相似文献   

4.
关于《诗经》的赋、比、兴本义问题,张震泽同志近中撰《〈诗经〉赋、比、兴本义新探》(下边简称《新探》)一文(《文学遗产》1983年3期),对此三者的“传统说法”提出否定。文章的要点是:一,自汉至宋如郑众、孔颖达、朱熹等人,乃至当今理论界,大都视赋、比、兴为写作方法(或表现方法)的观点,是一种后起的新义,不符合《周礼》、《诗序》之原义,故用以解释《诗经》,就必然处处难通、治丝益棼。二,《周礼·大师》所云之赋、比、兴,乃春秋公卿赋(指朗读方式)诗言志之“用”法,应以郑玄之注解(“赋之言铺,直  相似文献   

5.
《九歌》——楚齐联盟的颂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九歌》的创作缘起,王逸以为作于放逐到沅水、湘江之时(《楚辞章句》),王夫之以为作于放逐到汉北之时(《楚辞通释》),何焯、马其昶等人以为作于怀王十七年时(何焯《义门读书记》,马其昶《屈赋微》),郭沫若以为作于年轻得意时(《屈原研究》、《屈原赋今译》)。以上诸说虽然都有某些道理,但《九歌》诸神为何均有  相似文献   

6.
<正> 王夫之所撰之《刘子纪年题词》,刊于清湘乡刘季玉、刘运玉等纂修的《(湘乡)刘氏续修谱族》首卷。此谱又名《上湘坳头刘氏九修族谱》,光绪五年(1879)湘乡虎  相似文献   

7.
以民为本的思想是王夫之政治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王夫之作为我国早期启蒙思想家的重要标志之一。王夫之的政治倾向从他所阐明的民本思想中鲜明地表现了出来。一王夫之的民本思想王夫之身遭世乱,历尽坎坷,而且常常以“通古今,参万变”自励。他在对古今的盛衰之理进行考察的过程中,着力捕捉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民众的地位和生计的问题。“当世之安危,生民之疾苦,心念之而不尝试与谋。”(《读通鉴论》卷八)王夫之在1644年甲申之变以后,经常受到清政  相似文献   

8.
班倢伃,名不详,西汉时女作家,是著名史学家班固的祖姑。她少有才学,汉成帝时被选入宫,立为倢伃(宫中女官名)。现在流传下来的作品有(《自悼赋》、《怨歌行》和《捣素赋》三篇。《怨歌行》亦称《团扇歌》,后人疑之伪托,但证据不足。《隋书·经籍志》记载说她本有文集一卷。文学史上都把她列为汉代知名女作家。  相似文献   

9.
<正> (一)《易》之象,有就全《易》而言,有就一卦而言,有就一爻而言者。“《周易》者,顺太极之浑沦而拟其动静之条理者也。” (《周易外传》卷七)这是就全《易》而言。王夫之把《周易》当作是对整个宇宙的模拟,故取《太极图》以象“一浑天之全体”。至于卦象,王夫之将其区分为两种情形:一种以“物之形象”取象;一种以“奇耦(阴阳)往来应违”取象。爻象,则就其在卦中所处之时与位取象。此处主要谈谈卦象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宋前 《船山学刊》2006,(2):21-22
2004年7月,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了胡渐逵著的《船山全书点校勘误》(下文简称《勘误》)一书,该书纠正了岳麓书社出版的明末清初名家王夫之著的《船山全书》(下文简称《全书》)文字校点之讹426条。本文拟通过列举书中多个实例,评介该书。(一)纠不明字义之误。《全书》有许多不明字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宋应星对王夫之的启发中国人民大学葛荣晋教授等,早已探讨张载、王廷相与王之的思想传承和革新,但是未尝注意宋应星对王夫之的沾溉。武汉大学萧父教授主编《王夫之辩证法思想引论》,载李维武《王夫之论“生”和“死”》,徵引李时珍《本草纲目》与方以智《东西均》科学化的生死观,然而全书亦不涉及宋应星。最先论述宋、王关系的书,是中国科学院潘吉星《宋应星评传》。宋长庚《谈天》首章善用《吕氏春夏·察今》“刻舟求剑”对顽固的教训,形容登东岳泰山看日出时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张载是宋明道学的奠基人之一,《西铭》是他本人最重视的一部著作,也是后人对张载著作评价中分岐最大的地方。从程朱到王夫之,无论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大都对《西铭》作出高度评价。小程说:“《订顽》之言极纯无杂,秦汉以来学者所未到。”(《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王夫之认为:《西铭》“辟佛老之邪迷,挽人心之横流,真孟子以后所未有也。”(《张子正  相似文献   

