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世界》2011,(3):43-43
编辑同志: 父亲退休后,情绪十分低落,在家什么也不干,还常对家人发脾气,整天沉迷在纸牌麻将之中,身体每况愈下。母亲很着急,苦口婆心多次劝说,父亲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当儿子的我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用什么方法能使父亲不恋牌桌回心转意呢?我想到了订一份精神食粮,在林林总总的老年类报刊中,我毫不犹豫地选择订了《老年世界》。  相似文献   

2.
发行窗     
《老年人》2002,(10)
把宣传发动工作做细做实我在一个企业从事宣传工作,是《老年人》杂志的热心读者。记得第一次见到这本刊物,是去年年初去一位笔友家玩,他家订有《老年人》杂志。他说这份刊物办得好,有看头,对年轻一代孝敬长辈是很好的学习资料。我一看便爱不释手,后来索性到邮局订了一份。订这份杂志,我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给我的母亲看。父亲过世早,母亲晚年生活寂寞,有了《老年人》杂志,她老人家每期必看,精神生活充实,视野逐渐开阔,心情也好多了。我决定多订几份《老年人》杂志,送给其他长辈看。耒阳市245信箱运输大队唐艾军2002年,…  相似文献   

3.
力里 《老年世界》2007,(3):44-44
2006年11月8日,是我的老父亲的70大寿,这天老友给父亲送去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张2007年的《老年世界》报刊征订发票。我的父亲见状,喜得合不拢嘴:“这份‘礼物’比什么贵重礼物都好,非常舍他的‘胃口’,可以‘补’上一年。我既能从中了解到休闲娱乐、保健养身、防病治病的常识和信息,充实生活,又可以指导自己的饮食起居。提高晚年生活的质量。”我听后也甚感欣喜,感觉到生活移风易俗的新意。  相似文献   

4.
德文 《老年人》2007,(2):53-53
问:不久前.我父亲突发重病,既不能说话也不能写字。我请我的岳父岳母做见证人和代书人.拟了一份遗嘱.交父亲过目后,父亲在遗嘱上按了手印。请问:如果父亲去世,他立的这份代书遗嘱有效吗?  相似文献   

5.
对联亲情浓     
我刚读大学时,很喜欢对对联,于是便订了一份《民间对联故事》杂志。放假时带回家,父亲看见了,竟爱不释手,渐渐也成了一个“对联迷”。 父亲退休后,更加喜欢对联。那时的通讯并不发达,父亲常常给我写信。信中,他总要出些对联让我应对,而且联语中蕴含着对我的期望和关怀。比如,他有一次出的上联是“勤勤恳恳学,后进可  相似文献   

6.
李平 《老年人》2008,(6):34-34
为供养我上大学,憨厚老实的父亲一直在镇办企业石雕场打工——扛石头,长年累月没日没夜地干,父亲的双肩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靠着父亲挣的血汗钱供养,我毕业后终于离开了那个贫瘠的山村,在城里找到了一份梦寐以求的工作。可就在那一年,父亲却累倒了,再也没有爬起来。我呼天抡地也没唤回父亲。父亲的猝然离世,是我心中永远的痛。  相似文献   

7.
照相往事     
记得是1960年夏天,父亲调动工作,我家要搬离集宁。我和妹妹正要登上搬家的汽车,父亲突然叫住我们,说:“来,你们几个在旧家里留个影吧。”于是,奶奶搂住我,母亲抱着妹妹,听得父亲举起的照相机“咔嚓”一声响,从此,一张珍贵的照片,留存在我的相册里直到今天。  相似文献   

8.
爱的三部曲     
莫纯清 《老年人》2006,(7):41-41
《老年人》杂志就像一位老朋友,陪伴在父亲身旁好几年了。每期杂志一到,父亲便会放下手上其他的事,拿上笔,戴上老花镜,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为此,母亲多次笑着嗔怪父亲把杂志看得比她还重要。翻开父亲读过的杂志,每一本都有他圈圈点点的痕迹,那些批注都是父亲留下的心得体会。如果哪一期杂志来得迟了,父亲就会时时念叨。父亲对《老年人》杂志的热爱也影响了我。订杂志时留的是我的地址,每月都由我把杂志带回娘家,所以,我也就先睹为快了。这样《,老年人》杂志成了我和父亲共同的朋友。一个星期天,我领着上幼儿园的儿子去看望父母,并带上了刚…  相似文献   

