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新时代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长德  钟海燕  龚贤 《民族学刊》2018,9(1):1-8, 95-97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放在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最优先位置,但目前民族地区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协调发展的“短板”所在,脱贫攻坚压力巨大,经济发展很不充分。因此,要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必须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做好创新的制度软环境与基础设施硬环境;经济支撑带、城市群、县乡经济各层级协调、协同发展;建立、落实绿色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在“一带一路”统领下,加强沿边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结合,构建我国沿边开放的新高地;注意发展中的公平与共享,做到经济建设共同参与,经济成果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2.
沿边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作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整体格局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经过数年精心运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所取得的成就与其所具有的潜力和肩负的使命之间,尚有相当的距离,不论是开放的深度、广度,还是对内地经济的拉动,还都显得非常单薄.同时,边境贸易难度越来越大,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也越来越清楚地暴露出来.面对这严峻的形势,本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沿边民族地区建立边境跨国经济合作区,作为推动沿边开放不断向更深层次发展的对外开放战略升级规划.进一步推动沿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易鑫  尹响  王思佳 《民族学刊》2021,12(12):38-49, 128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民族地区通过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云南、四川、广西、贵州、重庆、西藏等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区域,同时地理区位上具有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优势,因而研究西南民族地区融入南向“一带一路”经济走廊、促进其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基于上述西南六个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贸数据,分析了西南民族地区对外贸易的国别结构、商品结构和方式结构,并通过构建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西南民族地区南向开放的特征及其合作潜力,指出了其面临的主要风险,并建议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对外联通、加大特色商品出口和旅游产品开发、提升经济便利化程度,加快融入南向“一带一路”经济走廊。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沿边开放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家重点关注领域。在沿边开放政策扶持下,沿边民族地区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本文以云南省为研究案例,在较全面梳理国家沿边开放政策及云南省相关配套政策实施历程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对政策实施后沿边开放总体效果进行综合测度,运用实证分析法对沿边开放政策实施后所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进一步完善沿边开放政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广大民族地区与发达的东部地区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中央提出了经济发展向中西部倾斜的大政方针,我国民族地区,特别是沿边民族地区,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这一新的潮流中勇往直前。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振兴沿边民族地区经济的措施与对策,深入地分析了沿边民族地区封闭、半封闭的经济状况,提出了双向循环的关键是发展边境贸易  相似文献   

6.
论南昆铁路对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昆铁路大通道的建成,是西南民族地区交通史上的伟大壮举。它不仅记载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各族同胞发展现代交通事业的丰功伟绩,更为重要的是,南昆铁路的建成通车,为整个大西南民族地区开创了现代交通的大好形势,为构建大西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实践必将证明,开劈交通枢纽,扩大开放局面,促进西南民族地区市场经济发展,是一条从实际出发的成功道路。一、西南民族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分析西南诸省、区、市是我们伟大祖国众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既有世界屋脊的雄伟壮观,也有滇、桂秀美迷人的风…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声中,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正在稳步推进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滇中产业新区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发展的新风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8.
霍城县作为国道、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跨界铁路共同交汇的新疆北部沿边地区交通枢纽,这种独特的地缘区位优势为提升沿边开放,进出口加工和进出口贸易提供了极为优越和便利的平台.霍城县依托自身的地缘优势,积极发展边境贸易,探索出了一条西部边疆民族地区依托边境贸易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推动了各民族的共同进步与和谐发展,对新疆乃至整个西部边境民族地区都有一定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扩大开放使沿边那些偏僻荒远的地区一跃而为我国继沿海、沿江之后的第三条"黄金线".对于主要聚居在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这无疑是一次极好的契机,但同时又是一次明显的挑战.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是绵延4000多公里的喜马拉雅大山脉,聚居在这里的25万藏、门巴、珞巴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在沿边开放的大潮中,克服薄弱的基础条件及封闭、信息不灵等落后因素,很快迈出了可喜的开放步伐.纵观他们开拓性的工作,不由人不为之惊喜."亏本"请外商.喜马拉雅中段,中国与印度接壤处有一中断了33年之久的亚玛荣民间边贸点.亚玛荣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逐渐提到议事日程.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这不仅是我国政府迄今为止批准的唯一沿边开发开放区域规划,也标志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图们江区域的开发与开放,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以及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当地少数民族和沿边民族地区应以此为契机,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1.
略论大西南对外开放与跨境民族研究刘达成在国家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内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利用其毗邻边境的区位优势,积极向周边国家开放,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我国先行一步的沿海、沿江开放相呼应,愈来愈显示出它在全方位开放中的巨大...  相似文献   

