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小麦和大豆为例,研究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特征。首先利用X-12-ARIMA模型对价格序列进行季节调整,然后运用ARCH类模型对剥离季节因素的价格序列进行波动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粮食价格季节性波动逐年减弱;粮食价格具有明显的波动集簇性,前期价格波动和外部冲击对后期价格的影响具有持续性;粮食市场不存在"高风险、高回报"特征;小麦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不显著,而大豆价格波动则呈现明显的非对称特征,且上期价格上涨信息引发的波动要大于下跌信息。  相似文献   

2.
运用X12-ARIMA模型、HP滤波法和基于GED分布下的EGARCH-M模型对中国农资价格波动的一些主要统计特征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农资价格波动存在显著的季节效应;考察期间农资价格呈现出5个波动性周期,平均周期长度在48个月左右;农资价格波动还存在显著聚集性和非对称性,但其市场并没有表现出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相较于正态分布,GED分布能更好地对模型进行估计和描述中国农资价格的波动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周期条件波动性特征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RCH族模型动态地刻画了中国经济周期的条件波动性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有关经济变量的波动机制、波动率对经济变量条件均值的影响程度与方向以及经济变量在扩张阶段和紧缩阶段波动力度差异等问题。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具有条件异方差性、持续性和非对称性的特征;经济的稳定有利于经济产出的持续增长;财政政策具有稳定经济、促进经济产出增长率提高的效应,而且这种效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与滞后性;国外需求受国内经济影响较小,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上证50ETF期权于2015年2月9日正式推出,这是中国第一只场内期权,对推动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的示范意义。结合ARMA-GARCH模型和TGARCH模型对上证50ETF在期权上市前后现货市场的波动情况进行建模分析,发现上证50ETF收益率的波动在期权上市后平均有所减小,但是在期权上市后的第一年波动率增加,第二年比较小;另一方面上证50ETF的收益率在期权上市后的第一年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波动现象,但是在第二年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依据中国1998年1月-2011年6月的季度数据,运用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研究粮食价格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粮食价格对物价水平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其影响呈现非线性和不对称特征;当粮食价格处于高机制状态时,粮价波动对物价水平影响程度较大,CPI自我驱动能力较小;当粮食价格处于低机制状态时,粮价波动对物价水平影响程度微弱,CPI自我驱动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结构特征明显,主要是因为受到生猪、棉花、大豆、胶脂果实类林产品和稻谷等农作物价格波动的影响.利用广义误差分布的ARCH类模型对主要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棉花价格没有显著的异方差效应;生猪、大豆和稻谷的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集聚性,但其市场并没有表现出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稻谷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但大豆和生猪的价格波动没有显著的非对称性.基于GED的ARCH类模型提高了模型的拟合效果,可以更好地分析中国主要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  相似文献   

7.
与以往研究不同,将中国人民币原油期货交易与股票、黄金、国债市场纳入统一研究框架下,采用Markov三区制状态转移模型与动态相关系数模型,探索这四种市场波动率状态及各资产价格之间的动态关联性问题。结果表明,股票市场存在显著的低、中、高三种波动率状态,其他市场仅在低、中波动率状态显著,但原油市场和股票市场所处常态是中波动率的状态;中国债券在一定程度上是其他三种资产的弱对冲保值资产,而黄金资产在中国更多是作为原油和股票的多元化投资而非避险资产,且各市场间存在一定的分割现象。研究结果有助于从理论上分析原油期货市场自身以及与其它资产价格波动的动态关联性特征,并为规避和防控不同资产价格风险、构建有效投资组合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监管部门进行有效金融监管和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分整SETAR模型为基础,描述了中国股市在不同波动幅度下的变动长期记忆性特征,结果表明中国股市波动存在长期记忆性且大幅波动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比小幅波动要更持久,并且相对以恒生指数为例的相对发达的香港股市,中国股市大幅波动的长期记忆性较弱,小幅波动的长期记忆性较强,波动持续影响性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毛伟  赵新泉 《统计与决策》2012,(15):126-129
文章应用ARCH类模型分析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特征,通过对均值方程的三种不同残差分布假设下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分布不同,结果也不同。正态分布假设下所得出结果值得怀疑,选择合适的分布能增强模型结果的可信度。研究表明:粮食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波动集簇性;好坏信息对粮食市场的冲击效果无明显差别;粮价当期的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前期粮食市场系统以外的因素波动的冲击;粮食市场存在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吴周恒  林峰 《统计研究》2016,33(7):64-70
本文将国内资本市场摩擦和国际资本流动摩擦引入RBC模型,并采用贝叶斯方法校准模拟了中国经常项目的波动轨迹。研究结果表明:(1)国内资本市场摩擦和国际资本流动摩擦是形成中国经常项目波动的重要传导机制,两类资本市场摩擦机制的引入有助于准确拟合中国经常项目波动的波动性、协动性和持续性等各项特征;(2)贝叶斯估计得到的中国的资本调整成本和利率风险利差的参数值反映了中国资本配置效率和国际资本流动程度介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的水平之间;(3)中国经常项目波动主要由利率变动冲击和偏好冲击等两类结构性外生冲击通过国内资本市场摩擦机制和国际资本流动摩擦机制传导形成。  相似文献   

