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最近在报端连续看到两篇谈论文史关系的文章,其中都引用了“文胜质则史”这句话,借以强调“文史不分家”,治史必须习文,或说明文人修史,天经地义。这样的理解未免有望文生义之嫌。 “文胜质则史”,语出《论语·雍也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对于这段话,历代注家的理解大体相同:一个人须有文有质。如果质朴胜过文采,就象个乡下人,显得鄙略而粗野;如果文采胜过质朴,又象个修史的,未免虚浮而  相似文献   

2.
文质     
正"文质"一词既可作为文论范畴的概念,也可作为审美范畴的概念。在先秦美学思想中,文与质涉及现实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刘勰在《文心雕龙——〈通变〉》中所论的"文质"史观是源于先秦儒家规范,泛指文风的华丽与质朴。将这一概念移植到编辑  相似文献   

3.
“古今以智相积,而我生其后,考古所以决今,然不可泥古也。”“生今之世,承诸圣之表章,经群英之辨难,我得以坐集千古之智,折中其间,岂不幸乎!” 方以智《通雅》卷首之一,《考古通说》 一、广义的“文化”与狭义的“文化” “文化”,既是中国古已有之的概念,又是一个近代引入的外来词汇。 早在先秦,“文”、“文化”等字样已屡见于各种典籍。《论语·学而》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里的“文”指道艺,即诗书礼乐之类;《论语·雍也》又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谓,自然形态胜于人为形态的谓之“野”,  相似文献   

4.
在《孔子语言观概论》(上)一文中,我分析了孔子的语言观有尚质的一面(“辞,达而已矣),又有尚文的一面(“言之不文,行而不远”)。那么,人们可能要问,孔子既尚质又尚文,岂不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其实不然。孔子语言观中这两个貌似抵牾的方面,在他另一个重要的观点——“文质彬彬”里取得了和谐的统一。 一 论兼善:文质彬彬 《论语·雍也》云:“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中,“质”指质朴,“文”指文采。“野”指粗糙,“史”指浮华。史原指史官,朱熹《论语集注》:“史,掌文书,多闻习  相似文献   

5.
"文史分合"轨迹述论——兼评萧统、刘知几文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统和刘知几,生活时代略有前后,但皆欲分清文史.萧统对问题的处理比较简单,他在自己主持编撰的<文选>中将史著一律逐出并仅于<序>中作出解释而已.刘知几面对林林总总的有关著作,坚持"文史之分",但又看到许多著作的性质存在着"文史难分"的客观现象.于是他把所谓"偏记小说"分门别类,根据不同内容,给予不同评价,使得这些作品取得了某种存在的合法性.刘知几面对文史难分的局面,既坚持"分清",又不过于偏激绝对,这无疑是明智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培养高层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体会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真正繁荣与强大 ,不仅需要高度发达的自然科学 ,同时也需要高度发达的哲学社会科学 ;不仅需要抓好物质文明建设 ,同样也要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两者间的关系 ,恰如先哲所言“质”与“文”的关系。“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只有两个方面兼备才能算得上完美。正所谓“文犹质也 ,质犹文也” ,文与质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同等重要 ,缺一不可。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 2 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 ,我国自然科学及作为其主要实现形式的物质文明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它必然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及作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也取得辉煌的业绩。 2 0 0 1年江泽民同志在半年之内连续三次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2 0 0 4年 1月 5日中央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正是上述要求的具体体现 ,同时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契机。为深入学习、贯彻《意见》 ,我刊邀请部分著名专家学者和博士生导师等撰写了这组短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真正繁荣与强大 ,不仅需要高度发达的自然科学 ,同时也需要高度发达的哲学社会科学 ;不仅需要抓好物质文明建设 ,同样也要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两者间的关系 ,恰如先哲所言“质”与“文”的关系。“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只有两个方面兼备才能算得上完美。正所谓“文犹质也 ,质犹文也” ,文与质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同等重要 ,缺一不可。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 2 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 ,我国自然科学及作为其主要实现形式的物质文明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它必然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及作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也取得辉煌的业绩。 2 0 0 1年江泽民同志在半年之内连续三次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2 0 0 4年 1月 5日中央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正是上述要求的具体体现 ,同时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契机。为深入学习、贯彻《意见》 ,我刊邀请部分著名专家学者和博士生导师等撰写了这组短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真正繁荣与强大 ,不仅需要高度发达的自然科学 ,同时也需要高度发达的哲学社会科学 ;不仅需要抓好物质文明建设 ,同样也要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两者间的关系 ,恰如先哲所言“质”与“文”的关系。“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只有两个方面兼备才能算得上完美。正所谓“文犹质也 ,质犹文也” ,文与质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同等重要 ,缺一不可。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 2 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 ,我国自然科学及作为其主要实现形式的物质文明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它必然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及作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也取得辉煌的业绩。 2 0 0 1年江泽民同志在半年之内连续三次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2 0 0 4年 1月 5日中央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正是上述要求的具体体现 ,同时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契机。为深入学习、贯彻《意见》 ,我刊邀请部分著名专家学者和博士生导师等撰写了这组短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真正繁荣与强大 ,不仅需要高度发达的自然科学 ,同时也需要高度发达的哲学社会科学 ;不仅需要抓好物质文明建设 ,同样也要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两者间的关系 ,恰如先哲所言“质”与“文”的关系。“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只有两个方面兼备才能算得上完美。正所谓“文犹质也 ,质犹文也” ,文与质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同等重要 ,缺一不可。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 2 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 ,我国自然科学及作为其主要实现形式的物质文明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它必然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及作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也取得辉煌的业绩。 2 0 0 1年江泽民同志在半年之内连续三次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2 0 0 4年 1月 5日中央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正是上述要求的具体体现 ,同时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契机。为深入学习、贯彻《意见》 ,我刊邀请部分著名专家学者和博士生导师等撰写了这组短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真正繁荣与强大 ,不仅需要高度发达的自然科学 ,同时也需要高度发达的哲学社会科学 ;不仅需要抓好物质文明建设 ,同样也要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两者间的关系 ,恰如先哲所言“质”与“文”的关系。“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只有两个方面兼备才能算得上完美。正所谓“文犹质也 ,质犹文也” ,文与质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同等重要 ,缺一不可。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 2 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 ,我国自然科学及作为其主要实现形式的物质文明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它必然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及作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也取得辉煌的业绩。 2 0 0 1年江泽民同志在半年之内连续三次发表重要讲话 ,强调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2 0 0 4年 1月 5日中央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正是上述要求的具体体现 ,同时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契机。为深入学习、贯彻《意见》 ,我刊邀请部分著名专家学者和博士生导师等撰写了这组短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16—18世纪间西欧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激进思潮,这些思潮在西欧近代国家形成中均起过重要作用。我们习惯上较多地重视某些思潮,认为这些思潮起主导性的作用,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易于造成一些片面的认识。各种被认为非主流的激进思潮的传播和实践,同样在西欧近代国家形成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来看问题,我们才能真正认识西欧近代国家形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人道主义文学主题在工业题材创作中的表现,经历了从现代文坛到当代文坛的多重变化。这其中有两种走向值得关注:一是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潮的变迁,往往影响着人道主义主题的文学诠释;二是随着“文学即人学”的创作深化,随着工业环境变革中人的问题的凸现,人道主义文学主题的开掘,会不断地以日益丰富而独立的表现形态,逐步走向创作的自觉。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早期的科学活动中并行着物理-数学潮流和经验-实验潮流。牛顿在科学实践中统一了这两种潮流,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实验哲学思想。牛顿在从事数学研究的同时,逐渐确立了与自己的物理学研究相一致的科学实验观念。牛顿坚定的基于实验的确定性追求,其意图在于彻底抛弃以往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形而上学思辨倾向,也在于做出可检验的达到在数学上精确化的科学理论表述。这种追求,既是一种知识观意义上的根本变革,更是一种在方法论意义上对他的近代科学前辈方法论精神的扬弃。  相似文献   

