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胡谱忠 《中国民族》2012,(Z1):80-86
2004年后,中国电影出现了与西方少数族裔电影对话的一种电影。这种电影具备如下特征:由非国有电影机构投资,主创人员具有少数民族身份,影片的主题多聚焦在少数民族文化可忧虑的生存状态,或隐或显地表达了对现代化的质疑与对民族文化的反思情绪。更有一种在电影对白方面的自觉——坚持使用本少数民族语言。影片在美学上还有了一种视听结合的新奇:过去只在外国电影里才会使用的中文字幕,这次在看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时必须使用。此后,这些电影都被称为母语电影。  相似文献   

2.
母语SOS     
牛颂 《中国民族》2014,(7):76-76
为参加2014年的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一位中国名为方文莎、对中国电影文化研究了很长时间的法国电影学博士从她任教的新西兰来到北京,专门约我访谈。她说在2010年前,中国电影的信息里较少有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介绍,而在2010年前后一段时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信息突然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3.
胡谱忠 《中国民族》2012,(Z1):94-99
中国艺术家要表达文化的反思,为什么会不自觉地借助少数民族的影像呢?答案是——当旧的主导性文化在现代化精神的烛照下受到批判时,艺术家们便不自觉地从文化边缘处寻求以前被忽视的传统,为现代化的实践寻求另类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聂伟 《中国民族》2012,(Z1):146-150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环境不断走向开放,更多元的资本流入与更多样的电影制作需求,促进了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数量的增加。与此同时,在眼下红红火火的原生态民族电影制作中,"抢第一、填空白"亦成为新的流行嘉奖令。"第一部某某民族原生态电影"如同商标被抢注,影片自身的本体美学诉求,让位于各民族影像展  相似文献   

5.
牛颂 《中国民族》2013,(5):50-51
2013年4月16~23日,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隆重举行。作为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一个重要单元,北京民族电影展同步举行,讲述中国各个少数民族故事的电影成为影迷们一道风味独具的甜点。而在北京民族电影展中设立新文化电影专题展,这已是第二届了。随着当代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题材优秀影片显示出一种新的主席ChuckBoller亲切交谈摄影/胡科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主任王薇向华沙国际电影节主席劳丁先生介绍会展签约咨询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2008,(4):31-33
在收集1978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资料时,它唤醒了我尘封已久的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记忆。当时文化上的拔乱返正刚刚开始,一大批优秀的传统经典影片得到解禁,新电影作品不断涌现。其中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影片还成为当时中国影坛引为骄傲的主流电影。杨丽坤、黄婉秋、王苏娅更因主演《阿诗玛》、《刘三姐》、《五朵金花》而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著名影星。其中的一些佳作、精品不仅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艳丽奇葩,在世界影坛也享有盛誉。现将1978年涌现出的部分优秀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收集整理并呈现给大家。尽管这一时期的电影作品还带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政治性较强,表现手法还很简单。但它真实地反映了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的社会现实。以此作为温故1978年中国记忆的一部分而进行记忆的备份是非常必要的。让我们更真实地走进1978年。  相似文献   

7.
马筱薇 《中国民族》2012,(Z1):151-153
2011年4月北京怀柔杨宋镇举行的"民族影视高端论坛"上,有一位著名的导演率性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大声疾呼。他提到,当下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并没有专门的政府奖,只能以农村题材影视作品的名义,与其它农村题材影视作品共同争取政府奖项。农村题  相似文献   

8.
2010年的民族题材电影延续了上一年的发展趋势,数量增多,且不乏精品。但真正在商业院线上放映的仍旧不多,多数只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放映、华语青年电影论坛、新人电影节等影展活动中放映。  相似文献   

9.
李二仕 《中国民族》2012,(Z1):32-37
文革结束后,随着新的政治形势的确立,文化形势趋向解冻。其在电影界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复映片的通行、外国译制片的盛行、香港电影在大陆的引进。民族传统文化、爱情、美开始成为合法化的话语,而这些都通过《五朵金花》、《阿娜尔罕》、《红楼梦》等影  相似文献   

