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和具有高尚品格的伟大的教育家。他总是以身作则,树立懿范,取信于人,至诚无欺,把道德教育始终如一地贯穿于他一生的教育活动之中,借以整饬当时的社会。正因为这样,孔子的德育思想便成了他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通往这个核心有两条重要轨  相似文献   

2.
浅谈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何晓萍朱熹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理学思想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占据着统治地位。同时他又是一个大教育家,一生从事教育活动长达40年之久,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我国元、明、清三朝600余年,是仅次于孔子、董...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伦理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伦理学家和教育家。孔子的哲学思想里对于天地万物的起源和天道鬼神等问题是很少涉及。其突出的特点是在他的伦理、教育思想方面。孔子对伦理、教育思想不仅讲得最多,而且构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学说。在孔子的思想里,把伦理、教育、政治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孔子最重道德的修养。孔子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培养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士”“君子”。因之,我们可以说孔子的教育主要是封建的伦理教育。在政治上孔子认为只有封建道德完备的“成人”才适宜于在高位,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用封建道德来很好  相似文献   

4.
程碧英 《天府新论》2006,(5):111-113
"中"、"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政治伦理概念,在<论语>中得到了广泛的论及."中"、"和"这两种政治伦理品格的实现是与多种其他政治伦理品格的完善相辅相成的.<论语>"中"、"和"观是孔子之时社会形态的映照,是和孔子一生的理想分不开的.它既是实践孔子所倡导的社会政治生活制度的方式,又是孔子对理想的政治伦理状态追求的体认,也是孔子对前人"中"、"和"以修身养性、治国安民文化功能的继承与阐释."中"、"和"观对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最近,广东历史学会和教育学会联合召开孔丘评价问题讨论会。与会同志畅所欲言,发表了不同意见。有的同志认为:孔子所在的鲁国,当时并不是封建国家,不能说他搞复辟。孔子一生只当了三个月的大官,其余的时间为教育而奔波。他的政治思想是保守而不顽固,不能认为孔子的一生是反动的。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三者有联系也有区别,不能一概否定。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他的思想的精华,有它比较符合时代的民主性的东西。如孔子主张的“有教无类”,便打破了学在官府的风气,开创了私学的新风,反映了当时要求教育下移的进步趋向。另一些同志认为:孔丘代表奴隶制没落时期桎梏着生产力发展的奴隶主腐朽顽固势力。他轻视生产,反对“奇器淫巧”,整天栖栖惶惶去搞复  相似文献   

6.
张喜彬 《理论界》2010,(7):132-133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仁"为核心,并构建了"克己复礼"的道德实践模式。其内在的逻辑理路充分体现了政治伦理化和伦理政治化旨趣,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7.
孔子美学由他的伦理学和政治理想延伸而成,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因之成为孔子美学的两个问题域.也就是说,社会现实、伦理政治问题是孔子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而它具有显明的非独立性和实践性品格.这对中国社会和中国美学带来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 孔子从教四十余年,培养了大批学生。他所积累的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其中启发式教学即是其一,不少论文就此进行了探讨,但对其不足之处多是一笔带过,甚至美化。本文试图就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谈一点粗浅看法,侧重于分析其局限性。一、道德教育内容的影响(一)教育目的的影响。孔子是以培养“尚德”、“谋道”的君子为其教育目的的,这决定了他的教育内容必须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知识教育依附于道德教育。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主要体现在如何培养具有“仁”“礼”等道德品质的君子或士人。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论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为了纪念孔子把他与弟子们的谈话提炼、编撰而成的一部著作。对它的解释多种多样,但并不可以任意解释。孔子的事业主要在于教育,而不是政治。在孔子眼里,即使是政治,也是要通过教育实现的一种伦理境界。他所构想的这种人类交往的方式超越于现代政治学的范畴。从更广的方面说,孔子的教育也不仅限于伦理。学做完人是综合而完整的课程,它覆盖了我们现在所谓文科的全部。在一个讲求实惠、以个人为中心的世界里,追求精神满足的渴求常常容易采取极端主义的和只强调特殊性的方式。而《论语》所表达的孔子的人性学说,对于实现人生目的而言是一条平衡的和敞开的道路,它为认知自我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训练,是一种根基性的智慧,是激发人类作自我理解的永不衰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孔子思想研究的深入发展,孔子的经济思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有不少论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观点的论述.但总的看,重视程度还不够.有的研究孔子思想的专著根本没有经济思想的章节;有的虽有,也是认为"孔子对经济问题的言论不仅很少、很零碎,而且往往自相矛盾.并且没有构成什么完整的体系.它只是孔子政治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延伸."这个评价虽有一定道理,但总的结论是欠确当的.孔子对经济问题的论述,虽不如他对政治、伦理、教育等问题的论述详备系统,但也是完整的,自成体系的,并且有些论述还  相似文献   

