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王孟欣 《统计研究》2011,28(6):59-64
 内容提要:有关R&;D资本存量的测算理论与方法问题,国内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外一些学者则进行了较深入研究。美国BEA通过R&;D卫星账户的构建在R&;D资本存量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本文首先分析了R&;D资本存量测算中存在的困难,并基于2007年美国R&;D卫星账户,对BEA关于R&;D资本存量的测算方法进行介绍与分析,最后指出了我国R&;D资本存量测算需要进一步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R&D空间溢出对区域知识生产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忠伟 《统计研究》2009,26(4):44-52
 本文在知识生产函数的理论框架下,建立了区域知识生产的计量模型,同时考虑区域吸收能力的影响,研究R&;D空间溢出等因素对区域知识生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知识存量对新知识生产都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R&;D人员投入具有显著的踩脚尖效应,但R&;D投入对区域知识生产的作用并不显著;当考察R&;D空间溢出对区域知识生产的影响时,不同区域出现了显著的差别,这种差别还体现在吸收能力上,东部和中部地区的R&;D人员具有吸收R&;D空间溢出的能力,而西部地区还达到吸收能力的门槛。  相似文献   

3.
我国制造业R&D资本存量的测算(1998-2005)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俊 《统计研究》2009,26(4):13-18
 在经济学的实证分析中,R&;D资本存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特别是对研发效率、创新的产出弹性、TFP等问题的研究中都需要R&;D资本存量的数据。本文运用知识生产函数测算出三组不同行业的R&;D折旧率,然后运用永续盘存法测算了我国28个制造业在1998-2005年的R&;D资本存量,为相关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R&D经费投入模式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钟卫 《统计研究》2010,27(2):23-27
 国际R&;D经费投入模式研究表明:我国虽然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的后期,但R&;D经费投入水平还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后期,R&;D经费来源结构却带有工业化高级阶段后期的特征。这种特殊的R&;D投入模式与国际上一般规律不相符,与少数国家的特殊规律也有着本质的差别。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指出转制科研机构进入企业、加强对小型企业的统计、国有企业完全纳入企业统计等因素都会造成企业R&;D比重偏高。主要政策建议包括:(1)加大R&;D经费投入,特别是政府的R&;D经费投入力度;(2)促使企业重视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投入。  相似文献   

5.
钟卫  袁卫 《统计研究》2007,24(9):77-81
 由于历史原因和近几年高校科学事业的快速发展,现有的R&;D统计口径不能如实地反映高校R&;D活动的真实状况。本文在总结OECD手册关于高校R&;D统计的原则和我国高校现有R&;D统计口径的基础上,指出造成R&;D统计混乱的原因,并借助高校收入类会计科目对R&;D统计口径进行重新认识,最后就完善我国高校R&;D统计工作提了几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R&D空间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R&;D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同时考虑自身吸收能力的影响,研究了R&;D、R&;D溢出以及人力资本等因素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R&;D投入的作用不显著;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的提高都具有推动作用,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的作用都不显著;R&;D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区域差异;中国各地区还没有达到吸收能力的门槛,不能充分吸收R&;D国际溢出。  相似文献   