10.
田永源 《中国民族》2012,(Z1):142-143
1955年4月,雷振邦进入长春电影制片厂工作。1959年初,文艺界掀起向建国10周年献礼的热潮。周恩来总理十分关注这些为国庆而赶制的作品,对送上的主要作品都要亲自过目。当他看了《钢铁世家》、《万紫千红总是春》等影片后,对当时电影中存在的政治口号太多、缺少电影  相似文献   

11.
12.
杨蕊 《中国民族》2012,(Z1):154
关于新文化电影,我觉得这个新从某种程度上不是说客观的,时间意义上的新,而是我们重新看待的新,是我们主观的角度。大家都知道沈从文终生写苗族,哈佛大学教授金介弗研究沈从文,他就讲过为什么研究沈从文。他说中国以汉文化为主体的文化温和内敛,但也是猜疑内耗的文化,而沈从文笔下的原始族群,  相似文献   

13.
牛颂 《中国民族》2013,(7):78-78
2013年5月7日,电影《德吉德》观摩研讨会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举行。会上,专家、艺术家对这部影片给予很高评价: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德吉德》可算是一部“低成本大片”。我对本片导演卓-格赫说:“一定记住这个日子,也许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电影品种。”  相似文献   

14.
在民族高校开设少数民族语言课程,这不是新鲜事儿;但是,民族高校为非母语学生开设少数民族语言选修课,这却是一件新鲜事儿。2010年,国家民委主任杨晶在听取北方民族大学的工作汇报时,特别指示:从新时期民族干部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民族高校应加强对双语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那些将来到民族地区工作的汉族大学生,  相似文献   

15.
2011年4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怀柔召开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高峰论坛。来自全国的电影制作人、导演、电影研究学者济济一堂,就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现状与未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原内蒙电影制片厂厂长、著名演员和导演宁才在会上现身说法,向与会代表大声疾呼:重  相似文献   

16.
胡谱忠 《中国民族》2012,(Z1):129-133
如果不是因为获得华表奖和金鸡百花电影奖,并且女主演娜仁花曾发表那样激情洋溢的获奖感言,影片《额吉》可能像其他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一样湮没无闻。作为2009年的国庆献礼片之一,《额吉》曾在主流影院放映,但票房不佳。它实际上是导演宁才10年前曾经执导过的相同题材16集电视剧《静静的艾敏河》的改编浓缩版。这次"翻拍"本身并没有什么商业企图,它的生产更符合一种主旋律电影一般的生态规则:从政府获取项目资金,并争取获得政府奖。  相似文献   

17.
牛颂 《中国民族》2013,(11):74-74
在中国电影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时候,民族题材电影显得落后了。通过四届北京民族电影展,我们初步得出一个结论:当前民族题材电影的主要问题一是现代性不强,二是类型化不够。为推动民族题材电影的提升发展,国家民委、中国作家协会已决定设立“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并于今年10月13日启动。将以北京民族电影展为平台,建立制片机制,从剧本创作开始,准备埋头苦干,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8.
刘大先 《中国民族》2012,(Z1):38-41
最早拍摄的台湾地区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之一,是1950年由张英、张澈导演的《阿里山风云》。影片本身没有引起很大的轰动,但那首《高山青》的插曲却从此流行开来。此后陆续有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影片问世,但都没有形成气候。进入新世纪后,台湾电影界开始将视角转向这一领域。应该说,这是台湾地区在经历了工业化和经济高速增长期  相似文献   

19.
牛颂 《中国民族》2014,(2):70-70
正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的重点项目,中美日合作拍摄的3D巨幕电影《成吉思汗宝藏》,于1月2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举行了合作签约和启动仪式。对整个世界而言,成吉思汗是成功的代名词,又如学者们所评价的,成吉思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大汗则这样评价他伟大的父亲:既然一个人不可能从墓葬中重返人间,那么统治者关心的就不应该是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而应该是以自己  相似文献   

20.
北京民族电影展至今年为止,已连续举办四届。作为以弘扬民族电影文化价值,进而弘扬民族文化价值为己任的机构与平台,北京民族电影展更需要高端深广的文化视野,从历史与现实中汲取智慧,引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潮流,进而真正成为民族电影的“大本营”。也只有这样,北京民族电影展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