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巴塔耶认为,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和黑格尔辩证法是功利主义经济的理论基础。为了探寻摆脱功利主义经济的可能性,巴塔耶深入批判了功利主义思维方式的核心———“谋划”观念,从而以“耗费”这一基本概念建构起“普遍经济”理论。普遍经济力图排除有限经济中消费的资本逻辑,而代之以更为普遍的人本逻辑。文章对消费中深藏的资本和人本的双重逻辑进行了反思,并在巴塔耶“普遍经济”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本真性消费”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历史过程的时间性指向一种历史沧桑感,其核心是历史的无常性,表现为历史过程的偶然、变易与无序,由此而有在历史中生存的意义焦虑。西方思想将历史无常体验为历史意义的虚无,并通过“普遍历史”构筑的“普遍性”,来抗拒历史的无常。最能体现西方文明性格的普遍性(universality)由两种传统构成:一是古希腊哲学提供的概念化思想工具,它使得普遍性在语言及其逻辑机制中以概念化运动方式加以建立,这种普遍性意味着脱离质料的形式;二由基督教尤其是其中的保罗传统提供,它意味着隔断一切自然与文明论脉络的超越的普遍性,同时它将历史的意义系之于末世论的未来,这一未来意味着一种在时间之中消解时间—历史而抵达永恒的“特殊时刻”。以上两者结合,形成了西方近代历史哲学中的普遍性。这种普遍性回应的是“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的意义”,同时又内在包含着对“历史中的意义”的贬抑,因而它意味着对历史的非历史处理,由此而难以避免历史终结的病理,这一病理最终导致的是历史意识的丧失。 相似文献
3.
“普遍历史的理念”是康德剖解历史意义的理性工具,它使其先天地理解人类整体历史的构想成为可能,并由此建立了具有批判哲学特色的历史哲学。本文主要评析这一重要概念,以彰显其历史研究的独特品格。 相似文献
4.
5.
19、20世纪之交,在一场名为兰普雷希特之争的史学辩论中,新兰克学派对历史中的个体和普遍这一史学基本问题做了集中论述。以梅尼克、马克斯·伦茨和奥托·欣策为代表的新兰克学派历史学家继承了兰克的政治史研究,强调个体在历史中的作用。以新兰克学派对个体和普遍的认识为主题,分析、论述其主要观点,凸显出新兰克学派对兰克史学思想的接受与继承,既可以拨开19世纪德国史学中不同史学思想间的迷雾,又可以呈现这一时期德国历史学研究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派是在德国传统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经济学派。作为历史学派的创始人,罗雪尔希望以历史经济学为落后德国的经济发展开出一条新路。在《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中,罗雪尔引入历史方法,追求忠实地描绘现实生活,与古典经济学构成了经验主义与演绎主义、特殊性与普遍性、直觉思维与理性分析等方法论上的对立。《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将国民经济视为有机体,从国家整体运作的视角构造整个经济学体系,强调国家的核心作用。《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纲》既反对斯密的“经济人”假设,又反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是资本主义改良思想和自我修复的先声,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消极影响。重新考察罗雪尔的理论,可为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形成提供一种思想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今天 ,研究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发掘其中的合理内核 ,对于我们今天用开放的心态看待世界 ,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潮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古典政治经济学时期,经济学一直都是不同学科的综合研究。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及主流化在造就经济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同时,也摒弃了原先的交叉学科研究传统。老制度经济学重拾交叉学科研究传统,但由于面对方法论整体主义的困扰,无法与新古典经济学展开思想竞争。老行为经济学的出现为复兴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研究传统带来了希望,通过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老行为经济学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老行为经济学孕育出了现代行为经济学,后者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内,坚持经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路径,并成功地建构出足以与新古典经济学竞争的理论内核。现代行为经济学的成功得益于对经济学交叉学科研究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9.
