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经济关系的相互依存及其敏感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相互依存论出发,探讨中日经济关系的相互依存 及其相关问题。第一部分从贸易、直接投资和人员往来等数据,描述了中日之间十分紧密的 经贸联系、以及这种紧密的经贸联系对于双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分析了中日经 济关系的相互依存性自2000年以来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呈现出相对平等的特征。第三部 分指出中日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并分析了这种敏感性和脆弱性对中日经 济关系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0周年。回顾条约签订20年来、乃至1972年中日复交26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确实令人感慨万千。其中,特别是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与其他领域的中日关系发展相比,更显突出,引人注目。然而,中日经济关系的迅速发展,又是与两国政治关...  相似文献   

3.
东亚合作中的中日经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东亚经济合作的特征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东亚经济合作的发展 ,集中表现为区域内相互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增长以及区域内生产的国际化。东亚区域内的直接投资 ,深化了产业内及企业内的国际分工 ,促进了区域内贸易的发展 ,从而在区域内形成了经济增长的循环机制。 80年代至 90年代中期东亚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紧密的区域经济合作。(一 )区域内贸易的增长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东亚各国 (地区 )出口商品层次的提高及国际竞争能力的增强 ,东亚地区的贸易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表现为东亚区域内贸易的飞速发展。区域…  相似文献   

4.
中日经济关系与中国工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日经济关系对中国工业化的贡献中日经济关系包括中日贸易、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日本政府对中国提供的政府开发援助 (ODA)、中日政府科技合作协定、两国间官方和半官方以及民间的经济知识交流等内容。通过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 ,日本在向中国提供工业化所需的技术、资金、市场以及经验知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 )日本在向中国提供工业化所需的技术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日本向中国工业化提供技术的主要渠道有 :技术贸易、直接投资、日本对华ODA中的技术援助部分以及两国政府间的科技合作等。1 .技术贸易日本是中国引进技术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日本不仅都是东北亚地区的大国,也是世界范围内的大国。因此,中日两国的关系如何,不仅对于促进东北亚经济圈的形成及其今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于维护亚洲地区的和平乃至世界和平也同样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由于日本经济处于长期的相对停滞,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使得两国经济规模并驾齐驱。在这一过程中,中日两国间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市场取代美国作为日本最大的出口地。与蓬勃发展的经贸关系相比,中日两国间的制度合作却毫不进展,落后于整个东亚地区的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现行的经济管理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以行政管理为主的体制。这种体制的主要缺陷和弊端是权力过于集中,统得太多太死;经济领导机关,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官僚主义,脱离实际;管理工作中党政不分、政企不分,滥用国家行政手段,不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不讲经济责任,不求经济效果,国民经济发展缺乏内在的动力,等等。具体分析,现行体制有以下几个问题。一、各经济部门集权过多,统得过死,地方缺少积极性,企业没有自主权。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我同的近邻和主要的经济贸易对象。今后,日本经济形势将如何发展、日本经济动向是什么?中日经济关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怎样?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一、日本正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战后,日本大体上用10年的时间,恢复了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拖垮和摧垮了的经济,从1955年前后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在这以后,以年平均10%的经济增长率,即以高出其  相似文献   

9.
一、中日经济关系的历史背景中日经济关系是随着国际形势和两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而变化的。战后初期,日本追随美国而敌视中国,两国邦交尚未恢复,当时以民间贸易形式开展有限的经济交流,其特点是规模小,不稳定,受政治形势影响较大。到1956年,贸易总额达到12840万美元。到60年代,中日之间开展友好贸易与备忘录贸易,实际上是突破民间贸易范围的半官方性质协定。到1969年,中日贸易总额增至6.25亿美元。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是:煤炭、铁砂、大豆、玉米、杂豆、盐、镁等,日本向中国出口的商品是:钢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  相似文献   

