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融资结构对公司的治理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立足于融资结构与管理者激励约束之间的关系,讨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特点以及对管理者激励约束的影响,并从优化融资结构加强对上市公司管理者的激励约束作用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公司治理框架下,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目标之一。现有的激励契约是否考虑社会责任激励因素,是考核高管激励有效性的重要方面。通过对我国上市银行数据的实证研究,检验公司社会责任履行度在高管激励契约中的作用。结果显示,社会责任履行度对我国商业银行高管激励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董事会规模和商业银行性质等公司治理因素在商业银行高管激励与社会责任履行度中也产生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有公司作为一个契约,不可能规定契约中每个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公司和经理长期竞争的压力是形成完备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力量.激励和约束经理的逻辑起点是董事会雇佣和解聘经理.经理的人力资本与其人身不可分离,经理必须享有与其业绩相称的剩余索取权.良法是约束经理的主要力量;充分反映力量对比关系的合同,章程,必要的监察、审计约束也不容忽视;完善的信用管理系统和理智规范的经理市场是约束经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管理者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操作者,对高等学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高等学校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不但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规范,还影响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目前高校激励约束机制的主要问题是激励不足、信息不对称,所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风险问责机制和高校管理信息披露制度、完善资本和人才市场是解决此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企业并购决策中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管理者行为角度出发,以沪深两市2002-2008年发生并购交易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的特征,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决策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决策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司治理水平与并购决策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内部资源丰富的企业更易实施并购决策.大股东持股比例适度、较高的独立董事比例与较好的并购决策相关.(2)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管理者过度自信既定的前提下,并购公告披露的具体并购原因的并购绩效下降也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出发,采取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公司治理与并购决策的关系进行考察.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并购决策正相关,公司治理中的股东会治理和监事会治理一方面直接遏制非理性的并购决策,另一方面通过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间接遏制非理性并购决策的发生,而董事会治理则与管理者过度自信和并购决策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2007-2010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对它的抑制作用。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过度投资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够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的企业过度投资。具体来说,公司治理因素中的董事会的独立性、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债权人和政府的干预能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的过度投资行为起到抑制作用,但行业竞争强度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企业中层管理者精神激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层管理者的人性需求角度分析了对中层管理者实行精神激励的重要性,并对中层管理者精神激励的实施进行了现实性分析,从整合中层管理者激励制度,实施中层管理者精神激励战略,构建多元化的精神激励网络,注重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结合效用等方面提出了实施和完善中层管理者精神激励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公司治理模式,目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这些方法对于认识和比较各种公司治理模式的长短得失是很有意义的,但它们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在现代公司中,由于管理者掌握着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因而有必要以管理者所受约束为标准划分公司治理模式的类型.考虑到管理者所受约束的实际情况,可将公司治理模式分为市场约束型、关系约束型、政府约束型和家族约束型等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的激励方式,能够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通过将管理者利益与股东利益趋同,使管理者们更努力地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目前,股权激励逐渐成为了业内人士广泛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研究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为上市公司制定股权激励措施提供参考,并为管理者的选择提供依据,基于2007—2012年实施股权激励的沪市上市公司2012年财务数据,从股权激励度(授予股权激励股数占当时总股本比例)的角度出发,分析其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在总体上优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股权激励度与公司绩效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公司绩效随股权激励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减、再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的中坚和脊梁,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内部激励和自我激励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关键问题.但现行企业在内部激励和调动员工自我激励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缺陷.结合相关激励理论,提出事业激励、目标激励、文化激励等建设性举措,完善企业中层管理者内部激励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需要激励双因素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50年代后期,管理学家郝兹伯格研究人的工作动机时,提出了“需要激励双因素理论”。他认为人的工作动机受两个方面的影响,其一是基本的生活需要;其二是激励因素。两个因素相比之下,激励因素是内在因素,是真正的激励动机之源。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需要激励双因素是一个护理管理者必须具备的管理技巧之一。在规章制度健全、量化管理的前提下,“需要激励双因素理论”是信号措施得以落实的奠基石。1正确处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间的关系护士长作为一个管理者,首先要理顺自己与护士间的关系。是受领导之托、群众推荐履行管理职责…  相似文献   

13.
资本结构优化对企业代理人有激励作用。股权和债务两种不同的金融契约对公司治理结构有不同的内在要求 ;融资方式的选择实质上就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选择。我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应充分发挥资本结构 (包括股权结构 )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近期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提炼了食品企业治理机制的双重任务、双重委托代理与股东优势三大特征,并构建了双重委托代理模型,探析对管理者的激励契约设计,并使用食品类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食品企业普遍建立了与财务绩效相联系的薪酬激励机制;政府监管机构尚未对食品企业建立与安全绩效相关的正向激励机制;股东优势的存在,会降低股东激励系数变化幅度,增大政府监管机构负向激励系数变化幅度。  相似文献   

15.
管理层约束与激励的 国际比较 现代企业制度的出现,使得所有者和管理者相互分离,职业管理者承担了科学决策、控制企业运行的职责。如何有效保障管理层的利益与所有者的利益相一致,从而促进公司治理研究的产生,其核心内容是管理层的约束与激励。 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代表的股份公司在上个世纪就已出现,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三个基本主体形成的公司治理结构早已存在,权力制衡机制运作成熟,并以“英美模式”、“德日模式”等形式被规律化地加以总结,公司治理应该是一个早有定论的课题。然而,80年代中期以後,…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从公司治理角度研究企业创新决策的影响因素.通过实证分析高管薪酬水平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探讨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在二者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薪酬激励能够促进企业创新,并且股权制衡能有效促进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创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但股权集中度在高管薪酬水平与企业创新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物流服务外包活动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合作双方所缔结的契约不能有效防范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致的各种风险因素。针对这个问题,本研究对物流服务外包过程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的不完全契约治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式契约条件下的激励水平相比,供应商在不完全契约条件下能够节省更多的激励成本。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中国上市公司2006-2010年数据,对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股票期权激励与公司投资决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股票期权激励与公司的投资决策具有内生性的决定关系,股票期权激励对长期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影响,公司的长期投资也反过来积极地影响股票期权激励。在控制相关影响因素及内生性问题下,通过引入股票期权的Vega,指出股价波动会增加高管人员股票期权的收益,减轻管理者对风险的厌恶,从而增加了他们对公司长远利益的追逐,增加了公司的长期投资。  相似文献   

19.
期权激励、财务欺诈与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期权在激励经理为股东利益努力工作的同时,也引诱其财务欺诈以便抬高股票价格.通过建立公司所有者、经理和投资者三方参与的博弈模型,可以看到,公司所有者提供的股权激励契约是一把双刃剑,而公开披露公司的欺诈行为会损害公司的潜在价值.外部监管可以降低公司欺诈水平,但间接地增加了欺诈的严重性.因此,在股权激励契约中,公司欺诈水平的降低有赖于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外部监管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企业可以看作是一组契约关系的连接,契约本身作为配置产权和分割租金的手段也是一个有效的治理工具.从契约的角度来看,治理机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明确契约关系的治理和弹性治理.对于明确契约关系的治理来说,治理效率就在于契约的有效履行;对于弹性治理来说,治理效率主要在于剩余权利的有效配置.因此,公司治理效率就可以理解为基于契约的履行效率和剩余权利配置效率基础上的企业契约主体之间的合作效率.由于契约条款很难得到不折不扣的履行,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也难以充分实现对称配置,因此,合作效率的提高还需要在契约履行和剩余权利合理配置基础上充分利用关系契约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