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律疏议》"律疏"引礼入律,阐发律意,疏解律文律注,使儒家宗法伦理、等级思想融贯唐律之中,最终完成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它丰富了律文的内容及法理色彩,建立起了一个律学的体系,从而使中国古代律学达到了最高的水平,体现了中国古代律学的精华;同时,"律疏"又贯通律内不同篇、卷、条、款项,使之更加协调,并恰当调整律、令、格、式等不同法律形式之间的关系。"律疏"的这种律学功能是《唐律疏议》成为一部影响深远的律学巨著的重要因素。理会《唐律疏议》"律疏"的律学意义,实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法律的特质与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2.
"陕派律学"是中国法律古今交替时期出现的律学派别,其时代特征是,司法经验丰富,传统律学知识精湛。其代表人物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们的"经验"和"理论",是传统法律文化的宝贵资源。《陕派律学家事迹纪年考证》一书,以合谱的形式填补了陕派兼豫派律学人物研究资料缺乏的问题。该书展示了清末律学人物的生平经历、人生遭际、交往、品性、学术文章等,展现了传统律学从出现到消亡的过程,也能感受到在传统法到现代法的重大转型中律学家们的不同立场,这些对于理解近代中国法律转型极具重要意义。回顾中国法律走过的近百年历史,其中的经验与智慧是可以汲取的。  相似文献   

3.
魏晋法律体例的变化与学术风气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法律在形式即体例方面具有浓重的名理学化、玄学化色彩。当时舍具体、重抽象的学术风气,名理学“循名责实”的特点,玄学重视理论辨析、抽象思维的风格,对法律制定产生了深刻影响。具有刑法总则性质的《刑名律》、《法例律》的出现,以及对律目篇章的调整和析分,更是当时学术风气的直接产物。因此,名理学和玄学是推动魏晋法律新体例确立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4.
王明德是清代扬州著名法学家,著有<读律佩觽>八卷.他的法律思想主要体现为在价值层面提出律学是"法天"之学,重视法律的社会作用,倡导对法律的信念.在规范层面注重对法律文本的规范研究,总结归纳出"读律八法"以及"律母"、"律眼".这些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晚清四大家之一的郑文焯词学成就极高,其词学建树涉及批评理论、词律理论及词籍校勘理论.词学批评方面他继承常州派词学,而又有所拓展,主张清空寄托;词律上力纠词坛之偏,强调声律艺术与思想内容的结合;词籍校勘方面提出校词、实证与领悟相贯通等方法.郑文焯不仅在晚清民初词坛享有盛誉,在中国词学史上亦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金霞  李传军 《南都学坛》2004,24(2):23-27
魏晋南朝时期由于家族伦理与孝治思想的发展、妇女地位的提高以及人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妇女免坐创造了适宜的社会条件 ,使法律的轻省化成为魏晋南朝时期刑律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也使妇女的法律地位在魏晋南朝时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南宋后期诗坛存在着两种诗学取向,一是尊崇古体,一是推崇律体。前者尊汉魏晋传统,后者崇唐诗传统。朱熹尊汉魏晋古诗传统,贬斥唐律,而于唐代律诗中又肯定体现古诗精神的王维、韦应物作品;叶适则崇律、崇唐诗传统。在晚宋,以上两种取向之间既紧张又融合,出现了古诗宗汉魏晋、近体学唐的分体取法趋向,对明清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逻辑作为英文logic的音译词首先由严复介绍到中国,同时严复还用"名学"来称呼它。但实际生活中的逻辑远比有名辩之学称谓的形式逻辑来得广泛。可以以现实生活中活的逻辑来充实形式逻辑的不足,在理论领域提出实用逻辑及其诸范畴。实用逻辑范式总是与一件事情、一项工程的流程紧密结合在一起,涵盖了判断、操作、补救三个阶段,遵循自我律、戒律、补救律三大定律。实用逻辑三定律已经由各国宪法与法律普遍采用,为人类文明奠定了坚实的逻辑基础,同时也能检证出很多原则原理、知识体系、工程策划、政策法律的缺陷与不足,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港台著名学者牟宗三先生的提示为参照,简要论述了中国文化哲学发展的大开大合大律和基本模式.其中由先秦两汉之后的魏晋到宋明为主要面对并消化、吸收道佛(主要是佛)的大开合,自明末至今为主要面对并消化吸收西方异体文化哲学的新一轮大开合.这新一轮大开合任务异常艰巨且存在变数,至今尚远未完成.还论及大开大合大律与文化全球化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汉初至清末,传统中国的律学经历了两千年的演进过程。律学兴起与衰落的原因,可以在法家三期论的理论框架下予以透视。在法家第一期,当法家学说从显学转为潜学之际,律学开始兴起。清朝末年,随着新战国时代的来临,法家第二期随之兴起,律学则随之走向衰落与终结。立足于法家第三期所形成的距离感,回望律学的兴起与衰微,可以较好地解释律学、法家学说与法学的关系:律学是法家学说一个局部的技术化表达;律学可以对应于法学领域内的一个分支,那就是刑法解释学;法家学说与法学只有少量的交叉,多数内容是各行其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