12.
到沿边去1     
1992年初春,小平同志南巡,使世界再次注目古老东方的泱泱大国.人们的目光掠过高山、草原和沙漠,倾心中国茫茫22000多公里的边境线.因为那里正使中国出现没有"边界"的经济.神州大地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沿边热".本刊记者于去年夏秋之季,自东北、西北至西南,沿边而行,实地感受了沿边13个开放城市的汹涌大潮.要告诉您的只有一句话:到沿边去!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问题覃立勋(广西区人大民族委员会)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对夕开放有明显的进步。通过对外开放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原来是自给自足的经济逐步走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来;通过对外开放,引进了国外资金和技术,加速了民族地...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都突出了进一步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包括我国民族地区在内的各地区、各民族都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对社会、发展方面具有特点、特殊性的广大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来说,如何在沿边开放中实现全方位开放,如何加快经济体制、教育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进程,如何实现和加快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跟上全国改革和发展的时代步伐,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些都是需回答和解决的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仅就民族地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诸因素中的民族教育因素,谈些粗浅的看法,意在使人们认识到,民族教育发展因素是民族地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的、长远起作用的因素,全民关心、重视教育,才能保证生产力的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博 《民族研究》2023,(4):47-61+136
跨境劳务试点工作的开展除了为我国西南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还促进了邻国劳动力的合理分配,为我国的和平发展做出了贡献。值得注意的是,来华劳工的工作流动性极高,崇左七成越南籍劳工每月至少离职一次,增加了沿边地区跨境劳务系统和边境秩序的不稳定性。本文基于2019年广西崇左市的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登记数据,结合实地访谈数据,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和卡普兰-迈耶生存曲线方法,从文化、经济、政策三个维度分析广西崇左越南籍劳工离职率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来源地为邻近崇左的越南七省、文化相似度较高的越南劳工离职风险比越南中南部来华劳工低26.5%;从事制造业的跨境劳工离职风险较砍蔗业高两成、较其他以非正式雇佣为主的行业低两成;受有效期仅一个月的务工证影响,跨境劳工每隔30天的离职风险都会大幅提升。为保障长期和平发展,建议采取以下策略提高跨境劳工的工作稳定性:鼓励跨境民族成员从事跨境劳务中介行业,进一步发挥文化相似性的作用;政企协同培养适合制造业的跨境劳工,为沿边地区经济长期发展提供劳动力基础;适当放宽务工证相关政策,转为采用数字政务、多方协同等方法加强跨境劳工管理。  相似文献   

16.
非传统安全问题作为后冷战时期影响各国稳定的新变量,正逐渐成为制约云南沿边地区发展与和谐民族关系构建的障碍性因素之一。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梳理了非传统安全问题与"三和理论"视阀下沿边民族工作的亲和性,然后阐述了云南沿边民族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聚焦于艾滋病传播、国外宗教渗透、邪教传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等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随着苗疆走廊的开辟,大量汉族人群涌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并逐渐与当地少数民族融合,促进了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的交融。从西南民族舞蹈文化的相互交融来看,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受汉文化影响的西南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二是受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影响的汉族舞蹈文化,三是表达汉族与西南少数民族共有历史或故事的舞蹈文化。西南地区民族舞蹈文化的交融性客观体现了西南地区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与文化特征。西南地区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宁夏部分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成果获奖(本刊通讯联络员讯)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一批有关回族、伊斯兰教研究的科研成果在区内外获奖。1991年,《回族史论稿》(杨怀中)获全国首届民族图书三等奖。1992年,《中国西北地区开发与向西开放》(余振贵)获国家“五...  相似文献   

19.
沿边地区的有效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跨界互惠基于跨界边民之间的纽带关系,源于边民的内在需求,是一种跨越边界的特殊社会性表达,承载着跨越边界的人文关怀。广西河洲村边民通过互市立足沿边地区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发展条件等,重视“能力人”及其能力培育的自我能力建设实践,可为全国、区域乃至全球沿边地区有效治理及跨界互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西南民族杂居地和聚居地藏、彝、傣、苗族8-15岁儿童智力发展的比较研究蔡笑岳,丁念友本研究运用瑞文测验(CRT),对360名生活于西南民族杂居地和聚居地的藏、彝、傣、苗4个少数民族8-15岁儿童的智力状况进行了测量与考察。研究发现,(1)4个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