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以往倍加受到舆论及政府“宠儿”般的追捧不同,温州资本在最近两年时间内遭遇更多的是媒体不断的追讨和决策层的叫停声。但资本总有着自己存在和运转的客观逻辑,在经过原始积累的艰辛和扩张延伸的阵痛过程之后,温州资本还会执着而理性地寻找新的流通渠道。因此,当北京的国有企业第一次向温州资本抛出绣球后,许多人相信“中国犹太人”可能会创造又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2.
中间经济组织在温州的发展有广阔的前景,它代表以中小企业组织形态为主的温州经济未来发展方向。温州企业的这一组织制度的选择绝非偶然,它是温州模式发展的结果,也是家族制为主的温州民营经济资源配置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张国云 《决策》2004,(10):38-39
温州是一个出故事的地方. 20多年来,温州经济一直是中国市场改革的排头兵.特别是温州民营企业的高速发展,不仅让温州的民营企业及产品遍及全世界,也开始让大量的财富与资本向温州地区积聚.可以说,温州在打造出一个个惊天动地的财富故事之时,也在咄咄倒逼中国投融资改革.  相似文献   

4.
温州银行业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运作。不仅与温州地区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有关,而且与温州地区银行自身优势,不断改进创新更加密切。温州地区商业银行自身存在问题,以及外资银行即将进入温州地区,规避风险与保持资本充足的长效机制,是温州区域商业银行嬗变的当务之急,这种情况下嬗变的对策具有极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带来的思考和启示 温州,是中国民营资本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民营经济最多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温州的经济发展被人们看作是中国经济的风向标.然而,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温州经济遭受重创.温州从中国民营经济的示范基地转向"问题"之都.2011年下半年,经过阵痛后的温州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针对温州民间资金多、投资难和中小企业多、融资难的问题,适时提出了在温州设立民间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设想,并初步形成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去年3月2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批准温州实施改革总体方案,标志着温州在全国率先开启金融综合改革新路.  相似文献   

6.
80年代曾经轰轰烈烈的乡镇企业热门话题,到90年代居于次要位置,尽管在90年代中期“老乡”在中国工业中已占有“半壁江山”。当人们的关注被引向国企改革和外资进入中国时,80年代特色鲜明的各种乡镇企业发展模式在市场经济改革深化的背景下逐渐趋同,出现了“苏南模式温州化,温州模式苏南化”。先行一步的“乡企转制”对未来的国企改制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7.
温州一直以来走商人主导的发展经济之路,商帮文化构成温州文化力,亦决定温州经济演化路径。但是商帮文化约束下的温州经济也备受商人文化的局限性的考验。对于温州经济的转型升级而言,最重要的是要秉承一贯的商帮文化,通过改造扬弃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改革的征程上,浙江省温州市这块实验田以其取得的巨大成就引起了世人的瞩目,在温州市场经济的百花园中,百万闯市场的农民是朵朵红花,而各级党政干部则是片片绿叶。他们在市场经济这道新课题面前,以唯实的思路来对照温州的发展,以探索的眼光审视温州的路子,以创新的胆识来推动温州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温州评判     
"对于这个谜一样的地方,任何方式的评判都非常艰难."温州就是谜一样的地方.改革开放后,温州名声大振.人们的目光聚焦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温州成了中国改革者朝拜的"麦加".温州之风光,前所未有.关于温州的争论也从未间断:温州炒房团、炒煤团、温州鞋、温州老板、温州模式……  相似文献   

10.
温州和苏州其特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被经济学界解读为温州模式和苏州模式。其中,温州模式被公认为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营经济模式:苏州模式则是外向型经济模式的成功典范。随着中国经济的日新月异,新温州模式和新苏州模式取代了旧有模式。本文拟就新温州模式和新苏州模式进行比较,推导出两种模式的趋同趋势。  相似文献   

