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长篇报告文学《台北的忧郁》与诗文集《太阳的葬礼》是王钟陵教授2005年出版的两本创作集。大气、诗性、隽永深邃,是王钟陵教授文学创作的明显特点。古今中西文学的营养交融于王先生的这两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西方意象派及现代派手法的运用,中国古典诗词韵味的糅合,对报告文学、散文、新诗三种文体应如何突破的清楚认识,以及将此种认识在创作中予以成功实践。这些都与作者那学者而兼作家的睿智与才情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学术评论需要什么样的学风和精神?樊骏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论集》为我们做出了示范。他在书中评论王瑶、唐弢、陈瘦竹、黄修己等学术大家的研究,恰当地肯定了他们的学术贡献和研究专长,又中肯地指出了他们的缺点和不足。樊骏之所以能够这样,是他"站在历史的高度上","拉开自己与研究对象之间的距离"。这对于当今的学术工作具有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篇小说《你在高原》保持了张炜"纯文学"、理想主义等一贯风格,然而在坚守之中,却体现出超越以往的高原气魄。小说不仅打通城乡叙述的界限,在理想主义高扬的同时增强了人物的自审性,而且具有超越本土经验的思想性和风格多变的创作手法。这种超越标志着张炜创作到达一个新的高度,茅奖的获得,也体现出文学对他的肯定。  相似文献   

4.
读罢胡尹强的新著《鲁迅:为爱情作证》(东方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真让我吃惊不小。我不得不佩服胡尹强的胆识与功力,他竟能将《野草》中除《淡淡的血痕》之外的23篇散文诗,都认定为写鲁迅与许广平之间的师生恋和婚外情的,且基本上都能自圆其说,有些篇目还解说得十分精彩,如《秋夜》《影的告别》《求乞者》《死火》《过客》《题辞》等简直是无懈可击,精彩绝伦,使我不得不相信:《野草》还真的是一部爱情诗集!胡尹强教授是位两栖性的写作者。作为作家,他出版过不少中长篇小说,且都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为教授学者,他曾出过两部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5.
在戏曲电影历史上,"虚"与"实"的两组矛盾一直困扰着创作者们,电影《廉吏于成龙》以"摄影棚"的假定性,很好地处理了"虚实"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视听手法的融合。舞台灯光、场面调度、动作奇观、间离体验是导演找到的戏剧与电影相交叉的结合部。在这些结合部上,导演充分发挥戏曲和电影各自的表现力,在充分尊重彼此创作规律的基础上,达成艺术上的和解,从而在新的层面完成二者的高度融合。影片既保存了戏曲原汁原味的美感,又张扬了电影的独立的表现力,为戏曲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6.
摩罗的散文集《我的村,我的山》,以新的立场、观念与方法观察、理解、描绘乡土社会,使乡土文学常见的主题,如乡村的苦难、乡土社会的精神信仰、乡土民间的知识与智慧等,在作者的笔下得以重新展现和重新理解。作者对于乡土社会的重新展现显示了其对乡土社会的理解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个高度对于当下踟蹰不前的乡土书写具有启示意义,作者的立场、观念与方法预示了乡土文学突破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二十四诗品》与老庄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运用四言诗的形式,站在哲学、美学的高度,以形象、精练的诗化语言及中国式的哲学语言的融合,高度概括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意境范型和美学风格,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涵盖力。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之所以耐读、耐思、耐诠——耐人寻味,关键在于他能自觉地将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老庄哲学引入并指导自己的诗论,从而使其《二十四诗品》具有了形而上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8.
《老虎》与《羔羊》的创作思路,体现了威廉.布莱克颠覆西方传统思维模式,采取东方式心物一元化思维的策略。诗人创造了朴素、简洁而又具有深奥、奇诡、崇高特质的艺术风格,他是诗画互相文境界里走钢丝的艺术玩味者,也是东西方文化边缘的履冰者。对其《老虎》与《羔羊》诗进行对比分析和相关的互文解读,可以深入领会诗人的整体风格,挖掘其作品的隐文效果及其蕴涵的文本多元性和异质性。互文性文本理论,不但为这两首名诗提供了新的阐释空间,而且也使相关诗文得到再阐释,从而为步入布莱克诗的神秘之境开掘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最蓝的眼睛》以现实主义艺术为主导的同时,又广泛吸纳和融合了现代主义小说的描写手法、结构章法和叙事策略,体现了作者在小说创作上继承、发扬和创新的精神。这部小说具有"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的艺术特色,是作者小说创作道路上一部高起点的叙事文本。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种创造都是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的智性掘进,被视为具有高度原创性的卡夫卡,其作品中巧妙的意象构思,独异的框架结构,仍有前人留下的痕迹.他富于创造性的地方是把前人作品中潜在的趋向明晰化,拓展出一片新的文学天空。卡夫卡的《变形记》受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狄更斯的影响,而真正的影响是一种创造,卡夫卡跟随前辈文学大师,走出了完全只属于他自己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11.
阐明了汪曾祺的创作经历的三个阶段 ,总结和论述了汪曾祺的创作特点 ,对形成汪曾祺这种创作风格的成因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湖南小小说呈现出创作与研究齐头并进的繁荣局面,以聂鑫森、邓开善、王琼华等为代表的作品创作和以龙钢华、刘文良、张春等为代表的理论研究,成就斐然,成为当代文坛的靓丽风景。  相似文献   

13.
王船山哲学博大精深,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哲学思想。研究王船山文化哲学思想,有助于深刻把握其精神实质,实现民族文化的复兴。王船山文化哲学思想的基础是君子精神,核心内容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思想灵魂是文化开新。每一个文化人都应当树立君子精神,通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推动文化开新。  相似文献   

14.
作者与作品间往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者通过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试图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作品又体现着作者的创造性,作者和作品都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想要全面评价或深入理解一部作品,就需要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方向,创作宗旨、文学观点等方面。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最多产且成就较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边城》展现了湘西异域的奇幻和浪漫。要全面评价或理解《边城》,也应注意作者与作品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把汪曾祺创作的几个阶段,放到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中去比照,我们发现汪曾祺的创作有着较为典型的京派特征.他继承了也丰富、发展了京派文学,他使得京派文学在新时期获得了再度辉煌.  相似文献   

16.
肖邦的钢琴前奏曲是肖邦钢琴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体裁。研究其创作特点和创作风格的基本特征,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肖邦及其它钢琴作品有着现实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在社会大发展中不断更新,无论是作家作品,还是作家队伍,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80后的少数民族作家,在新世纪的文学创作园地里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接受了汉语教育。80后少数民族作家在独特的时代境遇下,对人、事、物的感触亦能见出社会共性对他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杰克·伦敦是美国文坛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而其作品中不乏大量的强者形象。本文从创作动因、创作手法和创作意义三个角度切入,对他不同创作时期的主要作品中的强者形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许杰和王以仁是浙江天台籍作家,两位从小相识,都曾以小学教育为事业,后成为文学家。从小学到成年,两位作家在阅读、创作以及行文风格等方面相互影响。王以仁“失踪”后,许杰四方寻找,几番撰文怀念,竭力推介、出版遗作,由此可见两人的友谊深厚。  相似文献   

20.
从习书之人应具备的技能与品行展开论述,阐述了书法学习与创作中"悟"的必要与作用,它能使书者达到娴熟、脱俗的境界,使作品具有高雅、独特的魅力,这是书法艺术"人书合一"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