13.
王夫之以内丹术语注释《楚辞》,为大多数学者所诟病。他们认为,用道家术语来诠释儒者著作有失偏颇。为了更能清楚了解王夫之以丹法释骚的合理性,需从《楚辞》注本内丹法之渊源;王夫之注《离骚》、《远游》内容之丹法体现;以及王夫之"儒体道用"之内丹法等方面来探究其注《楚辞》的意义及思想主旨。  相似文献   

14.
在汉赋史上,张衡既是创制“大赋之极轨”(如《二京赋》)的雄才,又为首开魏晋“抒情小赋之先河”(如《归田赋》)的智者,对此时贤颇多关注,然对在他一生中有重要意义的《思玄赋》,却缺少深透的理解。本文认为:张衡《思玄赋》不仅在大赋之规模与骚人之情感中内蕴了复杂的人生观,而且通过文学形式的描写表现出的玄理意识和征实精神,成为汉、晋“言志”赋创作之传承与衍变过程中一显著标识。 一、从“范书”选文谈起 张衡创作本事详载范晔《后汉书》卷五十九《张衡列传》。在体例上,范书承《史》《汉》“以史传文”之法,较多传录“传主”文章,其于张衡选文四篇:即《思玄赋》、《应间》、《上陈事疏》、《请禁绝图谶疏》。由此生一疑问,范书何以对张衡众多赋作仅录《思玄》?特别是代表张氏大赋成就的  相似文献   

15.
《西藏赋》版本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庆二年五月,时任驻藏帮办大臣的和宁完成《西藏赋》的创作并付梓。两百多年来,该赋广为流传,被《反约篇》、《守约篇》、《榕园丛书》和《八旗文经》等丛书和总集收录。本文详细介绍了《西藏赋》的几种版本并辨析了各版本流传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元人王恽的《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八《虎牢关行》一文,记载王恽与陈祐考试洛阳,路经虎牢关一事。查流传于今诸版本,该文记载此事发生时间分别为至元二年(1265)、至元三年(1266)。究竟孰是,抑或两者皆误?现将流传于今诸版本《虎牢关行》题记摘录如下:《元人文集珍本丛刊》收录台北"中央图书馆"藏元至治刊本之明修补本《秋涧先生大全文集》,此本颇为珍贵,  相似文献   

17.
崔海峰 《船山学刊》2002,(4):35-37,40
后世论清初学术思想者 ,以王夫之与顾炎武、黄宗羲三家并称。但王夫之在中国哲学、美学和诗学史上的地位 ,远较顾、黄两家为高。王夫之的诗学著作主要有《姜斋诗话》、《诗广传》、《古诗评选》、《唐诗评选》和《明诗评选》等。虽然学界早已公认王夫之是伟大的美学家、文学家 ,但在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 ,国内 (主要指大陆 )没有出版过一本王夫之诗学研究的专著 ,各种文学史或文学理论批评史专著中也大都没有王夫之的一席之地 ;各种中国哲学史专著中大多不涉及王夫之的美学思想 ,而明清美学断代史或中国美学通史也未见出版。研究王夫之诗学…  相似文献   

18.
<正> 《楚辞通释》为王夫之注释、评析楚辞的专著,今收入岳麓书社整理出版的《船山全书》第14册。此次整理所见之版本凡五,即船山之子王敔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所刻的第一批船山遗书本,俞焜于清道光二十八  相似文献   

19.
<正> 汉赋在其发展过程中,虽有不少弊病(如形式主义),但从梦文学发展的历史角度去考察,它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汉赋写梦,较有成就者为《李夫人赋》、《长门赋》、《通幽赋》、《思玄赋》、《检逸赋》等,最有成就者为《梦赋》。它是中国最早专门写梦的名作,是一篇形象化的梦理论,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梦理论价值。《梦赋》的作者王延寿,是汉楚辞注家王逸之子。《后汉书·王逸传》载:“(王逸)子延寿,字文考。有俊才。少游鲁国作《灵光殿赋》。后蔡邕亦造此赋,未成,及见延寿所为,甚奇之,遂辍翰而已。曾有异梦,意恶之,乃作《梦赋》以自厉。后溺水死,时年二十余。”注:“张华《博物志》曰:‘王子山与父叔师(王逸之字)到泰山从鲍子真学算,到  相似文献   

20.
正近读美国学者裴士锋著的《湖南人与现代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一书,深为其从湖南在近代中国的崛起而论王夫之思想之精神价值的学术视野及建树所感奋。在裴氏看来,湖南人之所以能够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为民族、国家和中华文化作出杰出的历史性贡献,是跟王夫之思想的发掘与复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该书的主线就是围绕近代湖湘学者如何复兴王夫之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