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借鉴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该文阐述了我国非常规能源(干热岩、页岩气)的研究现状和工作进展、发展规划及工作部署,介绍了国内外对干热岩、页岩气勘查开发的关键技术,存在的问题等;总结福建省干热岩、页岩气勘查进展、资源赋存条件及潜力分析,提出了福建省发展清洁能源和能源结构调整的战略任务及对策。  相似文献   

3.
2008年,我国的火电装机容量达到75.87%,火力发电长期以来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但火电并非清洁能源,火电存在着巨大的能源浪费和污染环境等问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子孙后代一个清洁的环境,必须实行节约与开发新能源等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4.
当前全世界都在致力于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缓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英国、德国、丹麦在探索低碳经济发展中开始的较早,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对英国、德国和丹麦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介绍,总结了这三个国家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探索和发展经验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 山东省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域优势,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出农业产业化的成功经验在全国享有盛誉。这次组织安排我参加了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主办的《现代农业开发与管理》东西部公务员对口培训班学习,听取了有关专家16  相似文献   

6.
2014年5月,中俄签署天然气协议,天然气的应用成为热点话题。天然气作为清洁、高效能源,在世界能源结构的比重正不断上升,这得益于页岩气开采工作取得的革命性进展。在全球,在中国,在国内水上市场,液化天然气(LNG)的应用正成为能源应用与替代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水力压裂增产和水平井技术虽然帮助美国实现"能源独立"战略保障能源安全,但同时伴随着资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和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风险。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我国页岩气开发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想要实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就必须在生产和污染之间找到平衡点。因此,我国页岩气的开发必须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一方面利用页岩气资源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另一方面也要控制页岩气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风险,构建页岩气产业绿色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经河南省委组织部选派,我于2007年8月下旬至9月下旬参加了河南省农业产业化与新农村建设赴澳大利亚专题研究班.  相似文献   

9.
结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我集团公司能源统计现状,分析能源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能源统计工作存在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余成鲲 《经营管理者》2011,(15):192-193
节能减排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重要工作之一,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资源、能源和环境的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节能减排审计将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在促使政府节能减排责任有效实现,保障公民环境权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环境效应的中国能源效率与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2000-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量作为能源利用形成的环境效应替代变量纳入全要素能效研究体系,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CCR-DEA模型,测算了包含环境效应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中国各地区2000-2007年的节能减排潜力,采用Tobit模型检验了中国节能减排潜力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全要素能效整体水平偏低,各地区、三大区域的能效差异显著,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技术进步、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对促进各地区节能减排有显著作用,而市场化水平、能源价格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中国和美国的特殊地质条件,页岩气、致密气、煤层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我国页岩气经过10年先导试验阶段的技术准备,有望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四川盆地的页岩气和致密气可采资源量均位居全国前茅,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潜在优势为现实优势,打造全新的千亿产业,支撑"两个跨越",是四川非常规天然气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3.
《决策》2007,(1):I0005-I0005
安徽属夏热冬冷地区,冬夏日长,春秋日短,夏季湿热,冬季湿冷。传统建筑保温隔热性能差,能耗高,舒适度低,城乡居民的居住质量亟待发送。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这是利国利民的重大战略决策。值此全省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现场会召开之际,特向社会发出倡议。  相似文献   

14.
雾霾和极端天气事件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国家也因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治理大气污染。国际上,北欧五国和美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将停止在海外资助新建火力发电厂,各大政策银行也表示将停止为燃煤发电项目提供融资。从经济收益及风险方面考虑,矿难和输油管道爆炸事件,不仅造成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同时对社会和环境也有较大影响。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将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中长期趋势。在社会和环境成本不断增加的今天,企业应当转变思路,抓住机遇,变挑战为商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影的产业化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向着产业型文化工业转换和发展的中国电影业,如何才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文化效应和经济效应。本文从中国电影业之现状出发,对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进行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6.
经济集聚的节能减排效应:理论与中国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帅  张可  豆建民 《管理世界》2019,35(1):36-60
经济集聚和节能减排分别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力和目标函数,两类政策能否达到"珠联璧合"的实施效果,是决定未来中国绿色转型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本文试图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就中国城市群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的经济集聚现象对节能和减排两个维度的影响机制进行系统考察。本文将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分别作为投入要素和非期望产出纳入传统的产出密度模型,就经济集聚和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强度的非线性影响机制进行规范阐释,进而利用由1995~2016年中国30个省级地区数据所构成的动态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经济集聚与碳排放强度及人均碳排放之间均存在典型的"倒N"型曲线关系,而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强度及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典型的"倒U"型曲线关系;当经济集聚水平达到一定阈值后,其可能同时表现出节能和减排的"双重"效应;能源强度可以成为经济集聚影响碳排放的中介变量,即经济集聚可以通过其各种正外部性对碳排放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还会通过能源强度对碳排放产生间接影响;碳排放和能源强度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显著的"滚雪球"效应,在空间维度上则具有明显的策略性竞争效应。本文据此提出,中国在大力发展城市群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有效发挥经济集聚对节能减排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集聚与节能减排政策的相互协调,同时还要推动地区间形成节能减排政策的协同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7.
政府干预、经济集聚与能源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博  沈坤荣 《管理世界》2013,(10):6-18,187
本文在政府干预背景下经验分析企业、产业和区域3个层面经济集聚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市场机制主导的企业集聚能够显著提高能源效率,由于政府干预和环境治理的"搭便车"倾向导致产业集聚无法对能源效率产生预期效果,能源效率与表征区域聚集的城市密度呈U型变动特征。此外,相机抉择使得政府节能减排战略对改善能源效率未能发挥应有效果。控制政府干预的核心因素金融发展变量后发现,金融发展规模扩张、地方政府干预增强导致的资源配置扭曲以及中央政府信贷干预的道德风险,均会抑制产业集聚对能源效率的改进,金融发展效率提高则有助于产业集聚提升能源效率。然而由于存在环境质量治理的市场失灵,借助市场力量和政府适度干预更有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美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做法和措施,分析了美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经验和特点.为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郑风田  程郁 《管理世界》2005,(7):64-73,93
专业化、规模化和特色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一种趋势。近年来,国内外的实践也证实农业产业区是一种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方式。从微观角度看,农业产业区内各经济主体进行了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交织在区域社会关系网络之中,创造了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农业产业区将小规模的分散经营者聚合在一起,形成了小规模经营者与大市场的有效连接机制,实现以小搏大。从宏观角度看,农业产业区有利于区域合理分工和布局,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市场的波动性。本文在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反思的基础上,对产业区为什么会产生竞争优势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案例解剖,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从农业产业化到农业产业区战略调整应该注意的问题与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关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全省已有两万多个。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已从局部探索转入全面推进,形成了规模不断扩大、不断向农业产业领域延伸的新格局,呈现出竞争力强、带动性高的新态势;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构建了政府扶持、农民参与、中介组织提供服务的多方位推进的新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