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人瞩目的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即将在2000年进行。处于世纪之交的这次人口普查对于了解90年代以来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的我国人口、经济与社会的变化情况,研究并制定全国及各地区“十五”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与长期规划,具有重大意义。建国后我们成功地进行了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为今后人口普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继承以往普查成功的经验,无疑是搞好2000年人口普查的重要基础,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处于世纪之交的这次全国人口普查所面临的形势与以往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对这次人口普查在普查的时间与空间、普查登…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人口普查机构在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公布后,即组织动员有关部门、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抓紧对人口普查数据资料的开发利用。他们采取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办法,把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等紧密联系起来考察,努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及其若干社会经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年龄结构及其变化既是以往人口自身及社会经济变化的反映,也是决定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人口未来生育水平、国民收入、产出结构和消费结构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深入研究和了解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提供了最新资料。结合前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本文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变动及其对社会经济问题的可能影响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一、进行人口普查的意义:人口普查是一种大规模的国情国力调查,是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有关人口资料的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已于1953年、1964年和1982年进行过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总观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年份,使我们得到一个概念,即每当政府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确定经济建设的布署和规划的时候,就需要摸清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的人口状况,必然要进行全国人口普查,这本身就显著地说明了这项国情国力调  相似文献   

5.
刘岳在《地理学报》第42卷第4期(1987年12月)上发表文章,叙述了《中国人口地图集》的编制特点。《中国人口地图集》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十亿人口状况及其地理分布的大型科学参考图集。它以准确可靠的我国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并利用了1953,1964年人口普查资料和我国历史上人口资料,对我国人口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特征及人口发展作了科学的概括。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而制定我国人口统计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主要从医学角度探索各种疾病,对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大小,本文则通过对社会经济因素采取统计分析,寻找影响近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一、资料来源与变量选择本文所采用的人口方面资料均取自四川省人口普查办公室与四川省计委计算中心为各地市、州所作的人口预测表之表七和《四川省第三次人口普查机器汇总资料汇编》,经济、文化、卫生及交通资料分别取自四川省统计局1983年整理编印的《四川省各地、市、州、县  相似文献   

7.
现代人口普查越来越重视调查有关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在业人口的行业和职业就属于反映人口经济特征的两个重要的调查项目。有的国家把这两个项目归入优先调查项目之列。为了合理地使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将在1982年7月1日进行的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也把在业人口的行业和职业列为调查项目。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人民生活水平比较高、妇女受教育程度、经济参与率比较高的城市.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上海的出生串为11.33%,自然增长率为名.96%。育龄妇女一般生育率为41.3lXo、一孩率为92%、总和生育率为1.3,计划生育指标都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上海市长期以来处于低生育水平,除了计划生育工作卓有成效外,上海市妇女、尤其育龄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有较高的地位,对生育率的下降具有直接和间接的意义。本文将应用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中国妇女地位调查资料,就能突出反映妇女地位与生育率密切关系并适合…  相似文献   

9.
关于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回顾中国以往四次人口普查的经验、国际上通常的做法以及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变化的现状,围绕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的目的、基本原则、普查对象、普查的标准时间、现场登记方法、普查项目的设置、普查问卷的长短表设计、数据处理方式以及资料发布等进行了探讨,回答了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等问题。并提出2000年人口普查应遵循以往普查成功的经验,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际惯例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中国的人口普查  相似文献   

10.
人口死亡一直是人们研究人口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人口死亡的统计与分析对于促进人口、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对于制订社会保障政策和卫生工作规划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因此,本文就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00%的死亡资料,参考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死亡资料,对我国人口死亡年龄分布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普及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计划生育工作的广泛开展,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已大幅度地下降,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根据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杭州市区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164383人,占总人口则76211人的11.14%,杭州市继上海、北京等城市之后,也已进入老年型城市的行列。在我国经济还很不发达的情况下,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形势十分严峻。这已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耍“重视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认真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本文…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口:一种亟待开发利用的社会资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重已由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的7,66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7.64%,猛增至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9,738万人,占总人口的8.59%;据估计,到200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1.31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将突破10%,届时中国将跨入老龄化社会行列。然而,与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有的和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加速老龄化的进程之间存在着惊人的不相适应,老龄人口问题将十分严重。对此,学术界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观点和建议。但就目前的研究热点来看,往往侧重于社会应为老年人做些什么,即对老…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近期省际人口迁移的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人口迁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和人口发展的结果;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迁移量的多少或人口总迁移率的大小是这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有关省际人口迁移的数据,我们看到:我国在八十年代后半期的省际人口迁移与八十年代前半期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990年7月1日进行的第四次人口普查在我国的人口普查史上第一次设立了有关迁移的项目,为研究我国从1985年7月1日至1990年6月30日的人口迁移状况提供了比较翔实、可靠的材料。这次人口普查所统计的省际迁移人口是指在这五年间离开了1985年7月1日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外常住地一年以上、在1990年6月30日时的现住地居住了一年以上或不满一年的人口。需要说明的是,第四次人口普查对5周岁以下和普查时已死去的人口的迁移状况均未进行统计,这就造成了对这五年间省际迁移人口的低估。  相似文献   

14.
从人口普查看美国200余年社会政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奕平 《南方人口》2002,17(2):59-64
自 1790年到 2 0 0 0年 ,美国每隔十年就进行一次人口普查。本文根据美国人口普查的历史资料和 2 0 0 0年人口普查的最新资料 ,对 2 0 0余年来美国社会经济及政治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于弘文 《人口研究》2002,26(3):35-38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第一次人口普查,在组织和实施这次人口普查中,遇到了许多以往普查所没有遇到的新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依法进行普查的问题。前四次人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都是在各级政府的行政命令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1981─1990年中国女性人口的变化朱楚珠,赵丽霞1990年,中国进行了第四次人口普查。与1982年相比,在中国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进程中,中国女性人口的状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根据“四普”资料,对这些变化进行描述,并与“三普”时期的情况进行对...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口文化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景跃军,谢喆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文化程度高低的因素很多,通过对中国人口文化程度资料及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资料的定量分析后,我们发现,中国人口文化程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几大类。本文利用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和其它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8.
1989年12月8日,国务院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在京召开了工作会议。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当前治理整顿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需要。近些年来,随着经  相似文献   

19.
经济转型与中国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进入了新的转型期,人口职业结构也正在发生相应的变动。本文试图利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和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为基础,分析和阐释人口职业结构变动特征及其与经济转型之间的潜在联系,从而深入了解人口职业变动的特点及其动因。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城市内部人口与社会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岸  齐清文 《南方人口》2006,21(3):52-57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城市内部的人们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原因而在空间上表现为一定结构。国内外对于深圳市这类新兴移民城市的人口和社会空间结构研究还不多见,通过采用因子分析和空间分析结合的计算机统计分析技术,使用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从人口空间结构和社会空间结构两大方面对深圳市的人口展开研究。具体来说,一是深圳市人口数量的分布和变化研究,主要通过人口总量、人口密度和多个人口密度分布模型来测算和分析;二是对于社会空间结构的分析,主要对人口普查数据的人口社会、经济、文化属性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若干个主因子,然后根据各个街道这些因子的得分情况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深圳市社会空间结构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