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网络对案件庭审进行实时文图报道的微博直播庭审,被喻为“新媒体时代司法公开的又一扇门和窗”,从亮相之日起就被寄予厚望。然而,微博直播庭审的发展与公众的期望相差甚远,正从“星火之势”陷入“后劲不足”之困境。究其根源所在,微博直播庭审虽有助于推进司法公开、促进公正司法,但也不可避免地对司法权威提出了严峻挑战。以规范化建设为视角,探索建立微博直播庭审制度:明确直播主体资格、界定直播案件范围、规制庭审直播内容、建立配套保障机制,为推进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提供一种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如何实现司法公信力这一问题,理论界、实务界已有诸多有益的探讨。但是,随着微博在信息传递、互动交流等方面的优势日益显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民法院开设官方微博的背景下,司法公信力的实现路径无疑将与以往有别。文章从司法公信力的含义出发,探究司法公信力的实现标准,分析法院微博的运行现状,提出在微博问政下司法公信力的实现路径。由于目前法院微博在运作、管理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其在司法公信力实现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智慧法院是数智时代科技运用与法院传统业务进行交融后应运而生的新型样态。扫描一下现实情况,智慧法院存在着一定的伦理风险:技术运用容易导致司法公平风险,诱发司法公正风险,并滋生司法公开风险。针对三类问题,提出宣教符合时代价值的技术伦理观念、制定智慧法院技术伦理的政策和规范、开发合乎伦理规范的智慧法院应用程序三条有针对性的化解进路。  相似文献   

4.
合议庭少数意见之公开理论与公开方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议庭少数意见是未被判决主文采纳的判决理由,理论上具有可公开性。公开合议庭少数意见是司法公开的自然内容,我国可以公开合议庭少数意见。但在我国地方司法水平和社会司法人文环境差异甚大的情况下,宜采用法院自行规定与当事人申请并行的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司法领域对于新的信息传播技术的应用正在深刻影响着司法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其中法官对于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充满期待,对于推动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目标的实现都是难得的机遇.本文针对作为司法公开"受众"之一的"法官"群体的新媒介接触与信息传播状况展开研究,发现新的信息传播技术与法官"赋权"效应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也是动态的.新的传播技术在法官获取更多社会资源、推动法律的完善,以及判决的法律与社会效果的结合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在"同案同判"目标的追求中"赋权"问题却存在复杂性.与此同时,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对法官的"赋权"也面临现实困境.因此,从理念升级和加强制度建设两个层面强化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对法官的"赋权"效应,成为实现司法公开与司法公正良性互动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时代司法领域对于新的信息传播技术的应用正在深刻影响着司法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其中法官对于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充满期待,对于推动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目标的实现都是难得的机遇.本文针对作为司法公开"受众"之一的"法官"群体的新媒介接触与信息传播状况展开研究,发现新的信息传播技术与法官"赋权"效应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也是动态的.新的传播技术在法官获取更多社会资源、推动法律的完善,以及判决的法律与社会效果的结合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在"同案同判"目标的追求中"赋权"问题却存在复杂性.与此同时,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对法官的"赋权"也面临现实困境.因此,从理念升级和加强制度建设两个层面强化新的信息传播技术对法官的"赋权"效应,成为实现司法公开与司法公正良性互动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法院审判活动的不断公开,媒体舆论开始不断的进入法院并在促进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媒体舆论的力量被视为一种独特的力量,体现着新闻自由权,但媒体监督司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新闻自由与公正、独立审判之间的平衡难以把握.  相似文献   

8.
国际组织、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正密切关注着信息公开法制的发展,司法信息公开法制的建立已成为世界潮流。中国虽然已颁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有关的法律信息公开却没有纳入其中,我国的审判权的行使仍不是十分透明,缺乏对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司法信息知悉权、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力、法律监督权力的制度保障。本文认为我国亟待建立司法信息公开制度,明确规定法院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均应公开,同时规定衡平性的限制性条款。  相似文献   

9.
当前司法透明评估仍面临着主客观指标失衡、评估方法与技术局限以及评估结果存在实效限度等疑义,如吴兴法院司法透明指数实验即存在抽样小样本数据测量误差、司法条数据限制、不同数据间信息整合度低、难以有效挖掘司法数据背后所蕴藏的运行规律及价值信息等问题。大数据时代给以司法透明指数为代表的量化法治评估实践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大数据的巨容量、快速度、多样性、价值性等特征能够解释司法运行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内在关联,辅助于决策分析和未来指令型规划。大数据时代司法透明指数面临着思维变革、社会变革和方法论格局变革,一方面既需要回应民众的司法诉求,实现司法公开与司法公正的动态平衡;另一方面应当厘清司法公开的社会机理,优化司法实施成效和决策水平。同时也需保持谨慎而谦抑的态度,洞悉大数据时代司法透明评估的理论限度与现实需求,提升智能化管理的实效,增进民众的法治获得感。  相似文献   

