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学的性别教育不仅包括性别意识教育、性别平等教育,还包括性别角色教育.当前,女大学生性别教育存在着忽视甚至否定性别角色教育,把性别平等教育与性别角色教育对立起来,尤其是与传统性别角色教育对立起来的问题.同时,女大学生性别教育还存在着教材和师资等方面不足的问题.推进女大学生性别教育,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准确把握性别平等的深刻内涵,并汲取传统性别角色教育的精华,把性别平等教育与性别角色教育结合起来,把性别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恋爱问题一直倍受人们关注。针对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教育问题,指出其传统教育的存在缺陷,提出正确的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的建议,以加强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合理教育引导,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华中农业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性别满意度、性别观念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期望对高校性别教育的深入开展、促进男女大学生都获得充分、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有所帮助。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自身性别总体比较满意,男女生的性别满意度存在一定差异,性别观念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基于高校性别教育的相对缺失以及大学生对于性别教育的强烈需求,建议高校特别是农业院校尽快开展性别教育。  相似文献   

4.
对大学生进行爱情婚姻教育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学生进行爱情婚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它们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情婚姻教育目的在于形成健康的爱情观、婚姻观;爱情婚姻教育的内容包括恋爱观教育、婚姻家庭观教育及现代性别观教育。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性别平等意识状况与社会整体的男女平等意识、大学生对两性社会地位与价值的认识、对现实层面的就业、教育、维权以及恋爱婚姻家庭等实际问题的关注以及如何实现男女平等、实施性别平等教育等方面密切相关。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应加强男女平等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和广泛宣传,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男女平等价值观的认同,营造良好的男女平等氛围;学校应向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性别观念和知识,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意识;大学生应通过掌握正确的性别知识,培养平等性别观念和行为,形成健康的性别平等意识。  相似文献   

6.
略论女性学进入高校教育主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学进入高校教育主流,就是指女性学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具有同等地位,同样的学术价值。普通高校女性学教育主要指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性别平等教育,以及在社会科学各专业教学融入或渗透性别意识。性别平等教育应伴随大学生人生社会化全过程,性别平等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思想素质与“德”的基本要求,性别教育将唤起女大学生自立自强意识。  相似文献   

7.
女性学进入高校教育主流,就是指女性学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具有同等地位,同样的学术价值。普通高校女性学教育主要指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性别平等教育,以及在社会科学各专业教学融入或渗透性别意识。性别平等教育应伴随大学生人生社会化全过程,性别平等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思想素质与“德”的基本要求,性别教育将唤起女大学生自立自强意识。  相似文献   

8.
H省女大学生"四自"精神教育主题辩论赛暴露出了当代大学生的性别盲视。为此,需要全面普及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教育,培养大学生先进的社会性别意识。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高等教育必修课,并从政策上予以保证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会性别视角,对2063名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考察了大学生性别、性别平等态度与约会暴力发生情况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男大学生的约会暴力施暴率和受暴率都显著高于女大学生(p<0.01),但女大学生遭受到更多的性暴力(p<0.001)。这一发现凸显出性别不对等的社会文化可能促使男性与女性之间形成权力与控制关系。性别平等态度在性别与约会暴力施暴频率之间起到完全中介效应,在性别与约会暴力受暴频率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建议以性别平等教育为入手点,推进高校社会性别课程与“促进性别平等,预防约会暴力”干预项目的建设,以期实现预防约会暴力的效果,共同促进性别平等与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0.
性别意识教育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人格教育在重视社会收益的同时,也应关注大学生的个体心理收益。从性别意识教育角度推动大学生人格塑造是新的切入点。性别意识教育中应该注意一些问题,包括教育主体的性别意识;既要无性施教,又要有性施教等。  相似文献   

11.
卢梭的爱情教育观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其书信体小说《爱弥儿》及《新爱洛伊斯》中,包涵了道德教育、性别差异教育、价值观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自然教育,对当代仍具有教育启示意义,应对这些观点进行理性分析并合理扬弃。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主要是从大学生对爱情关系的认知发展来探讨以爱情教育的通识化为目标的课程建设。目前在台湾地区的各大学校园中,与爱情关系相关的成长出现“活动”较多与“课程”较少的情形,现有开设的课程多半是以性别教育为主。根据爱情关系发展历程的相关文献,本研究以143位台湾地区的大学生为研究样本对“爱情”的定义进行开放性描述,经内容分析后,将资料进行分类归为“理性论”、“感性论”、“单向论”、“互惠论”、“主动论”、“被动论”及“比喻论”七类论述;其中以互惠(reciprocity)论述爱情占最多(43%),其次是“比喻论”(15%)。至于男女对爱情的定义主述内涵方面,在理性或感性的认知上,男生以理性论述较多,女生则是以感性论述较多;以比喻的论述来形容爱情的部分则是以女生居多。最后,基于爱情定义之认知及大学阶段爱情的发展历程,本文从爱情教育的课程开设、教学方式及教材三方面提出爱情教育通识化的建议方向。    相似文献   

