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香港文学在中西文化交汇的语境中产生和发展.在香港文学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三种代表性文类社会写实性文学、前卫探索性文学和通俗娱乐性文学,侣伦、刘以鬯和金庸分别是其代表性作家,这三位代表性作家的文化追求和文学创作,分别凸显了香港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1960年代后期至1970年代,以大专戏剧节和校协戏剧社为主体的校园话剧,成为香港话剧发展的主流,这在世界各地戏剧发展中是绝无仅有的。香港校园话剧传承中国现代戏剧和文学精神,创作反映香港现实的话剧,有力地促进了香港话剧的发展。其创作和演出"把现实搬上舞台",以人作为话剧创作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探求人的价值和意义,并运用能够满足内容需要的形式和手法去表达创作者的观念而在话剧表现上"比较敢于创新",把香港话剧艺术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还归纳了香港对中国革命的三个方面的巨大作用,分析了香港与中国革命关系的独特性,及香港能对中国革命发生这种巨大而又独特作用的原因。并推断: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在革命胜利后作出充分利用香港的战略决策是受到了历史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香港反贪工作成效明显 ,主要成功经验是以法治贪和堵塞贪污漏洞 ,我国内地现正在开展的反腐倡廉的工作 ,应当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5.
传教士与近代香港的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中国南部边陲两个历史上默默无闻的岛屿——香港和澳门,先后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基地和枢纽,传教士则起了穿针引线、铺路搭桥的作用。由于宗主国、传教宗派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1840年后香港逐渐后来居上,该地传教士在著译出版和办教育等方面均有更大作为,成为内地教会的榜样和坚实后盾  相似文献   

6.
香港新诗从1949年起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是一个寻找香港文化身份的过程,也是"南来"与"本土"从对峙逐步走向融洽的过程.尽管没有出现大师级的诗人和经典之作,但仍积累了自己的"香港经验":边缘地位,本土立场,中国意识.  相似文献   

7.
阮南燕 《江淮论坛》2005,(1):153-157
话剧职业化问题是研究话剧现代化必须面对的问题。从文化的角度切入话剧研究,才能理清话剧现代化与职业化的关系。职业化是话剧现代化的内在属性,是衡量话剧艺术生产力的有效指标。只有建立完备的职业化演剧体系,才能使话剧的各项运行机制在职业化演出中建立起来,并推动制约话剧发展的诸文化机制的完善,保障话剧现代化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本文试图从探索文化的内涵着手,通过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的比较研究,求同存异,相互借鉴,达到丰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住房问题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问题。香港在解决本地区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过程中,其公租房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着重阐述了香港公租房制度的发展演变,并总结出其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在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西方意识形态的强势传播给中国文化建设带来巨大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国人应以一种理性的态度积极应对.本文以意识形态理论和传播理论为依据,采取文献分析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西方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与中国文化产生的冲突,所带来的挑战以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和阐述,旨在倡导以正确之态度、适宜之战略进一步促进中西方国家间的有效交流.  相似文献   

11.
温斌 《阴山学刊》2010,(4):79-84
中国古代戏剧构成繁杂多样,但草原音乐文化对其形成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对戏剧音乐文化、音乐艺术形成的作用更是突出。草原音乐进入中原,渐与中原音乐结合,形成了元杂剧赖以产生的音乐基础———北曲曲乐的漫长历程,充分说明草原音乐文化的介入对中国古代戏剧的形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西学中源"说和"中体西用"论是盛行于晚清思想界两种影响较大的中西文化观。这两种文化观产生的背景、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方式方法、思想特色、客观历史作用等方面存在一致性的地方,同时也有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分析,可以进一步深化对这两种文化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学根植于自身的社会文化体系中,两者在理论基础和实践标准上具有不可通约性。因此中西医之争,表面上是关于疾病疗效的争论,实质上是两种社会文化在争夺医疗市场的权力、利益和话语权。站在医学人类学的角度从哲学观念、认知方式、价值伦理、人与自然关系和治疗方式五个方面对中西医进行比较研究,不仅为解决中西医之争打开了新的视角,还提醒我们要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正确处理好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以期能够从文化视角更好的理解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系列文化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的败落及中国学人对西方文化认识的深入,使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在20世纪20~30年代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近代以来的文化自卑转向文化自觉——即文化的自知、自省和自我超越的意识。主要表现在对民族文化的价值重估与主体地位的坚持,在文化“会通观”指导下构建现代中国文化的实践探索等方面。其结果是奠定了现代中国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将中国文化认定为审美文化,不但使得文化、中国文化、审美文化和中国审美文化等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暧昧不清,而且因为其自身所带有的浓重的民族主义色彩,导致了对中国美学研究本身的学术性消解。其实,将中国文化认定为审美文化是一个现代性建构,而不是天经地义的。这种建构是所有现代化后来者的共同策略,也是文化与民族主义联姻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论瞿秋白的中西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代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 ,中西文化之争一直是各个历史时期思想家所关注的焦点。五四以后 ,年轻的瞿秋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以阐释文化的内涵为切入点 ,深刻揭示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同时在辨析东西方文化异同优劣的基础上 ,主张要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并强调要运用革命的手段 ,建立和发展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新文化。瞿秋白这一关于东西方文化发展道路的理论阐述 ,既是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 ,也为五四后中国新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对"理"①层面认识为"象"②科学,主要采用"太极"③整体手段和"意象"④方法传播中国文化.太极拳依靠它自身"整体性特色"和"民族性魅力"涌向世界,它顺应了回归教育与文化本原精神.为此,体育教育宜在多元文化融汇和谐、共存、互斥、互补,并形成必然的张力,寻求不断超越自身的生生不息之道.  相似文献   

18.
香港与内地华资联号企业缘起于清末,区域主要集中于南方邻近省份,以内地往香港拓展者为多.与此同时,在香港的华商亦向内地新兴产业投资.由于联号是呈内外双向发展的,华商通过这种形式,逐步建立起将香港与内地市场紧密相联的商行网络,并成为海外华侨与祖国联系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关系到如何界定异国文化中的中国文化问题。在美国的语境中,华裔所指的中国文化实际上是美国华裔文化,并非我们所认识的中国文化,其间的差异被想当然地忽略了。正因为如此,美国华裔作家所声称的身份认同往往与中国读者所理解的有很大的差异。讨论美国华裔作家的文化身份认同,首先要确定美国华裔作者所指的中国文化的内涵,以及其间的差异所具有的意义。提出“美国华裔文化”的概念适可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多元化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要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自己的路”,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地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