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留白”在历代中国画家的作品中随处可见,“留白”不是简单的空白,是精心安排下的空白,是构成中国画形式美的重要因素,是建立在中国美学基础之上的审美观念的产物。本文从中国画的“气韵”、“虚实”、“意境”与“惜墨如金”四个角度对中国画的“留白”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年书法在一些美术院校虽没有专(1课程,但其重要性仍不为一些学生所认识。本文就书法艺术在国画教学中的重要性试作论述。一、书法是国画“骨法用笔”锻炼的重要基础六法中的“骨法用笔”是国画的主要特征,“骨法用笔”指的是笔墨,其中包括勾、毅、擦、染、点,其用笔及要求与书法共通,两者都要求必须平、留、圆、重、变、力透纸背、如折铁股、如屋漏痕,反对不平稳、浮滑、扁、轻、呆板。书画同法,学书法能在这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国画和书法都使用笔墨,执笔运脱的方法基本相同。书法中“永”字八法,即例、勒、弯、挑、策、掠、…  相似文献   

3.
包世臣是清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他的书学著述涉及到中国书法的诸多方面,尤其对学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关于用笔方法及其产生的效果,包氏阐述了“始艮终乾”、“中实”、“断势”和“形直意曲”等有价值的理论,可供大家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4.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人、学者必备的文化素养与技能。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学者书家是中国近代社会特定历史文化的产物,他们虽无心于书法但却是当之无愧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成就对当代书法学习、研究以及书法的良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鲁迅先生的诗稿,融诗之情与书之韵于一体,以独特的文风气韵和真挚的情感,不仅为书法提供了更为深广的内容与审美空间,而且丰富了诗歌的审美空间,扩展了精神世界的表达方式,无疑是我们研究鲁迅先生书法以及精神世界的最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5.
春杨 《百姓生活》2010,(10):33-33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古今书法家人才辈出。“左撇子”书法家高菲,就是中国当代书坛一位难得的书法奇才。  相似文献   

6.
《墨经》之“侔”,其得以成立之前提应为《墨经》之基本范畴“同”,而《墨经》所言之“同”凡十种,又可细分为“名”层面之“同”、“实”层面之“同”与“合”层面之“同”。墨“侔”正是基于上述三类“同”之前提得以建构,进而实现其“比辞而俱行”的内涵的,由此墨“侔”基于三类“同”之前提形成“侔”之三款,即“名”之“侔”、“实”之“侔”与“合”之“侔”;还可依据三种形式形成“加”之“侔”、“减”之“侔”与“换”之“侔”三款。此外,《墨经》中对“侔”之表述多为举例式,属经验性陈述,故墨“侔”成立之有效式只可经验归纳而得,先验演绎难以得之。基于上述认识,对以往学界所持之墨“侔”属西洋形式逻辑“附性法”、墨“侔”应包含“不是而不然”之“否定式”有效式及“是而不然”“不是而然”等“部分否定”有效式、墨“侔”之“减词”与“减辞”说、墨“侔”属“复杂概念推理”或“关系推理”、墨“侔”即“辟辞”属类比推理、墨“侔”属直接演绎推理等诸代表性观点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七章。分别论述了汉字书法的悠久历史及其在汉民族文化中长盛不衰的深层原因和历史必然。并从美育的角度,论述了汉字书法在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各种举措和积极成效。文章用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批驳了当今流传于网络间否定书法,视书法为“摇头丸”的荒谬言论。  相似文献   

8.
王志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9,(6):F0002-F0002
王志平,男,现为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08级国画方向研究生,师从张志雁教授,为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在“中国首届书画小作品大赛”“中国首届‘南方长城’杯书法大赛”等一系列国内大赛中获奖或入展。于国画书法之余,另擅金石篆刻。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艺术与设计内含深厚的“和”文化底蕴。文章从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书籍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服装设计、家具设计、雕塑艺术以及民间美术等各个艺术与设计领域分别阐述了“和”文化在其中的表现及作用,这对于提高现代艺术设计师的和谐文化素质,增强现代艺术设计作品的民族特色,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它是中国独有文书工具,开创和传播了东方最具魅力的书法和绘画艺术,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魏晋书法是中国书法的重要转型期,其中楷书、行书、草书等多变与兼容的书法形式可以说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这一时期的书法不再局限于一般的实用性需求,而是进入审美自觉的艺术领域。从魏晋书体视觉形式的嬗变中,阐释和证明魏晋士人在书法上审美的觉醒与自觉。通过视觉形式呈现出点画、线条以及空间上墨与色的关系,以此表达审美内涵中的自然韵味和生命精神,从而达到魏晋士人对艺术自觉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金丙文是河北省无极县华泰建筑有限公司总经理,毫无疑问,他是一名企业家。然而,当一幅夺目生辉的书法作品《鹤舞》映入你的眼帘,谁能想到如此张扬个性的用笔豪情和清新飘逸的风格,竟然出自金丙文的笔下?再看他的多幅诗词书作,笔墨或是空灵洒脱,或是清风瘦骨,或是刚柔并济,无不倾情於浓浓的典雅意韵中。那自成一派的雄健表现语言,在不经意问透出了书写者饱受穷苦磨练後的坚毅沉稳。金丙文与书法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出生於无极县农家的金丙文,家教甚严,以诗礼传家并恪守着“仁、义、礼、智、信”的圣训。到了金丙文这一…  相似文献   

