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安石的民族关系思想主要由"兼制夷狄"、德力观、恩抚蕃部和与"夷狄较,须操纵广大"四个部分所组成.其中"兼制夷狄"是其民族关系思想的核心,德力观是其民族关系思想的理论基础.王安石民族关系思想的形成既受到了儒家教义、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影响,又与北宋激烈的民族矛盾有关.民族关系思想与政治思想的统一、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理论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是王安石民族关系思想的显著特征.王安石的民族关系思想是对儒家教义和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明太祖关于北方蒙古的民族关系思想有个演变的过程,即从最初的"乘胜北击"到"固守疆域"再到"主动出击",同时在处理南方少数关系民族中,又形成和实践了"因俗而治"、"宽裕待民"和"以夏变夷"等民族关系思想,明太祖在这一过程中基本上统一和巩固了明朝江山,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和进步。明太祖的民族关系思想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思想史宝库中的重要财富之一,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及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乾隆帝民族关系思想主要由"统一中外"、"因俗而治"、"怀柔以德"及"剿抚兼施,以抚为主"四大部分构成。其中"统一中外"是乾隆帝民族关系思想的核心,"因俗而治"是乾隆帝民族关系思想的基本方针,"怀柔以德"与"剿抚兼施,以抚为主"是乾隆帝民族关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乾隆帝民族关系思想的形成,既受传统儒家思想及羁縻之道的影响,又受其祖父、父亲的熏陶,还有他本人对民族关系的认识。乾隆帝民族关系思想对当时及后世的民族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4.
努尔哈赤的民族关系思想主要由"恩威并用"、"使两国之民若一家子"和"伐木"理论三部分组成。努尔哈赤的民族关系思想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其民族关系思想既受传统汉文化、前代政治家和李成梁的影响,又与个人对民族关系的深切体验有关。努尔哈赤的民族关系思想具有一定的特点,其思想对后世子孙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宋文帝在位的三十年,与多个少数民族互动频繁,总结其民族关系思想,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1."划河而治"思想,这一思想是宋文帝处理汉族刘宋与鲜卑北魏关系的核心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宋文帝与北魏发生数次战争,宋多战败,影响深远;2."以夷制夷"思想,这一思想是宋文帝民族关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夷制夷"思想的指导下,浪费掉了很多北伐机会,反而使北魏坐大;3.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的羁縻思想,目的是想拉拢处于中间势力的少数民族的首领以抗衡北魏,但收效比较小,因为随着北魏实力的膨胀,这些少数民族逐渐依附于北魏.纵观这三十年,北强南弱的局势由此奠定.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民族关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民族利益、民族权利、民族发展来看,由于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在经济文化上的差距在逐步加大,我国民族"事实上不平等"的趋势还在加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正是要从民族关系问题的核心入手,缩小西部少数民族与东部地区存在着的经济发展差距、人类发展差距和知识发展差距。另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民族之间必然会逐步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切实改变民族关系,消除民族间因为文化差异不同所造成的偏见和歧视。而民族关系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是一种互动关系,民族关系从地位、本质、功能以及有利于多元文化融合发挥其文化功能的角度来看,又将会起到反作用,以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耶律阿保机出生于契丹最强大的迭剌部耶律家族,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以及杰出的军事和领导才能,在中原王朝衰落,草原霸权分裂的历史机遇面前,他顺应契丹民族发展的客观要求,形成和实践了广土众民之志、化家为国、因俗而治、分而治之等民族关系思想,缔造辽王朝,基本统一中国北方,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融合和进步。阿保机的民族关系思想具有现实性和先进性等特点,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产生了积极影响,在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章。  相似文献   

8.
"世为唐臣"思想虽是吐迷度与铁勒诸部首领的共同思想,但吐迷度在其中起了主导作用;"世为唐臣"思想虽有一个演变过程,但其主线十分清晰.在吐迷度等人的意识中,"世为唐臣"思想具有接受唐朝官爵、成为唐朝臣民、加强与唐朝联系以及得到唐朝的庇护等比较丰富的内涵.这一思想已经渗入到吐迷度及其之后许多回纥首领的脑海之中,成为回纥首领处理与唐朝关系的主流思想.顿莫贺可汗提出了"以血洗血"和"以水洗血"的概念,"以血洗血"相当于以暴易暴,"以水洗血"相当于以德报怨."以水洗血"思想的形成,既与顿莫贺可汗个人的智慧有关,也与回纥当时的政治局势、各种利害关系以及复杂的外交环境有关.这一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要人们能够按照"以水洗血"的思想处理各种矛盾,民族关系就会更加和谐,社会秩序就会更加稳定,世界就会更加和平.  相似文献   

9.
崔明德 《东方论坛》2005,(6):9-11,21
民族思想是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各类人物对中国民族及民族问题的认识,是处理民族问题、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它既有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史学家及普通民众对历史上民族及民族关系的反思,也有他们对当时民族及民族关系现状的理性思考和客观认识,还有他们对民族及民族关系未来发展趋势的预见.由于"民族思想"具有深邃的内涵、丰富的研究对象及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提升民族思想的学科地位,将其明确为一门学科,即"民族思想"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思想"是民族学、历史学、人类学、宗教学和思想史等学科交叉、融合的一个新兴学科,可以暂时将其作为民族学的分支学科,划入民族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  相似文献   

10.
以"以德怀之"来处理民族关系是朱元璋民族关系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他的这一思想包含诸多方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朱元璋对民族关系的重视态度."以德怀之"的思想,是对以往民族关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朱元璋把历史经验与现实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以德怀之"思想在明代民族政策中的实践,成效显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