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加里.斯奈德的诗歌是以荒野自然为背景,指归一个自然的王国。诗人不只停留在要爱护自然,而切切实实地强调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他号召我们回归自然,在自然中沉思,倾听自然的呼唤。斯奈德认为诗歌是"生态的生存技艺"、是"真正的工作"、是"永恒的能量"、是"诗意的栖居"。他的诗学是强调整体论的生态诗学。  相似文献   

2.
加里.斯奈德是美国20世纪最有贡献的生态作家。加里.斯奈德作品中充满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已被评论界所公认,但对加里.斯奈德生态思想形成的研究还少有人问津。研究加里.斯奈德生态思想的形成对今天正面临生存困境的人类,特别是对今天的创作者和斯奈德的读者来说有很深的启发意义。他丰富而独特的个人经历和对东方文化的吸收是其生态思想形成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他处在一个环境危机加剧、环境意识和生态思想日增的独特时代。  相似文献   

3.
美国当代生态诗人加里·斯奈德对中国唐代隐逸诗人寒山的诗歌翻译拉开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寒山热现象的帷幕,斯奈德及“垮掉的一代”对寒山的文学接受既有跨越时空的沟通与共鸣基础上的还原,又不可避免地带有跨文化传播中基于各自文化传统、文化语境与创作个性而产生的误读与异变,这在双方对待自由、自然、社会和宗教的同中有异的态度、理念及追求上都有表现.  相似文献   

4.
国内加里·斯奈德研究的研究领域有文学与文化研究、诗学与美学思想研究、生态思想研究,研究方法有翻译研究、影响研究、平行研究等.总的发展趋势是研究领域由文学研究深入到文化研究;研究方法日趋多元,研究的自觉意识日益增强.随之而来的则是研究斯奈德思想本身的价值--而不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映证者的价值--兴趣日渐浓厚,如生态思想研究.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学是审视和表现人与自然关系的文学。在人类面临自然生态危机与精神危机的今天,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追求单纯的物质满足转向精神满足的生态文学引领着人类重返精神家园,真正地"诗意的栖居"于地球之上。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生态危机的深层病因在于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所导致的人类生存家园的沦丧.贯穿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栖居理论对人的本真存在和家园意识有着独特的见解.真正的栖居将人的存在置于天地人神的四重整体之中,呵护人与万物回归其本己的自由.通过对“诗意地栖居”这一命题的阐释,海德格尔指出了人类向存在家园的复归之途,为生态存在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美国生态诗人加里.斯奈德因热爱中国文化并翻译了唐代诗僧寒山而为中国研究者所熟知。斯奈德对寒山诗的翻译一方面体现了他关注地方感和生态区域的生态思想,同时塑造和修正了他生态思想中的某些方面,如荒野观念,并成为他融合佛禅与生态观念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面对西方严重生态危机,西方学者把目光投向了东方文化,特别是老子的生态智慧,“道家是一种基本的生态或环境哲学原理体系”,他们把老子奉为生态与环境哲学的先祖。“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东方。”老子高瞻远瞩的预见了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危机,老子的生态智慧成为西方解决危机的一剂良药。老子与生态女性主义相隔二千多年,两学派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反对父权文化、反对父权制的呼声,要求重估女性与自然的价值,引导人类重返伊甸园,走向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9.
加里.斯奈德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其诗歌创作不仅借鉴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题材,运用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技巧,并体现出中国古典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0.
论海德格尔的生态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深刻地反思和批判了主体形而上学,揭示了人类生态危机的根源,提出 了"消解"主体、唤醒"存在",超越技术、顺应自然,拯救大地、诗意地栖居的生态思想。海德格尔的生态思想为解 决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对邝丽莎的小说《雪花秘扇》进行分析与解读。首先对《雪花秘扇》和生态女性主义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从女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父权制社会对女性与自然的迫害、女性与自然对父权制社会的解构和邝丽莎和谐生态观与诗意地栖居等四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了作者关于实现男性与女性平等相处,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诗意地栖居”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12.
加里·斯奈德是美国生态保护运动的桂冠诗人和精神领袖。他的诗歌关注人类与环境、生态的关系,蕴含极为丰富的生态思想。他书写荒野,并号召人类回归荒野,保护荒野;他强调"地方感"和归属感,以此实现人与自然之和谐与平衡;他尊重和敬畏生命,以实现所有生命潜能。论文从荒野意识、地方感、生命观等方面分析和阐释了斯奈德诗歌中的生态思想,并强调其审美视野的当下重要性,以期在诸多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中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13.
14.
20世纪以来,自然环境破坏严重,人类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文学生态批评也因此应运而生。本文讨论了"土地伦理"、"敬畏生命"及"诗意栖居"等生态批评的几个重要理论资源以及生态批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艺学是一门新兴的由现代文艺学与现代生态学交叉而产生的文艺学的分支学科.它以其宏阔的审美意识,一方面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方面关注人与人的关系,而这两方面的关系都纳入人性中的灵与肉的冲突之中,为营造人类美好家园,塑造人的诗性灵魂,创造精神良方服务.在当代中国,这门前沿学科在政治上体现为邓小平同志关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论述,在实践上体现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极力建构的镜像世界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最靓丽的文化景观之一.这种镜像超越于现存生活和世界之上,试图掩盖现实的不幸以达到世俗的反思、救赎和拯救的目的,实现个体对幸福、诗意世界的追求,表达对人性和自由和谐、自然自在生活的召唤,使一个与现实相去甚远,超凡脱俗艺术领域得以重现.通过叙述语言的"诗意"言说、自由的寻觅到本...  相似文献   

