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何艳 《职业》2014,(5):127-127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载体,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表达了作者的丰富情感,反映了生活本质,其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原理。如果在哲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这些哲理诗,不仅会使抽象的哲学原理变得通俗易懂,更会增添哲学教学的艺术性,可谓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膨胀的社会,这一时期的欧洲作家创造出一批极具时代烙印和典型特征的文学形象,文中通过透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个人奋斗者形象,解析其生存困境,解读其“奋斗”的内涵,以及思索“个人奋斗者”对现代生活的哲理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霞 《现代妇女》2013,(12):267-268
陶渊明的诗歌悠远淡然、真实婉转,诗中的意象,造诣极高,具有深刻的象征隐喻的意义。陶渊明诗中最突出的意象便是菊花,通过对陶渊明诗歌的解读,揭示陶渊明诗歌菊花意象的含义。以菊喻人、以菊比德,无我之境,自成风格。  相似文献   

4.
吴家宏 《职业》2014,(12):12-13
用刻刀一点一点雕琢,让一段残朽的古沉枯木与人物、风景乃至建筑连在一起,实现简约与神韵的结合,或流溢浓厚的人文底蕴,或折射深邃的哲理光华,可以称得上“化腐朽为神奇”。以“百年越剧诞生地、千年剡溪唐诗路、万年文化小黄山”闻名于世的嵊州市,近年来又凭借根艺文化扬名海内外。  相似文献   

5.
杨春辉 《职业时空》2008,4(7):129-130
诗是文学的精华,是最凝练的语言艺术。在各种文学形式中,诗歌是最能突出表现作品自身价值的文学体裁。诗歌的语言高度精炼,内涵丰富深刻,是作者最具个性化、创造性和想象力的世界,同一首诗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与传统文体学相比,传统文体学对诗歌的分析是以语音和格律为着眼点,辅以作者介绍和诗歌的背景,通过分析诗歌的布局、行数、比喻的用法、句式、  相似文献   

6.
徐莉刚 《现代交际》2012,(6):154+153
除少数哲理诗外,一般来说诗歌都是以抒情为目的。所以诗歌鉴赏首先要搞懂一个中心问题,那就是诗歌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本文针对高考诗歌鉴赏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他巧布陷阱甚至坑蒙拐骗,目的就是希望当孩子以后谈起他这个父亲时,首先想到的不只是他的疼爱或纵容,而是某一首诗、某一句话,甚至是生活中某些细小的哲理与理念。  相似文献   

8.
徐琰 《职业时空》2008,4(9):136-136
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是俄罗斯20世纪诗歌史上最优秀的一位诗人。1912年,马雅可夫斯基以其独立特行的风格登上历史舞台,在他短暂的18年创作生涯中,留下了长诗十四首,诗一千三百余首,此外还有许多诗剧、电影剧本、论文、演讲稿等等。他所创作的诗作犹如一簇绚丽的花朵在诗林中绽放,给人以眩目的审美感受。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早已为世人所熟知,评论文章很多,然而学术界对诗人早期诗歌语言和形式创新性的研究还明显缺乏。本文通过梳理学术界对诗人作品研究的不同切八点来探寻诗人早期诗歌研究的新视角,分析论证用形式主义诗学观来解读诗人早期诗歌创作特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华莱士·史蒂文斯是20世纪美国诗坛的主要人物,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他的诗措辞考究,意象丰富,哲理深邃。在诗中,诗人探索艺术想象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希望在一个信仰丧失的时代,以诗歌的崇高之美,给人启迪,帮助人类重铸信念。《礼拜天早晨》通过呈现女主人公冥思的过程,表现了诗人对传统宗教的怀疑,对自然神圣价值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张艳云 《职业》2014,(33):164-166
《永远的蝴蝶》这篇经典小说的艺术魅力在于富有一种东方审美情致——“诗化”的艺术。它与一般的微型小说不同,呈现出“诗”的审美艺术特征:凝练、抒情和富有意境。笔者以此篇文章为例,总结了微型小说“诗化”艺术解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Friendship是美国思想家、文学家、演讲家、诗人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的代表诗作。该诗无华丽的辞藻,语句精练简洁,但不失诗歌的音律美。诗中使用一连串的形象和比喻来说明繁复的哲理,具有磅礴的气势和雄辩的说服力,体现出无限的艺术魅力及价值。因此,无数翻译家争相对其进行翻译。本文节选朱利安和叶子南两个译本,在许渊冲的"三美论"下对两个译本进行对比赏析。  相似文献   

12.
作为19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女诗人之一,艾米莉﹒狄金森共创作了1775首诗歌,其中500多首诗都以自然为主题。本文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分析艾米莉﹒狄金森的作品,探讨其中的女权思想及生态关怀,旨在提供一种新的解读方法和视角来详细解读她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管武鲜 《职业》2013,(12):53-54
语文教学改革,对阅读教学中文学文本多元解读的提倡,为阅读教学打开了崭新的局面,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误区。文本解读由过去的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变成了没有答案或者所有答案都是对的,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无所事事,甚至全线退出。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试图通过研究,提出一些可以避免或纠正“读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许多学者将认知语言学与文学相结合,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尝试用图形—背景理论去解读席慕容《乡愁》一诗中的意境的构建和其中所包含的隐喻。研究发现,运用图形—背景理论有益于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感知。同时,该理论还可以用以理解诗歌中隐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反思: 当前语文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对课程标准缺乏系统的知晓和研究,过度解读文本,教学内容杂乱。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经过调查,笔者发现,现今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产生众多问题,出现"模式化""浅表化"和"片面化"的现象。对此,笔者在分析语文文本解读出现的问题基础上,提出语言学文本解读法、社会学文本解读法、伦理学文本解读法和接受美学文本解读法,并结合具体的文本解读案例,将理论的阐释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补充和丰富语文文本解读的研究结论,为语文教师解读文本提供多元视角。  相似文献   

17.
谈军英 《现代妇女》2010,(7):124-125
实施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教学应从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多角度解说,多元化的文本解读,形式活泼的口语教学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炎黄世界》2011,(6):66-66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我上网检索到解读这首诗的“最佳答案”:……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这可能是教科书里的标准答案,但就字面义上说是错的。其实,第一句说“寻芳”,找寻山野间早开的野花。草木发芽、野花自放,是春天到来的最早消息,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对语篇解读的解释力。文章从语篇及关联理论入手,从语篇连贯、填补文化空缺、隐喻及幽默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关联原则对相关语篇的解读。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关联原则有利于语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篇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如何搞好古诗教学,与是否能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激发学生的想象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诗是一种"语言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样式."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抒情性.陆机在<文赋>中说: "诗缘情而绮靡."郭沫若也曾说:"诗是强烈的情感之录音","诗的本职专在抒情".这说明情感是诗的内核,是诗的生命.可见,要学好诗,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诗中所抒发的情感,进而走进诗中,最后把握诗歌主旨,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