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山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是上层统战与下层统战同步进行的,恰当地采取了以下层为基础、上层为重点,上下结合的原则。这是山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一个特点。山东的上层统战,主要争取山东国民党的当权者韩复榘、国民党派往山东的正规军及各行政区的当权者,使他们弃旧图新,走上团结御侮的道路,实现与共产党合作抗战。抗战前统治山东的军阀韩复榘奉行蒋介石的反共政策。但他不是蒋介石的嫡系,既不愿当蒋介石的驯服工具,也不愿当日本人的忠实奴仆,一心想当土皇帝,总想利用蒋、日矛盾,保全自己。1935年华北事变后,全国抗日形势的发展,推动着韩复榘向抗战阵营转变。1936年,中共中央就有联络山东韩复榘、绥远傅作义、山西阎锡山和北平宋哲元等共组北方  相似文献   

2.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了抢夺抗战胜利果实,消灭中共及其领导下的民主力量,实现一党专政,加强了对会道门的控制、扶植和利用,使山东会道门得到迅速发展,山东会道门也乐于投靠国民党,成为国民党反共的忠实工具,给中共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造成了巨大危害。  相似文献   

3.
张郁光,原名张舒义,抗战初期著名华北抗战烈士,三十年代的知名学者和教育家。他于1905年7月出生在山东济南一个职员家庭里。6岁入私塾读书,后入制锦市小学,1919年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1923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理学院数学系。他在师大参加改组后的国民党,积极参加北京爱国运动。1927年他师范大学尚未毕业,即赴南方参加了北伐军。1929年5月国民党军队进入济南,张郁光对国民党党棍勾心斗角的卑劣行径极其厌恶,遂退出国民党党部转入教育界。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在泰安成立时,张郁光在山东省教育厅担任督学。教育厅曾派张郁光调查曲阜孔氏后人状告  相似文献   

4.
武汉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向战略相持阶段转变的拐点。在空前团结、合作、民主、进步的气氛中,武汉成为全国抗战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毛泽东以全球反法西斯与全国抗战的全局视野密切关注武汉,通过文章、电文、信件指导中共代表团与国民党紧密合作,为"武汉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首先,他将与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主导集团进行合作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环节,促进国民党坚持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次,向国民党建议武汉会战实行的战略、战术;同时指挥八路军积极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运动战,策应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最后,组建新四军,策应武汉抗战,并为武汉沦陷后的华中抗战预留伏笔。  相似文献   

5.
抗战前山东经济近代化的演进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从山东巡抚丁宝桢创办山东机器局开始,中经清末新政、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山东的经济近代化经历了艰难起步、曲折发展、达到高峰等阶段,直到抗战爆发近代化进程陷于停滞。在遵循其他各地经济发展共性的同时,也表现出自我演进的个性。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他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常胜将军,她是一名宣传抗战的中学女生;解放战争时期,他是孟良崮兵败阵亡的国民党五大主力之整编74师中将师长。  相似文献   

7.
抗战爆发后,陈独秀从南京出狱后来到武汉,积极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中。他主张坚持持久抗战,拥护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这些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处理与国民党、中共及托派的关系上,他拒绝国民党的拉拢,对托派不屑与之为伍,对中共则心情复杂,关系紧张。武汉这段时期的活动对陈独秀后期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也造就了他作为孤独的反对派的最终命运。  相似文献   

8.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方式、形成过程等,与其他抗日根据地相比具有显著的特点。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变化和山东敌我力量的变化,对山东抗日根据地发展战略的实施有一个变化过程,历经与国民党合作建立共同根据地、以我为主和共建根据地思想并存、确立“独吞山东”战略并积极实施等三个发展阶段,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具有山东特点的发展之路。山东抗日根据地在中共抗战时期实施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及战后实施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过程是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创造性运用,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毛泽东等领导人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战略思考和山东党政军民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和坚强执行力。山东抗日根据地创建的史实是中共在全中华民族抗战中发挥中流砒柱作用的生动例证。  相似文献   