14.
由于黄浩教授对以往和当下的文学生活的分析与概括都极其片面,所以其以此为基础的"以往的关于文学的理论看法和文学史观正在失去意义"的说法是偏颇的。如果为了"培植"自己所谓的"新理论",就对既存的理论横加指摘甚或把它们说得一钱不值,那绝对不是应有的学术态度——尤其在新理论"怀胎还只有一两个月的时候",更是如此。还须特别指出的是,黄浩教授在"经论"和"后论"中常表现出"彻底消解"的"理论勇气",但有时候,他彻底到连自己说出的话也给"消解掉"了。  相似文献   

15.
当今西方的设计,基本上是历经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产物,本文通过对此两大思潮的分析,说明在其背后存在着的一致性对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当代文艺学研究趋向与"语言学转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文艺学研究呈现出"向内转"和"向外拓"两种基本趋向,这两种趋向与20世纪西方"语言学转向"的两大变革有着深刻的关系."语言学转向"的第一个变革是从"自然语言观"到"符号任意性"的转移,第二变革是从"逻辑语言观"到"审美语言观"的变换.前者导致"诗学"与"语言学"的结合,后者导致"文学理论"与"文化理论"的相互渗透;前者把文学研究转向文学文本内部,后者把文学研究拓展为文化研究.如何在批判清理的基础上寻求语言研究和文化研究在文艺学研究中的有效结合,在当前显得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关系与相互信任关系是相辅相成和相互建构的。中国的东盟外交方针是"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这有助于中国—东盟实现繁荣、互利与共赢。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依存关系的加深也有助于彼此信任关系的不断深入,有助于形成新的地区认同感,中国与东盟关系已逐渐形成安全互信与经贸发展良性互动的积极态势。  相似文献   

18.
国内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体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观光农业旅游的高级形式。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的变化以及休闲农业旅游自身的特点和功能,休闲农业旅游将呈现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朝综合化、规模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另一种则是朝特色化、精致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我国在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产业时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加强管理、提高质量,走政府主导、村民参与,依靠科技进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语言哲学本体论受当代科学思潮、科学哲学思潮和社会科学思潮的影响,由传统思辨哲学的抽象绝对精神本体转向事实、经验现象本体。这种转向的三种趋向:经验实证的事实本体、意识现象客体和实践功用本体。这种转向给哲学提出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信息世界哲学本体新的研究方向,但也存在经验主义的局限性,必然走向辩证本体论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日常生活属于经验世界,审美艺术具有情感性、自由性、独特创新性、开放对话性、反思性等特征,属于非日常生活世界。审美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演变经历了3个阶段:融合—分离—再融合。3种层面的日常生活审美呈现,表现出日常生活和艺术融合的趋向。把审美精神内化为生活态度,才算真正实现日常生活审美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