9.
《当代老年》杂志今年第3期发表了我的一首小令,并寄来样刊一份,使我有幸第一次捧读《当代老年》。展读《当代老年》,一股新风迎面扑来。我也接触过许多其它老年刊物,与其它老年刊物比起来,《当代老年》有自己的特色。这些特色是:(1)栏目名称突出一份爱心。杂志以“心”字命名,充分展示了编辑一心一意为老年朋友服务的赤胆忠心。  相似文献   

10.
唐宝民 《老年世界》2011,(10):15-15
每到冬天,满大街都是卖冰糖葫芦的,路边的小店里也放着冯晓泉那首熟悉的《冰糖葫芦》,这样的歌声,总能让我想起父亲,想起父亲的冰糖葫芦。  相似文献   

11.
我今年28岁,却和《老年人》杂志相伴近10年了。父亲1996年退休以后,订了一份《老年人》杂志,每期都是我代他从镇里领回来的。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刊物经过我的手,自然少不得先睹为快。《老年人》杂志的读者对象是老年人,但内容却很丰富,我和妻子都非常爱读。我喜欢刊载的诗  相似文献   

12.
周啟瑜 《中外书摘》2009,(12):12-16
我的父亲周绍良(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佛教学会副会长)去世已几年了,而我对他的思念却日益强烈。父亲一生做人行事极为低调,即使对子女也绝口不提自己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清明节那天,我从县城回到乡下给父亲扫墓。在这万物生长的时节,父亲的坟前墓后的山花竞开,姹紫嫣红,山底的两股清泉潺潺地唱着歌谣。父亲安然地躺在这里,不说是什么仙境,也称得上是一块福地了。在父亲的坟前,我插上香烛,点燃鞭炮,深深地鞠了三个躬。此时此刻,回想起父亲生前的音容笑貌,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往事历历在目,一份对父亲的忏悔不禁涌上心头。童年,我家只有3口人。父亲是个裁缝,农闲时做手艺,农忙时则要承担田里的农事,他一年到头操持一家人的生计,自是非常辛苦。因而,也就要我学着做一些活。一年春天…  相似文献   

14.
力里 《老年世界》2006,(20):46-46
《老年世界》编辑部: 《老年世界》伴随我父亲走完了人生旅途最后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父亲走后,《老年世界》移到了我的手里。《老年世界》是亲人、教师、朋友。是呵护健康的保护神,是延续生命的天使。  相似文献   

15.
书画     
王志民 《老年世界》2011,(23):33-33
《老年世界》2011年13期发表了我纪念父亲王威的文章“父亲的戍疆岁月”,时年又值父亲诞辰百周年纪念,为此,我以诗明志,深表对父亲的怀念。  相似文献   

16.
罗继军 《金色年华》2011,(12):19-19
大学毕业那年,父亲求亲告友,在家乡小城给我找了份他认为蛮体面的工作,我却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决定到外面闯一闯。那晚,我和父亲深谈,描绘自己的理想抱负。父亲说我心比天高,母亲则在一旁抹眼泪,都苦口婆心地劝我留下。  相似文献   

17.
彭德新 《老年人》2005,(6):42-42
3年前母亲去世,由于我和妻子工作都忙,不能每天陪伴父亲。接他来住,他又不习惯。父亲一人在家,甚是孤独。于是,我给他置渔具,要他外出垂钓散心;给他买棋牌,要他约人玩乐解闷;还给他订了三五种报刊,让他打发时间。父亲最喜欢的是读《老年人》杂志。他说,《老年人》杂志办得实在,有品位,  相似文献   

18.
我的父亲     
<正>都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我相信。都说百年的缘分才修来一世的亲缘,我也相信。父亲是爱抽烟的,与琦君《油鼻子与父亲的旱烟筒》文中的父亲一样。小时候,我看到父亲鼻孔中会冒烟十分好奇,便问道:"爸爸,你的鼻子是烟囱吗?"父亲笑着摇摇头,慢慢吸一口烟,吐出一串圆圆的圈圈,可爱极了。我伸手去抓,可怎么也抓不到,只能眼睁睁地  相似文献   

19.
一生的欠条     
大学毕业那年,父亲求亲告友,在家乡小城给我找了份他认为蛮体面的工作,我却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决定到外面闽一闽。那晚,我和父亲深谈。描绘自己的理想抱负。父亲说我心比天高,母亲则在一旁抹眼泪,都苦口婆心地劝我留下。我却冥顽不化,非要“走出去”。  相似文献   

20.
战地断鸿     
今夜我在灯下想着父亲。 在灯下,我翻阅《滇西抗日血战纪实》,想起抗战后期,父亲在五十四军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的经历,又在一段段硝烟文字中看到他当连长时的身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