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财政支出的服务业就业与增长效应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立泰  王鹏 《西北人口》2012,33(5):41-45,52
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用中国28个省市1990—2010年的数据,检验了财政支出对服务业就业和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从规模上看,财政支出对服务业就业和增长具有正向效应,地方支出的作用弹性大于中央支出。从结构上看,中央支出对服务业就业具有一定挤出效应,与服务业增长具有微弱的正向关系,地方支出在就业和增长两方面都有促进作用。但是,地方财政社会保障类支出缺陷,对服务业就业和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为调整产业结构适应产业转移新形势,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中央财政应增加社会保障和跨区域协调建设支出;相关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扶持适宜的服务业,来增加就业促进增长,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目前技术进步的两种典型表现形式——高新技术与技术引进进行分析,认为当前经济总量和就业总量未取得同步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技术进步带来了经济增长,但同时造成了就业的减少。从而指出,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优先还是就业优先的问题上,应该给予后者足够的重视,必须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就业增长缓慢和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同时存在的现实,本文从就业增长与工资、劳动收入上涨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劳动收入占比的决定因素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分析发现:在我国,工资上涨对就业增长的抑制作用有限,劳动收入占比是影响就业增长的重要因素;就业增长与劳动收入占比只是单向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疆生产性服务业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促进了新疆就业水平的快速提升。本文运用就业弹性、就业结构偏离度和偏离度分析法,对新疆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就业吸纳能力的差异性进行检验,并对未来新疆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新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相对较强,并且新疆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随着产值的增长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最后,提出了促进新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提升就业潜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都市服务业的发展与流动人口的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都市兴衰的关键性因素。目前 ,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还不很完善的情形下 ,都市服务业中的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差别 ,由此造成了都市劳动力市场的体制性分割和功能性分割 ,从而使流动人口在都市服务业中就业还存在许多难题 ,也阻碍了城市的发展。要采取进一步的改革措施 ,打破劳动力市场的体制性分割和功能性分割 ,让流动人口以“市民待遇”参与都市服务业的竞争 ,促进和优化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闻勇  薛军 《西北人口》2016,(1):76-82
我国就业问题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愈演愈烈,如何改变当前的就业现状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认为经济增长可以促进就业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针对当前学术界对我国经济的增长是否对改善目前的就业现状提出的疑问,本文通过验证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得出经济增长没有带动就业的结论,并从经济增长和就业两个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经济增长的内在问题及劳动力市场各经济主体内在问题,找出上述结论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面对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稳就业和保就业成为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任务。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对就业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对此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制造企业的服务性业务收入占比与就业规模呈倒U形关系,但对就业结构具有优化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开展混入式融合的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服务性业务收入占比对就业规模的影响变为U形,但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不显著。服务性业务收入占比增加不仅会对知识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企业的就业规模产生更为显著的影响,还会对这类企业的就业结构产生更大的优化效应。机制分析表明,更高的服务性业务收入占比会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提高市场份额对就业规模产生先增后减的非线性影响,还会通过增强数字技术应用和优化劳动力配置渠道优化就业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能够有效实现稳就业目标。文章结论揭示了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对于拓展就业空间、优化就业结构、促进就业稳定的积极作用,对推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和实现稳就业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有效就业的视角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研究认为,我国企业储备了大量的无效就业人员,有效就业率低,是奥肯定律失效的微观原因。对有效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检验表明: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有效就业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表现出协同变化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孔令锋 《西北人口》2010,31(3):73-77,85
通过对1991-2007年就业状况的研究可以发现,中国的就业增长在宏观产业领域主要产生于非农产业,在微观经济单位主要产生于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和非正规就业部门.而导致就业增长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复苏并不一定能够带来相应的就业复苏.在经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技能不足所导致的结构性失业有可能成为我国失业的主要形式。为了促进经济复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业增长应成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优先目标,为此应在城乡统筹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个人创业、加强城乡一体化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各省市的面板数据,对中国服务业FDI就业效应的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看,现阶段中国服务业FDI对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从区域看,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 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服务业FDI对就业的影响存在差异.相对于内陆地区,沿海地区服务业FDI对就业反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相对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服务业FDI对就业的促进效应较弱.为此,本文提出要针对不同区域采取差异化的服务业外资引入政策:加大内陆地区服务业FDI力度;提高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开放水平;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梯度转移制造业,从而带动相关服务业向中西部转移;优化沿海地区服务业FDI结构.  相似文献   

11.
张晓杰 《南方人口》2010,25(1):23-29
本文在对比分析纽约、东京两个国外大都市服务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劳动力变动特征基础上,以服务业从业人口结构和规模的历史数据作为切入点,对比分析上海服务业的发展状况,指出上海与纽约、东京服务经济发展的差距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构建了基于从业人口数据回归分析的服务经济发展预测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上海市未来服务经济从业人口的比重进行预测.分析表明上海的服务业发展正处于加速增长期,并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按此速度到2020年其从业人数比重可达80%;要实现上海服务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应采取积极的人才引进战略和人口政策。  相似文献   

12.
社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区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是解决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下岗、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对北京市试点城区深入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 ,着重对社区就业岗位需求因素和体系建设中的难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就如何端正认识 ,完善社区就业管理体系 ,以及资金筹措与运用等 ,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力就业,然而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困难更加突出。在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中,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是比较有效的。本文深入分析了农业产业集群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作用机理和面临的障碍.提出了制定科学的农业集群规划、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返乡农民就地创业等建议.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力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山东省最近7年国民经济行业人才需求总体呈下降趋势,2007年对人才需求增速明显低于近7年的平均增速。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的"行业-学科人才增量转换矩阵"表明,近年GDP的高增长并没有带来行业人才的高就业,相反出现人才就业有效需求不足;2000年以来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对口率日趋走低,由2000年前的70.9%降至2007年的55.6%。解决人才就业有效需求不足和大学教育"学"与"用"的脱节,政府应用积极的姿态。在引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人才就业有效需求方面,政府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理顺大学教育体制、加强"学"与"用"链接的政策调整方面,政府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ARMA模型的甘肃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甘肃省1983-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数据,建立甘肃省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ARMA模型,对甘肃省"十二五"时期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呈上升趋势,就业人数比重呈波浪型趋势,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和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和所占比重均呈上升趋势。最后,针对甘肃实际提出甘肃产业就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本文分析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过程 ,提出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还处于发展型阶段 ,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过低 ,传统的产业结构已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需要 ,产业结构应协调发展 ,形成合理的规模和结构 ,以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劳动力就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源型城市是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类城市,随着开采的持续进行,城市的主体资源逐渐枯竭,而如果此时没有采取合理措施完成城市主导产业的转换,资源的逐渐枯竭势必会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并产生一系列问题,就业问题就是诸多问题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资源濒临枯竭的城市中,城市失业人口往往呈现规模庞大、隐性失业与显性失业并存等特点,导致资源型城市就业问题的原因较多,解决起来难度也较大。从国际国内经验看,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增加资源型城市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具体而言要通过发展接续产业、培养新的经济部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等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第三产业内部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也低于或接近于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研究第三产业内部四个层次各自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和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对于确定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解决就业问题意义重大。通过比较发现:第一层次就业比重存在饱和点,但仍然能缓解就业的巨大压力,特别是批发零售和贸易餐饮业:第二层次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特别是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第三层次就业率较低;第四层次就业比重过大。  相似文献   

19.
社区就业与城市发展:城市社区就业状况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远 《人口学刊》2004,(6):20-2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体制转轨和企业改制深化的背景下,我国城市下岗、失业人员逐年递增,城市社区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社区就业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增就业的重要来源。对促进我国城市就业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