9.
分析和研究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战场必须注意二个问题。一、要历史地看待国民党战场的溃败,当时实际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不能忽视国民党军队采取的一些战略性撤退;二、蒋介石的抗战心态可谓“一箭三雕”:打败日本侵略者、削弱和消灭中共及其革命武装、削弱和消灭威胁其统治的各派军阀。在这种战略思想指导下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实际行动自然互为矛盾,这就势必影响抗战的成效,最终招致了初期抗战中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张难先是政界中最早主张抗击日本侵略的人士之一。抗战时期,张难先积极投身于民族抗战之中,前期任职于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后期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无论在朝为官或在野为民,他都为抗战贡献力量。在抗日战争中,他对国民党、共产党的态度和立场也发生了转变,这个变化是他后来积极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山东精神是在山东地域中形成的、反映山东人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与文化心理行为的群体特征和风貌的精神精华,它具有明显的历史板块结构特点,需要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分析概括。山东精神具有塑造山东人的良好人格和形象、提升山东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推动山东发展和构成山东发展之无形资源的重大作用,因而要促进山东发展就必须注意对山东精神的弘扬利用。  相似文献   

12.
山东文化形象的三大建构模式及其现代传承与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文化的认同凭借地域文化形象这一媒介,文学想象和叙事是建构形象的重要方式.山东文化形象有庙堂与民间两种形态.民间山东文化形象有三大建构模式《水浒传》式的"好汉山东"模式,《金瓶梅》式的"世俗山东"模式,《聊斋志异》武的"灵异山东"模式.20世纪文学中的山东书写,正是循着这三大建构模式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清政府发起了筹备立宪运动 ,山东谘议局应运而生。山东谘议局的成立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终于被辛亥革命的汹涌浪潮所淹没。随之作为新生事物出现的山东各界联合会也最终不敌封建势力的颠覆活动 ,仓皇收场。透过这些政治机构的更替 ,顽固派、立宪派和革命派之间斗争妥协的过程 ,已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4.
相对于各种各样文学形式的探索,主旋律创作以质朴的现实主义手法反映当下生活。受齐鲁文化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的山东文学似乎格外青睐主旋律创作,然而当我们面对山东文学在文学潮流中“失语”的尴尬处境时,从文化层面深入剖析主旋律创作带给山东文学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其对营造自由、开放、兼容并蓄的文学空间的影响,是必要而迫切的。  相似文献   

15.
制约山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了制约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现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桃文化是中国树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无论是它的花、果,还是枝干,都包含着或单一、或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桃树身上,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植物崇拜的渊源与历史及其与之相关的民间俗信形成的原因,而且还能真正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在扬弃工业文明之后一种更高级的文明形态,是国家、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山东半岛“蓝黄”两区的战略规划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导向作用。海岸带综合管理是一个对海岸带的资源、空间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做出合理决策的动态过程,是促进海岸带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在个人、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者探索海岸带管理模式的互动与整合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资本是提升海岸带综合管理水平的基本源泉。借鉴其他国家的海岸带管理经验,山东半岛“蓝黄”两区的海岸带综合管理需要从基本目标与框架的制定、跨部门协调机构的成立,人力、智力、财力等多方要素的整合以及社区的参与支持等方面进行探索,在半岛区域内形成宏观政策框架,并结合地方具体情况制定行动计划,最后通过各个项目的综合,形成有效的海洋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18.
王青 《东方论坛》2006,(3):120-124
近代山东不缠足运动于19世纪晚期揭开序幕,20世纪初蓬勃发展,韩复榘主鲁期间达到高潮,抗战时期大功告成。其产生和发展,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由于诸多因素所致,其进展非常缓慢而艰难。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教育实施了对口支援的“两个工程”,山东省被确定为新疆的对口支援单位。该文对山东支援新疆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立援助政策的长效机制、双赢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山东地区农村社会分层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社会学的方法 ,对山东东部一个村庄近年来农村社会分层的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农村社会单一的农业劳动者阶层已经分化 ,出现了七个不同的社会阶层 ;阶层分化呈现出浅层性、动态性和双向性的特征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乡镇企业的带动、非农产业比较利益的诱导、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农村生产力的提高 ,是促使和推动农村的社会分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