13.
晚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了“白画”的名称,实际上这是从理论角度认识到了留白在画面中的独特作用和价值。中国画除笔、墨、色彩之外在画面上或多或少地留下一些空白,在中国画中称这些空白为“留白”。可以看出,绘画的空白早已被巧妙地运用于画面的组织结构中了,它是画家用笔用墨精心安排留的空白,是构成中国画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也是建立在中国美学基础之上的审美观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文化属性是书法的本质属性。站在文化书法的视角,传统书法经典构成唯技法化,过于狭隘,不利于书法本体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当今被高度关注的文化书法又过于玄虚,技艺元素成为其软肋。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书法应包含笔和用笔、墨与用墨、纸与幅式、结构与字势、宇组与行气、布白与意境、文字与情感等要素。这种新的书法构成图式,有利于当代书法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文通过书法“空白”的可视形式,阐述书法”空白”所具有的空间意象。书法”空白”不仅是有意味的形式,还是书家修养和主观情感的体现.文章从书法“空白”中找出了物象与心理的一种共鸣,指出书法的“空白”构成了书法艺术永恒的空意意象。  相似文献   

16.
楚简帛是中国最早的手书墨迹。它以其独特的字势、体势、笔法和浪漫的楚风引发了中国书史上隶变的先声。它独特的形制和独特的笔法体系,对书写工具的原创,对笔意墨趣的自觉追求,不仅确立了中国书法的笔墨观念和意境体系,而且对书体的演变和中国书法形制的初创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后来书法成为独立的艺术样式提供了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7.
狄少英是一个颇有成就的青年国画家,他1957年6月生於河北定州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喜爱绘画。而当他成为人民军队的一名战士以後,考入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现在是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会员,中国徐悲鸿画院创作室主任。30年的军旅生涯和长期的国画创作,使他的艺术与情感不断升华。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全军各类美展和书法展。曾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家艺术展金奖;炎黄同心中国画金奖;东南亚六国水墨画展金奖;“中华长春”国画大展银奖;香港回归全国书画大展银奖;国际书法展览二等奖;部分书法作品在国内碑林刻石;国画《祖国啊母亲》和书法《毛泽东沁园春·雪》词,由毛主席纪念堂收藏,传略收入《中国美术家》、《中国美术家、书法家汉英辞典》等多部大型辞典,出版有《狄少英画集》等。他的老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刘大为先生,专门撰文对这位青年画家的创作给予了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试探“空白”理论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渊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空白"在中国古典艺术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古代书法、绘画、音乐及园林、雕塑等艺术都很注重"空白"的妙用.艺术空白使艺术画面具有丰富的启发性、暗示性,从而为欣赏者的想象和再创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中国古代文论中虽未明确提出过"空白"这一概念,但诸多有关文学创作、批评的言论的确都言中了空白的无限蕴藉.本文试探寻"空白"理论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渊源,展现其发展脉络,力图为.空白"理论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审美意义做一两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代的诗歌艺术中,题画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独具特色,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自唐以来,代代相传。可惜的是,题画诗在其他诗歌的研究和探讨成就蜚然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仅就中国古代题画诗的空白艺术蕴藉谈一点肤见,以期引起专家学者对我国古代题画诗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什么是题画诗呢?这要从我国传统的绘画谈起,中国画(简称国画)讲求笔墨、款识、题跋、印章,强调文字、书法、篆刻和绘画的有机结合,使得诗、书、画、印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这是中国画有别于西方的油画,以及其他画类的特色之一,写在画…  相似文献   

20.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增长画花鸟,尤擅画虾。他笔下的虾生动传神,玲瑰剔透,跃动于一伙碧水之中,成为我国国画界的传世之作。更让人惊奇的是,齐老画的虾田十分简炼,画面除了虾之外乃是一片空蒙的“白”,再没有其它的东西。画佰中,好的灵动和水的空白相互辉映:在空白的映衬下,好仿佛在水中游动,活灵活现;在好的映衬下,空白之处空而不空,耐人寻味!中国画的空白处竟有如此神奇,它巧妙含蓄,富有独特的魁力。众所周知,中国画是世界美术的一大派系,在绘画观念、技法和材料等等方面都与西洋画有着很大的不同,被人们称之为“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