10.
中日经济关系是以相互补充不是以相互竞争为主。在亚太地区乃至在世界市场上,中国和日本都是工业品的吸收者又是提供者。随着中国工业化的进展,中国不仅是消费品和资本品的重要市场而且也是重要的提供者。但由于在技术水平和工艺上的差距,中国在世界市场上远非是日本的有力竞争者。中日经济的互补关系还表现在中国对资金的巨大需求,而日本则具有较强的资金供应能力。贸易和投资是中日经济关系的两大支柱。日元升值大大推动了日本企业增加对中国的投资,投资的增加又进一步促进了中日贸易的发展。提高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外贸结构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地区的经济大国,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在两者的对外经济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两国之间存在着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国际因素等障碍,阻碍了两国之间的进一步合作和两国贸易自由化的实现。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日本经济的复苏,分析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的障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日经济关系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日关系在经历了“政热经冷”、“政经双热”、“政冷经热”三大阶段后,目前又陷入了“政经双冷”的困境。目前中日经济关系的“转冷”,主要表现在中日贸易增长明显减速、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相对萎缩、日本对华经济援助急剧减少、中日经贸摩擦连续不断和中日经济合作明显滞后等方面。同时也应看到,围绕中日经济关系,近期也开始出现一些有利因素,有望推动中日经济关系走出困境。中日双方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中日经济关系尽快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3.
自1972年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的经济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1978年以后,由下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和搞活的经济政策,中日经济合作又出现了空前的发展势头。15年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日经济合作的发展比较顺利,成就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4.
当前日本经济形势与中日经济关系:200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日本经济仍处在始于2002年初的周期扩张进程中.本轮周期扩张显现出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重要特征:前期衰退最重、经历时间最长、增长势头最弱、与通货紧缩相伴、内需主导和缺乏"实感"等.2007年的日本经济总体仍保持回升基调,但其增长势头逐渐弱化、景气判断持续恶化、股票市场转趋低迷、设备投资出现波动、国际环境空前恶化等迹象表明可能正在进入周期"拐点".受前一阶段"政冷"的影响,中日经济关系已经出现"转冷"迹象,而伴随政治关系升温和战略互惠关系构建,尤其是首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的举行,中日经济关系也迫切期待回暖.  相似文献   

15.
构筑战略互惠关系,将构成未来中日关系发展的核心内容,也将主导未来中日关系的基本走向,在中日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经济层面的互利合作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中占据突出重要的地位,这是由中日双方提出构筑战略互惠关系的背景、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基本内涵、为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采取的合作举措,以及战略互惠关系对中日经济关系发展可能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17.
1986年是我国执行新的第七个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第一年,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全面展开的重要阶段。我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经济合作必将出现更加活跃的新局面。日本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国际化的进展,日本与国际社会的经济联系将更加密切,日本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8.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经济关系实现了健康发展。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潮。2012年两国经济关系一度走出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有了显著的恢复,但由于两国政治关系的极度恶化和中国经济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近年来中日两国经贸合作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双边贸易持续下降;二是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急大幅度减少。2016年两国关系经济出现好转,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两国关系也出现了好转的迹象。鉴于双边关系恶化的情况下两国在经济合作方面都受到了损害,今后随着政治关系的稳定好转,经济关系将会沿着继续好转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12年9月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导致中日政治关系急剧恶化。政治关系持续恶化,导致中日经济关系严重萎缩,陷入困境。2014年11月北京APEC会议前后,中日政治关系逐步转暖,但中日经济关系未能走出困境,以致形成令人担忧的政温经凉局面。中日经济关系陷入困境的主要表现,包括双边贸易持续萎缩、双向投资剧烈波动、经贸合作全面停滞等,并已对双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中日经济关系陷入困境,既有全球经济回升整体乏力、国际贸易投资总体疲弱,中日双方经济发展和对外经贸关系总体停滞等一般背景,也有中日政治关系持续恶化、美国全力推进TPP对中日经济关系的分化等特殊原因,对中日经济关系产生贸易投资转移效应。尽快推动中日经济关系走出困境,实现经济互利与政治互信的同步恢复和良性互动,是摆在中日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面前的紧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达成共识。经济关系是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其中占据压舱石的基础地位、扮演推进器的重要角色,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理应涵盖经济关系。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经济关系,一要契合新时代世界经济新变局,包括新兴市场整体快速崛起、大国实力对比显著变化、全球经济治理赤字严重和地缘经济布局重大调整等主要趋向;二要契合新时代区域合作新棋局,即在欧美区域合作遭遇反动的背景下,东亚区域呈后来居上之势,中日作为东亚第一和第二经济大国,理应在推进东亚合作、再创区域合作的东亚奇迹层面携手共进;三要契合新时代中国开放新格局,包括一带一路统领大局、双向投资均衡格局、进出贸易并重布局、东西海陆联动全局和参与全球治理新局等重大趋向;四要契合新时代日本开放新布局,包括从贸易立国到投资立国、从对外投资到引进外资、从发达国家到新兴市场、从多边体系到区域框架、从美国中心到多元拓展等重大态势;五要契合新时代中日关系新开局,为此要进一步夯实政治互信的经济互利基础,顺应实力对比关系与相互依存地位的巨大变化,当前尤其要消解疫情冲击并引领疫后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