11.
文章借鉴Blanchard&Quah(1989)提出的方法构建二元SVAR模型,将影响中国实际GDP波动和失业波动的随机冲击分解成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结果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遭遇的供给冲击为正,需求冲击为负;供给冲击对产出具有正向持久效应,对就业总体呈现持续的负向影响;需求冲击对产出产生短期的正向"驼峰"效应,并在第5个年度出现反转,由正转为负向效应,对就业则产生持续的正向冲击效应;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需求冲击对就业波动占主导因素,供给冲击对就业波动则解释1/4左右。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服务业景气"微波化"的背景下,采用四区制马尔科夫混频动态因子模型,从增长速度和波动强度的双重角度对中国服务业景气不同阶段的运行特征进行详细考察。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景气波动主要呈现低增长―低波动状态,其次为高增长―低波动状态,且不同阶段之间的转移概率呈现非对称性;中国服务业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可能会在以低增长―低波动为主要特征的"L"型底部运行,也可能会在低波动水平上呈现高增长和低增长状态交替的"W"型波动态势。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GARCH(1,1)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比较分析了国际金融新旧秩序下美国、英国、日本、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股票市场指数收益序列的波动溢出效应及其传导路径.研究表明:在国际金融旧秩序下,英国股市向其他股市有不同程度的波动溢出,美国是股市波动风险传导的终点;在国际金融新秩序下,中国内地股市从波动溢出传导路径中退出,同时其他传导路径的波动传染效应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4.
区别于传统的经济周期研究,应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动态双因子(MS-DBF)模型,实现了对中国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测度、波动状态识别以及关联关系的分析。这对于同时监测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部门的周期波动态势以及通过周期视角探究宏观金融关联关系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发现:第一,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波动具有非对称特征,并且金融周期的波动程度小于经济周期;第二,无论是扩张还是收缩阶段,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都具有一定的先行性,但每轮循环的先行期长短不一;第三,两个周期的联合波动具有区制依赖特征,并且不同状态之间的转移概率存在非对称性;第四,由于新冠疫情冲击导致宏观经济数据异常波动,使得传统MS-AR和MS-VAR模型都无法准确地识别经济周期阶段,而MS-DBF模型依托联合转移概率矩阵能够准确地捕捉到经济周期的每一轮波动。202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正处于“前者收缩、后者扩张”的联合区制状态,经济周期走势深度探底;金融周期虽然处在扩张阶段,但仍位于较低水平。这预示着,现阶段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宏观调控仍然具有一定的政策调控空间,政府部门可以适度...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增长和稳定物价的双重目标下,科学测度中国核心CPI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考虑了八大类部门间价格联系、随机波动、奇异值调整,使用MUCSVO模型系统地分类解析了中国核心CPI。结果显示:(1)MUCSVO核心CPI能较好地反映中国总体及各分类标题CPI的潜在趋势,实现了对中国核心CPI全面细致的动态实时监测。此外,食品类在中国总体核心CPI结构中是不可或缺的。(2)对中国核心CPI分类解析发现:第一,总体核心CPI与各分类项目CPI趋势变动方面大体一致,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CPI趋势走势差别较大。食品类、居住类CPI趋势曲线位于变动总体核心CPI曲线上方,波动幅度大于总体核心CPI;第二,宏观冲击方面,价格粘性的差异导致分类项目核心CPI对宏观冲击的响应程度并不一致,食品、居住类核心CPI对共同宏观冲击的响应程度最为迅速;第三,核心CPI波动性特征在总体CPI、分类项目CPI、共同成份、特有成份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且大部分的价格波动主要由异质性部门的相对价格波动引起。(3)对于总体及分类项目的非核心CPI,识别其异常值,发现异常时点均与中国政策效应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汇率波动特征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建立人民币汇率波动的GARCH模型,对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7月21日至今,人民币汇率波动不服从正态分布;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收益序列具有左厚尾的特征,人民币汇率波动具有集群性;人民币汇率波动具有较强的记忆性,且前期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本期的影响呈衰减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识别驱动中国宏观经济周期波动性的影响因素,依据中国经济的特殊性,基于1978-2014年42个宏观经济变量的样本数据集构建动态因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驱动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主要因素有5个潜在宏观因子,其中前四个主要因子分别揭示了驱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波动源,它们分别为工业产出因子、外商直接投资(FDI)因子、设备利用率因子和全要素生产率因子。另外,讨论了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经济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8.
文章引入Markov切换模型探讨中国CPI指数波动的持续性、波动幅度以及波动频率等特征.通过ADF方法和JB统计量检验CPI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和非对称性,通过CUSUM方法检验时间序列的机制转移特征,采取极大似然估计方法确定Markov切换模型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CPI时间序列的低波动性持续的时间最长,并且三种波动状态之间的切换主要集中于低波动状态和高波动状态之间;CPI时间序列的波动主要稳定于低波动率,并且存在明显的“聚集波动”和“分段波动”现象.  相似文献   

19.
赵华  王杰 《统计研究》2018,35(7):49-61
本文基于混频VAR模型分析了中国实体经济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之间的时变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实体经济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之间收益率与波动率的溢出效应呈现显著的时变特征,溢出效应在金融危机期间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而后呈现下降态势,且易受到极端事件的影响;在大部分考察时期内存在股票市场向实体经济的波动率溢出效应,而债券市场相对于实体经济则从考察初期波动率溢出效应的净输入方转化为中后期的波动率溢出效应的净输出方。进一步分析收益率与波动率总溢出指数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极端事件、宏观经济代理变量和期限利差对于溢出效应具有正向影响,泰德利差对波动率总溢出指数具有负向影响,而投资者情绪指数对收益率总溢出指数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波动的外部因素:1992-200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讨论包括国际石油价格、世界利率、美元汇率和国外需求的外部因素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运用含外生变量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外部冲击是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供给冲击与需求冲击作用相当,但后者对中国经济波动起着持久性作用;金融危机期间,需求冲击比供给冲击更重要。政策内涵是:宏观经济调控依据国内外经济动态变化相机调整,扩大国内需求,缓解国外需求对宏观经济的持久性冲击。说明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需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替代萎缩的私人投资刺激内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