7.
我国R&D经费支出结构的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吟秋 《统计研究》2009,26(10):53-55
  本文运用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对我国近十多年来的R&;D经费支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目前R&;D经费支出的结构不尽合理,应当增大科学研究在R&;D经费支出中的比重,减少试验发展的比重。最后,本文还将导出的定量结果与美国R&;D经费支出的结构进行定性比较,以验证所用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孙静  徐映梅 《统计研究》2018,35(12):16-25
本文意在将国民经济核算(SNA)框架下的研发(R&D)资本化核算理论应用于企业微观层面,并开发企业会计核算数据支持宏观核算,以促进宏微观层面研发测度的协调和数据衔接。通过比较分析R&D核算的三种主要国际标准提出了SNA视角下基于会计数据的企业R&D资本化核算路径,既阐明会计核算的企业R&D投入就是R&D产出和R&D投资的保守估计,也为国家统计局加快知识产权产品核算提供了参考。基于我国企业R&D的会计信息披露与指标识别,结合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的代表性与相关数据处理,以2011—2016年数据为例初步实现了SNA视角下企业R&D资本化核算及相关变量调整,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比如制造业、非一线城市以及非国有产权性质的企业R&D资本形成及存量水平不高,但其R&D投入强度还有R&D资本占调整后固定资产的比重则相对较高,其增加值、固定资产存量、资产存量及杠杆率受R&D资本化的影响也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9.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与科技部等七部委共同组织了我国第一次全社会R&;D资源清查,调查范围首次覆盖了国民经济各行业。本文正是有关此次调查结果的部分分析报告,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Chines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2016,CSNA2016)修订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范围和核算分类,将能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支出纳入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范围。基于《2008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2008,SNA2008)的GDP核算平台,本文构建了制造业R&D支出的资本化核算框架,测算了中国1990-2016年26个制造业行业的R&D投资与资本存量,为进一步探究制造业无形资产的资本回报率、生产率等经济问题提供了数据支撑。测算结果显示:○1R&D投资是测算R&D资本存量的准确指标。直接使用各行业R&D经费内部支出作为R&D投资,将高估各行业R&D资本存量;○2本文构造的R&D投资价格指数通过了稳健性检验,说明使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R&D工资支出的价格缩减指数是有效的;○3中国制造业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制造业R&D资本存量占全国R&D资本存量的比例从1990年的35.33%增长到2016年的67.75%;高技术制造业的R&D资本存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0%~22%,对中国经济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起到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立足于R&D资本化核算的最新研究成果,遵循SNA-2008的框架体系和核算要求,在详细探讨当期R&D投资、R&D投资价格指数、R&D资产的服务期限和折旧率、初始R&D资本存量等关键参数设定方法的基础上,利用BEA方法估算得到1998-2015年中国省际R&D资本存量,厘清了省际R&D资本存量的核算思路,可适当补充和完善现有R&D资本化核算的理论和方法。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来看,我国R&D资本存量总体上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增速逐渐放缓;从地区层面来看,各省份R&D资本存量基本上呈现增长趋势,地区间差距逐渐扩大而地区内差距逐渐缩小,但有可能存在全域收敛,须进一步利用统计指数或计量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高敏雪 《统计研究》2021,38(10):3-11
本文结合国际国内研究动态分层次归纳、阐释当前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议题。具体包括:以国民账户体系2008版(SNA-2008)为起点的前沿研究,SNA中心框架的灵活运用研究,接驳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CSNA)及其实务的优化和创新研究,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综合应用研究。最后针对中国当前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方法中存在的一些倾向性问题做讨论,比如是否过分关注与GDP的关联, 如何充分发挥卫星账户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3.
孙凤娥  江永宏 《统计研究》2018,35(2):99-108
2008年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拓展了固定资产的边界,研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被视为一类新的固定资产,列入了知识产权产品。目前,官方统计并未给出中国各地区的R&D资本存量数据,现有文献也鲜有讨论2008年SNA框架下的相关测算。因此,本文依据2008年SNA和现有的统计资料,在合理估计1978年以来各地区的当期R&D投资的基础上,采用永续盘存法科学测算了1978-2015年各地区的R&D资本存量数据。结果显示:1978年以来,中国各地区R&D资本存量总体上呈快速上升趋势;各地区R&D资本存量年均增速与各地区GDP年均增速,具有正相关关系;中国的R&D资本存量主要由东部地区贡献,东部地区是中国研发创新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综述了雇员股票期权的定义以及国际企业会计准则对雇员股票期权的处理方法.接着介绍了2008年SNA关于雇员股票期权的处理方法,并通过雇员股票期权账户登录表,更直观地展示了雇员股票期权在授权日、含权日和行权日之间,如何分别在雇主账户与雇员账户中记录.最后,对部分国家的经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雇员股票期权作为雇员报酬处理对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特别是收入分配核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根据SNA2008建议将雇员股票期权作为雇员报酬处理,2017年发布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中也正式将雇员股票期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范围,但至今尚未发布具体数据。基于此,本文以Cvitani等(2008)提出的融入了雇员股票期权主要特征的雇员股票期权定价模型为基础,结合我国股票期权附带业绩条件的分期执行模式,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例,科学核算了2006-2018年我国各年份以及各行业的雇员股票期权价值。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看,我国雇员股票期权价值总体上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年均增速为41.48%;从行业层面看,雇员股票期权价值集中特征明显,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的雇员股票期权价值合计占全部行业的比重超过80%。结合实际核算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本文提出了我国开展雇员股票期权核算需完善会计制度与统计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许宪春 《统计研究》1997,14(1):18-23
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若干设想——基本核算内容的补充和调整许宪春ABSTRACTThepapergivessomepersonalideasconcerningthesupplementandadjustmentofthebasicacc...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住户生产核算的范式设计与理论阐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金华 《统计研究》2008,25(9):57-63
住户生产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根据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实际,依据联合国SNA1993,界定了住户生产核算中住户的概念、核算主体和核算范围,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住户生产核算中综合账户、综合矩阵的设计思想和结构,勾勒了中国住户生产核算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8.
陈梦根 《统计研究》2012,29(3):14-21
2008SNA保持了1993SNA的基本框架,关键变化集中体现在资产、金融部门、全球化及相关问题、一般政府和公共部门、非正规部门等五大领域。作为当今世界主流宏观经济统计的基本框架,2008SNA代表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为中国提供了一个迎头赶上国际核算最新发展的难得良机。中国应将研究、开发和执行2008SNA纳入国家统计发展战略规划的框架统筹安排,作为统计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妥善组织、设计与实施。实施2008SNA应从目标、组织、编制和发布等四个阶段着手加强过程管理,采纳新的概念、分类、原则与方法,提高国民经济核算水平,加强中国统计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社会核算矩阵(SAM)刻画了社会经济主体间通过要素市场、商品市场而发生的交易和收支转移活动。结合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研究了国民经济账户、投入产出(IO)表与SAM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SAM是以矩阵形式表示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账户,SAM以复式记账的核算原则和矩阵的形式提供了国民经济的另外一种核算方式;IO表是编制SAM的重要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