11.
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璀璨的明珠。然而,近些年来,由于国内外环境的迅猛变化以及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身一些问题的突现,致使温州民营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问题。本文主要从外生视角切入,通过对影响温州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外生因素的分析,提出新时期温州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企业的一切行为,最终目的都是为了降低成本,获取最大利润。企业经营成本的高低,一方面决定于企业自身内部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在“温州模式”的产生和形成阶段,温州政府在降低温州民营经济的经营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温州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温州政府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努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保持和增进温州模式竞争力的作用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13.
<正>在经过原始积累的艰辛和扩张延伸的阵痛过程之后,温州资本还会执着而理性地寻找新的流通渠道。土生土长的温州资本“这是一个全民投资的地方。”在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察团面前, 温州的大小官员总是这样骄傲地介绍着自己脚下的那块土地。资料显示,在温州755万人口中,有160多万人在全国各地经商,有40多万人在海外创业。在中国版图之中很难找到如此同样的商业人口结构。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温州人做生意,大多是前店后厂,规模不  相似文献   

14.
温州人,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创出了一个名震大江南北的"温州模式",以后又以轻工产品发达名闻遐迩.时间跨入21世纪后,与温州商贾有关的重大经济新闻更是层出不穷:温州鞋在西班牙把当地鞋厂打压得上气难接下气,当地鞋厂、鞋商老板最后只能拾起"下三滥"手段,用大火焚烧温州鞋泄愤;温州炒房团炒热全国房市还不满足,甚至把这股炒房之火烧到美利坚合众国去,似乎要证明只会挣人民币不算本事,能挣大把大把美金才算好汉似的.温州商人,简直个个是印钞机.  相似文献   

15.
一.导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渐进式的制度变迁过程中,温州的发展道路以其彻底的民营化和市场化的特征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并被称为“温州模式”。对于温州模式的研究,人们多是着眼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变迁的角度进行解释,而较少从社会政治转型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相比而言,海外的学者则较早关注了温州模式对社会政治转型的意义。比如艾伦·刘(1992)在阐述温州模式的意义时指出,温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国的现代化有着深远的意义,如果温州模式在中国大陆广泛传播,它迟早会推动中国政治、文化和体制的理性化,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区…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从京城南下温州,发现了这一地区凭借“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路子迅速崛起,很受鼓舞,后又多次造访温州,力举温州“民办、民营、民有、民享”的发展模式,使“温州模式”闻名全国。民营经济的“试验田”今天的温州,最具活力的是民营企业,最受人尊重的是民营企业家。温州市领导跟你谈经济就是指民营经济,谈企业就是指民营企业。因为在温州,国有资本已大多退居到公共产品领域,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已无人提起。2002年,温州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55亿元,民企比重达到85%;财政总收入达到126.26亿元,民企占80%;全…  相似文献   

17.
李南 《经营与管理》2002,(12):32-33
温州人善做生意是天下闻名的。温州市连同所辖六县(市)共600多万人口,竟有150多万人做生意、开工厂,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一人经商办企业,当老板。富而思进的温州人并不因此固步自封,他们离乡背井,“转战”世界各地继续发展。温州老板到了哪里,都可谓战无不胜。法国巴黎靠近市政府大厦的寺庙街被称为“温州街”,聚集了上百位温州老板,清一色的批发商,没有一个不赚钱。新、马、泰地区的温州企业家名声鹊起,已成大气候,引得当地政府频频组团到温州招商引资。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还亲自到温州考察过。在国内,更是到处可见做生…  相似文献   

18.
温州"炒煤团"真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商人向来以"精明强干"的形象"红 遍大江南北",他们的一举一动也常常成 为话题的中心。就在"温州炒房团"的新 闻还为人津津乐道之时,"温州炒煤团" 的出现,再次把温州人推向舆论的浪尖。  相似文献   

19.
知耻而后勇     
2002年6月,温州市30多个行业协会及企业提出倡议:将8月8日定为“温州信用活动日”。市人大常委会最后决定,每年的8月8日为温州的“诚信日”。一个城市有法定的“诚信日”不仅是开创了“全国第一”,而且是建立市场经济新秩序的前所未有的力举。温州人之所以要以8月8日为“诚信日”,其实丝毫没有要谐音“发发”之意,而是不能忘记15年前的耻辱。1987年8月8日,数千双被认定为“劣质”的温州皮鞋在杭州武林门被付之一炬,一时舆论轰动。此后大凡温州的产品几乎都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这虽是温州的耻辱日,但温…  相似文献   

20.
温州民间智库是国内首个完全由普通市民组成的草根智库机构,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一套运行机制,成为温州市决咨委智库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温州开放式公共决策的重要内容。为了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温州民间智库下一步必须全方位提升功能定位,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加强配套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