11.
时贤论孔子,称他是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著作家、历史学家,甚至于有人认为孔子是心理学家,近来又把军事家的头衔也要赠给孔子了。的确,研究我国古代学术,无论谈到哪一门,都可以溯源到孔子的面前,从他的言论中或多或少的找到一些有关的东西。孔子究竟是什么家?在我看来,首先应该肯定他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教育家,他的一生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因而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试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杜振吉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在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不但积累了丰富的道德教育经验,而且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关于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不论在当时还是后世,对整个社会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所创建的儒家学说对中国及世界各国二千多年来都有重要影响,被视为东方文明的象征;他本人也被尊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孔子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尤其注重道德修养。他对于如何提高自我修养的问题,总结了一些方法。这些方法是他本人教育实践和道德实践经验的概括,也是他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所坚持的基本要求。对孔子倡导的道德修养方法,我们:“不  相似文献   

14.
论孔子学政贯通的教育思想董操张传曾在我国历史上,孔子是第一位有明确记载的伟大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他所创立的私学,教出了一大批卓有建树的学生,开创了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学派。他在几十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不仅传播了知识、培养了人才,也创立了他自己的教育思想体...  相似文献   

15.
综观孔子一生,他的自我“角色期待”是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这一角色期待使孔子一生面临理想与现实、目标与手段等多重矛盾和困惑,由此给他带来了不绝如缕的生命焦虑感。晚年以“作《春秋》”为显著标志的整理六经。是他应对政治追求失败带来生命焦虑的反思与抉择,但并未由此使自我的生命焦虑彻底消解。  相似文献   

16.
<正> 孔子的学说,无论是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还是在后世的社会中,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解放以来,学术界从哲学、政治、教育、伦理各方面对孔子思想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然而相形之下,从法律学说的角度研究孔子的思想就显得十分薄弱。为了促进对孔子的研究,不揣冒昧,就孔子的法律学说谈点看法,以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儒家经典《论语》二十篇中,论到“仁”这个有关伦理(道德)学说基本概念的,一共有五十多章,其中包括弟子“问仁”的有九章。这一个“仁”字,象一条明明煌煌的长线,贯穿着全部《论语》。“仁”,是孔子伦理(道德)学说以及政治学说的核心(每个人的伦理学说总是为他的政治学说服务的)。对于孔子这种以“仁”为核心的伦理学,我们叫它孔子的“仁学”。孔子同别人讲道论德,口头上经常挂着一个“仁”字,范围极为广泛,内容极为丰富;他回答弟  相似文献   

18.
从道德教育的角度研究《论语》中孔子的思想,可以将其解析为政治、道德的社会教化("礼")和关于个体人格完善的修养("仁")两个层面.孔子重视"为已之学",但他更强调"仁"与"礼"的统一,人格完善之修养的起始点和落脚点是由"礼"来规定的.不应单纯地就"为已之学"的层面理解孔子的"意图"并确认孔子思想的意义的"惟一性".  相似文献   

19.
论孔子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被后人尊称为孔圣人,他的一生历经艰辛,虽然在政治方面屡不得志,但他的教育思想却在以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一部《论语》所包含的哲理及教育观念,仍被后人广泛的研究和学习,许多经典的论述仍给人以智慧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学术的核心是如何做人,这也是儒家教育的主要内容.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本文通过对孔子的世界观及其教育方法的研究,探讨孔子教育方法的合理性,以便改进我们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