经济哲学是经济学与哲学的交叉学科,实践哲学与经济哲学具有本质联系,马克思第一次使经济学有了哲学的含义,使经济哲学深入到哲学的基础中.经济哲学对人的本质的一个特殊方面作出独特的探讨,统一了规范性与描述性,超出了政治经济学的范畴.经济学本身的发展代表了哲学向实践、文化和生活世界的转型.经济哲学的产生也来自于现实问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作为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全部学说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彻底解放.这个目的的达到是建立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交往变成普遍交往的过程中和基础上.文章着眼于世界历史的维度,重新理解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马克思全部学说的价值指向--人的彻底解放.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首创了世界历史理论,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从单线逻辑向双线逻辑的发展却是由列宁完成的。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视域中,世界历史的根本矛盾是物的依赖性与人的独立性的矛盾,这一矛盾和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特殊矛盾存在着互相制约的关系,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特殊性中获得了不同的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经济学到生态经济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统经济学理论因受其所研究对象——市场经济的制约,只重视“经济人”和经济规律的作用,而忽视了自然生态系统对经济之基础性的决定性作用。因而,传统经济学的根本缺陷是无根性:只见经济不见自然,脱离自然生态系统之根;只见经济人不见伦理人,脱离生存伦理的根基。这些根本缺陷使其误导工业经济、市场经济而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导致了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的危机,需要对其进行根本超越,确立与新的循环经济相适应的生态经济学研究新方向:生态计量经济学——在整体上计算投入与产出的效率问题,要扣除对自然污染破坏的代价或成本,主张“自然资本”消耗最小化;生态制度经济学——从根本上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必须超越完全竞争市场的私有化的思路。生态政治经济学——生产力应是一种和谐地利用自然创造财富的能力,自然生产力是生产力的基础;生态伦理学——以生态存在论为基础的“主体-客体-主体”一体共在的规范,其核心是以自然为中介的主体间(当代、代际)外在社会政治关系的和谐平等的一体共生的社会正义法则。 相似文献
13.
当代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向和谐世界的逻辑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获得了新的形态。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向和谐世界的逻辑生成体现在:首先,社会主义社会能够参与和开拓世界历史;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创造和谐世界的世界历史;第三,世界历史的未来将在和谐世界中赢得胜利。 相似文献
14.
15.
现代经济学视野中的三农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收益低既与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有关,也与农业劳动力过剩导致的劳动边际报酬低和资本水平低有关。农民负担重是因为强制性的公共产品消费过度挤压私人产品消费,而其根源在于农村权力体系的公共性不足。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有利于消除农业和城市非农产业边际技术替代率不相等的状况,从而有利于劳动力优势的发挥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改善。真正的粮食安全是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并严格保护耕地基础上的粮食安全。提高储蓄率—投资率,推动技术进步,降低人口增长率,进行制度创新,是农村经济增长的四个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6.
高度数学化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鲜明特征,支持数学化的观点认为这是经济学追求科学的结果,而事实并非如此.从历史视角加以考察,近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经历了一个以定性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并重——定量研究为主的演进过程,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总体趋势是逐步走向数学化.这一历史演进的内在依据是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经济学研究方法始终是依据资产阶级的需要而演进的.数学化并不是经济学追求科学的结果,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满足资产阶级利益需要的结果,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利益需要在经济学领域的反应.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从其发展历史来看 ,既有实证经济学 ,又有规范经济学 ,而且 ,同一理论体系 ,既有实证分析 ,又有规范分析。就二者关系来讲 ,实证经济学是规范经济学的基础 ,而规范分析则为实证分析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 ,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同时要借鉴、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罗尔斯早期的正义理论在秉承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理想的同时,也承袭了启蒙运动价值一元论的绝对普遍主义内在冲动。鉴于多元主义与自由主义绝对普遍主义倾向之间的内在张力,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把社会正义理论从早期的绝对普遍主义转变为一种有节制的普遍主义,以继续捍卫启蒙理想。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中国文学之现代品格是近年学界人言人殊的焦点论题。本文在当前个性主义论述与民族国家想像两种主要论点之外,着力凸显了普遍历史的建构这一重要的现代性叙事生成层面。普遍历史的叙事结构源出于启蒙理性。作为个人主体与民族国家主体的必要表述模式,它普遍存在于西方与非西方的“现代”文学之中。这一模式源起于晚清文学,在五四传统与左翼传统中得以曲折展开与日益丰富。它通过对叙事中个人形象、族群形象及其价值的历史化建构,深刻地影响了晚清至1980年代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