13.
女大学生恋爱误区分析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错误恋爱观的影响,一些女大学生在恋爱中出现了一些误区。要根据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的特殊规律,采取以下教育对策,帮助她们确立科学的恋爱观:正视现实,提高认识,立足于导;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女大学生对恋爱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启发性别觉悟,唤醒自我意识,帮助女大学生成才;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实女大学生的闲暇时光;加强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等。  相似文献   

14.
教育智慧属于思维领域,是教育情感和教育思维融合的产物,是具有爱的教育思维,表现为具有爱的教育观及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具有爱的教育观,是形成教育智慧的前提,只有以爱的视野理解了教育是什么,才能以爱的情怀设计教育怎么做;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是教育智慧的核心,只有形成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我们才能达到形成教育智慧的目标。教育智慧的形成,最终体现为教育者遵循具有爱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5.
丧葬礼俗其实质之一就是人类对于爱的潜在表达.从爱所具有的情感、友谊、审美、欲望等四个特性为出发点,可以清楚地看到:羌族丧葬礼俗过程就是对羌族民众社会情感、道德情感、审美以及友谊情感的激发过程,即是对爱的激发过程,也就是爱的教育过程.这个过程既表达了对逝者的爱,又表达了对生者之爱.羌族丧葬礼俗中蕴含的爱的教育给予我们几点启示:即爱的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前提,是推动人与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动力源,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在现实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情爱与性别有着天然的紧密关联,性别视角是情爱小说批评的一个合理切入点。性别的社会属性理论是对情爱小说进行性别批评的理论基石。情爱小说在写作、阅读、文本等环节中都渗透着丰富的性别文化内涵,可从多种途径予以挖掘。  相似文献   

17.
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困境,是我们在教给青少年学生以知识能力与素质发展的同时,并没有敞开个体人生内在的价值目标,由此而寄予他们以相应的价值感与意义感,或者说没有带出个体完整成人。这意味着我们将不得不回到赫尔巴特,重申教学之教育性问题,即教育目标与过程、方法的统一问题,确切地说,是教育的目标、过程、方法统一朝向教育的中心,也即个体成人。我们提出一种生命论的教学哲学,并非作为教师的教学指南,而是要唤起我们面对活泼学生生命的爱与真诚,激活热爱教育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从女性文学的角度看,<安娜·卡列尼娜>探讨了女性意识与女性角色的既对立又依存的关系.女性角色是社会习俗决定的,是附属于男性的,女性意识必须经由女性角色产生.安娜借助于伏伦斯基的爱情,重新认识了自我和周围的一切,她的女性意识开始萌发.由于男性与女性在社会上的不平等地位,安娜与伏伦斯基缺少真正的对话,使得安娜无法协调自己矛盾的双重身份被迫自杀,这造成了女性意识的失落.托尔斯泰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女性地位,而是寻找社会和谐稳定的方式,所以,他从"爱的宗教"出发安排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9.
Gender differences in and related correlates of attitudes toward engagement rings and weddings are considered. College students (193 women, 112 men)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assessing attitudes toward engagement rings and weddings, eros and pragma love styles, and an assessment of traditional versus egalitarian gender roles. Although predicted gender differences and hypothesized love style links were not found, gender stereotypical attitudes regarding male/female role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ragma, a rational, love-planning love style; with wanting a traditional wedding; and with preferring diamonds in engagement rings. Gender transcendence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an eros love style as well as with four of ten engagement ring and wedding attitude factors. Rather than indicating less interest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per se, a gender transcendent approach to male/female role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egalitarian attitudes towards commitment indicators and with less of a desire for expensive engagement rings or weddings.  相似文献   

20.
未婚女研究生婚恋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未婚女研究生的婚恋问题入手,讨论了未婚女研究生的婚恋现状,并从女研究生的自身、传统择偶观念和社会角色定位等方面分析了其遭遇婚恋困境的原因,认为可以通过提升自身魅力,多方面的辅导与帮助,婚恋观和教育观念的调整来解决女研究生的婚恋现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