10.
微博民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障刑事司法的公开透明,民意的及时有效表达可以促进刑事司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微博民意对于刑事司法公正也存在一定消极影响,比如,微博民意可能会侵犯公民隐私、干扰侦办程序、妨碍审判公正、损害司法权威等。合理的公众参与则是平衡微博民意与刑事司法公正的关键。实现微博民意与刑事司法公正之间的良性互动,应当完善民意甄别机制、人民陪审制度、庭审公开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法治国家普遍将司法公开作为一项宪法原则予以确立。该原则蕴涵着深厚的宪法价值,体现出对基本人权的保障和社会正义的追求,因此在世界性人权公约中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我国学术界、司法界对司法公开原则的认知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司法实践以狭义的司法公开为基础,尚需进一步充实内涵。实现司法公开主要应从建立立体化司法公开模式、加强司法公开立法、以立法统一法院信息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司法与媒体沟通机制等方面进行审慎的考虑。  相似文献   

12.
微博的广泛应用,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道德观念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其信息产生的便捷化、传播内容的多样化、信息传播的迅速化、信息主体的个性化和沟通平台的社会化等特征,使利用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同时,微博是把双刃剑,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可能释放出各种负面效应。有效地消解这些负面效应,才能实现微博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提出“司法公开”的口号已有很多年了,国内外关于司法公开问题的研究也比比皆是,已经达到了相对成熟的程度。然而,就关于法院案卷的副卷公开问题,研究者却是少之又少。副卷制度的存在,在给司法活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诱发了法院通过上下级领导请示“暗箱”操纵审判结果,或其它机关不当干预司法等现象,破坏司法公正和权威。而副卷制度的存在,形成了巨大“保护伞”,并将这些行为彻底地掩盖起来。因此,副卷制度所衍生出的问题亟需人们深刻反思。随着我国“司法公开”的不断推进,及时发现副卷制度的弊病,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造,有助于确保司法真正地在阳光下运行,提升司法运行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4.
微博作为一个爆炸式传播信息的社会化媒体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掌握微博信息的扩散规律可以对不良信息传播进行有效监管。本文采用易感者、传染者及免疫者(SIR)模型将微博用户分成未转发用户、已转发用户和已淹没用户三类,成功模拟了微博用户的转发行为。通过Matlab仿真得到微博信息扩散过程的曲线,发现了微博中信息扩散的主要规律。基于仿真结果的分析,对微博管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政务微博迅猛发展,是创新社会管理一种有益探索.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政务微博发展经验,针对政务微博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应用,提出三点建议:通过政务微博进行网络舆情监测,实现源头治理;通过政务微博的互动功能,实现动态管理;整合政务微博,网上网下配合,实现突发事件的有效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16.
微博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新型网络媒介,开启了一个公民表达自我的全新时代.但我国在有关微博言论规制的立法上还有不少空白和缺陷,在处理微博言论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时引发了不少争议.因此本文从法制建设的角度出发,分析当前微博发展所处及所需的法律环境,并就国家如何加强立法,以规制微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机构微博三级社会关系网络形成机理的同时,以腾讯商学院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机构微博关系网络的特征,即偶像数和粉丝数的增长呈现S型曲线特征;以机构微博为核心的网络出度少而精、入度多而广;不同机构出度和入度指向均具有相似性。针对商学院机构微博社会关系网络特征,进而提出了机构微博未来发展建议,即通过事件打破S型曲线的自然上限壁垒;通过参考标杆机构实现价值飞跃;通过识别关键人物实现网络延伸。  相似文献   

18.
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对审判公开与保守审判工作秘密没有明确的界定,致使中国在加入WTO后,人民法院依法进行的司法审判活动,受到了国际条约的挑战。因此,现今的法院工作应当秉着审判公务信息公开原则与保守审判工作秘密原则,把握好公开与保密的关系,来切实贯彻国际透明度原则,以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样本微博评论的分析,发现微博评论中一些观点的形成是基于长期记忆而非该条微博的具体事实,研究还发现微博中的言论跟帖并非完全是网民科学认知的理性表达,绝大多数评论内容不仅有情绪化倾向,而且具有调侃、娱乐以及率性、随意的倾向.本研究的另一个发现是评论者在微博评论中的立场表达与该微博用户是否实名、是否加“V”关联度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