17.
美国当代生态诗人加里·斯奈德一生笃信禅宗、身体力行。他从佛教禅宗中汲取和借鉴了生态理念,并以禅意入诗,来传达对自然万物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感悟。斯奈德诗歌中所呈现的"无我"诗境和"空无"意象折射出禅宗生态智慧:斯奈德在描写自然景物时"以物观物",不带任何主观情感地呈现事物的本真状态,体现了禅宗对"我执"的破除,是对狭隘的人类中心论的反对和对自然万物作为个体的生命价值的尊重;斯奈德中后期诗歌中频频出现"空无"意象,反映了诗人对禅宗理念"人法无我",即万物皆无实性的认识,通过大乘空观揭示万物之间流变不居的存在形态,从而倡导空无之中各种生物、非生物之间的爱与关怀。  相似文献   

18.
斯奈德通过对中国禅宗佛教、道家思想的吸收和转化,对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是对寒山诗的翻译和借鉴,以及对美国印第安传统文化的继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整体论环境保护意识,并以此作为自己诗歌、散文创作的一贯主题,为繁荣美国的环境文学和推动美国的环境保护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诗意的栖居和思想都是海德格尔的人的生存样式,它们都归属于存在,受存在的召唤,停留、显现并通达于存在。同时,海德格尔指出了人执着于自身,受自身计算和功用意图的限制,突显了人的栖居的非诗意性以及遗忘存在,从而揭示出生存无家可归的状态,并提出了他著名的天、地、神、人一起存在的世界观。他试图消除人与自然和世界的那种对立的关系。同样,海德格尔分析了从柏拉图以来所有的传统哲学都是主体性哲学的特点,指出了当今时代思想的特点在于不会思,而他的思想是一种显现,是通过绽出生存的方式来显现存在的。因此,思想在海德格尔那既是生存,同时复是现象,突显了海德格尔思想的划时代性。诗与思被海德格尔通过生存而奇特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20.
面对当下人们对"诗意地栖居"的闲谈与误解,在文本细读、立足原著的基础上,从人之为人的生存论根基、诗作为此在的生存论言说、栖居作为有死者的存在方式、大地之为大地的生存论意蕴等四个方面揭示出"诗意地栖居"所包涵的生存论蕴含,从而在根基处为真正领悟"诗意地栖居"的意义廓清障碍。这种蕴含不可理解为印证与重复,而是思想的回行,是应合思想本身召唤之后的前行,只有从此出发,才可能真正理解在当今世界"无家可归"的状态下"诗意地栖居"的意义及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