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有劳 《现代妇女》2013,(11):115-115
思想理论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信仰教育。信仰教育应包括基础知识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与传播马克恩主义基本知识相结合,但单纯的知识传播并不能真正完成信仰教育的任务。本文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为背景,探索资助与育人两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21世纪随着全球一体化新经济形势的发展,各种思想文化思潮之间的较量更为激烈,对于我国广大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民族整体素质将是更大的挑战和考验。这就要求我们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强调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的同时,从价值层面上不失时机地推进信仰、信心的价值目标工程。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信念、确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是当代青年价值目标工程的必修课。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如果没有精神信仰,就没有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就不可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壮大。衡量一个民族的最重要的指标,就看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内经济改革不断深入.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怀疑,出现了信仰危机。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开展实践教育,构建网络信仰教育,形成信仰教育环境,重视自我教育,使大学生主流信仰得到回归。最终确立马克思主流信仰。  相似文献   

4.
信仰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现象,其表现为人们对某种思想、主义的信奉和遵循。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于心的更高层次。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坚定直接影响着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因此,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问题应引起社会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如何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促进其全面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最为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冯麒颖 《现代妇女》2014,(12):I0106-I0106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其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随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其不断被民族化并且用于指导中国革命。李大钊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最宝贵的经验,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更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坚定政治理念、强化理论修养、提升精神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迎来新挑战、新机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全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新挑战、新机遇的基础上,以提升理论传播有效性,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人心为目标,进行传播新路径探寻。  相似文献   

7.
新的时代创造新的信仰。方志敏用一生的赤诚热血点燃了其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并借助中国文化、红色文化、马列主义的优秀基因共同汇聚成赣东北儿女的纯真信仰。如何克服传播中显现的面源性、革命性、先进性问题成为方志敏精神传播的现实难题。纵观全局,弘扬方志敏精神必须将政府力量、社会力量、群众力量拧成一股绳,从文化战略、地方规划和未来信仰三个方面出发,使其成为我们信仰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高校肩负着培养马克思主义青年的重要使命,需要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途径。高校以"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通过物质场源、文化场源、人际场源和个体知觉场源的共同作用,发挥心理场的作用,构建有效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完整理性的理论学说,而且是一种科学的信仰,属于文化意识形态范畴。具有文化性的人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文化因素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文化本质角度还是文化价值角度,马克思主义信仰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0.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构成人类赖以生活的基本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中国的主流信仰和精神动力,激励中国人民走出战争的雾霾,走向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走向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目前,在社会转型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信仰却在国内遭遇危机,原因是多方面的,重塑也势在必行。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内涵、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原因、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塑途径这四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曾指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信仰对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意义。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更应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个整体,政治维度是其最显著的部分。因此,本文以政治维度为着眼点,探讨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知、认同以及践行状况,从而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对策,以期促进大学生更好地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和首要的观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容和含义,有助于人类更好地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本文叙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容,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与了解,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价值,使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更好地为人们服务,发挥它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冯旺舟  凡露 《现代交际》2023,(5):106-114+124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精神产物,与高校思政课信仰教育价值目标有高度契合性。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信仰教育要做到以理服人、知行合一,实现翻转课堂,实现润物细无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信仰教育要做到精准式滴灌与内涵式发展,增强融入的高度、深度、力度和广度,激发高校学生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迎接机遇和挑战,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动力和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4.
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对于佛教徒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信仰和与之相应的一整套价值观念的植入,是一个完整、微妙而成功的传播过程,首先得益于佛经禅理本身的价值魅力,同时也与其传播机制有关。比如,释迦牟尼本身偶像感召力,讲究单纯概念的植入,以及佛教平民化传播外化成的一套表意符号都为佛教信仰的深入传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民生问题是一个价值关系范畴和社会历史范畴,研究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类社会现实生活最为基本的精神支柱,它不仅作为一种理论以存在性概念存在于社会现实生活世界,而且还始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历史过程中,是当今社会最为现实的实践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发展和改革中起到积极有效的科学指导性作用,对我国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处在结构性改革攻坚克难时期,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转型的关键性时期,转型时期的中国正面临着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与现实性问题,各种矛盾日益凸显。因此,新时期,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捍卫马克思主义本真精神,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成为新时期我国当前全面进行深化改革中最为迫切的现实性任务。本文主要从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产生的问题原因、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对策研究解决方式三方面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泛阿拉伯主义萌芽于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主张阿拉伯人是一个民族共同体,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独立的阿拉伯国家。本文简要论述了泛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伊拉克和泛阿拉伯主义的关系;伊拉克复兴党的泛阿拉伯主义实践,最后分析了伊拉克在历史上长期成为泛阿拉伯主义民族中心和泛阿拉伯主义在伊拉克恒久不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次会议,澳门教育暨青年司青年厅选择了一个十分好的主题:青年社团理论和实践。这个主题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教育、心理学家贝弗里奇说.“一个好的选题.意味着或者暗示着它有一个满意的答案”.会议的成功再次证实了这句名言。澳、港、穗、沪四地.青年社团的出现和发育都比较早,已有一段时间的发展过程。目前,由于社会急速变化的驱动,四地的青年社团都进入于一个新的发展期,共同的实践向理论研究提出了要求,要求我们共同作出全方位的、整体的理性思考;同时,由于四地的文化差异、发展背景和特点不尽相同,青年社团的…  相似文献   

19.
"95后"青年的评论折射出多元并存与一元主导之间的冲突、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的冲突以及信仰强化目标与信仰缺失现状之间的矛盾。两者的碰撞使多元价值取向削弱了主导价值观的影响力,并从渠道、内容、价值理念三个层面共同对其进行消解。两者的协调方案亦应从渠道、内容、价值理念三个层面进行设计,实现"95后"青年与国家社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代的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因此他们的思想及信仰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全面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的实现与否。因此,为了培养青年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必须努力确保他们在走向社会时树立起正确的信念,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