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区域经济转型的强大动因,以创新型科技人才为主的区域人才培养与开发尤显重要。本研究通过对江苏省南通市259份科技人才的问卷调查,发现南通市创新型科技人才呈现出专门技能突出、寻职模式双重化、注重工资待遇等极具地区特征的特点;针对科技人才开发环境的调查分析发现,工作受重视程度和工资待遇是营造南通市科技人才开发良性环境所急需重视的两大因素;培育本土人才、人才栽体升级与创新生态环境等举措将为区域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有效出路。  相似文献   

2.
青岛市创新型科技人才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青岛市创新型科技人才现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青岛市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在不断增加,人才结构和人才发展环境在不断优化,但是人才总量、高层次人才数量都有待提高,科技领军人才缺乏,人才结构有待改善。预计到2015年,青岛市创新型科技人才需求量较大的领域是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先进装备制造、交通运输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海洋科技、现代农业、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相似文献   

3.
全球经济与科技的一体化发展,促使创新型科技人才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正是由于美国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扶持政策、重视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育、多方引进创新型科技人才、投入巨额的科技研发经费、灵活多样的人才管理模式,才拥有世界领先的科技优势。美国在创新型人才管理方面的成功实践,对于中国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和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其核心在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开发。目前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总量、结构和质量方面存在密度低且高层次人才匮乏、分布不尽合理、绩效低和培养能力不足等问题。应实施强化引进机制、创新培养机制、健全流动机制和提高创新能力等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5.
女性科技人才是我国人才结构中的重要战略资源,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重要示范作用。通过对湖北省公共部门的女性科技人才调查,结合ASD成长模型分析,发现女性科技人才成长过程中存在适应阶段的制度系统的战略规划不足、选择阶段的技术系统的创新匮乏、发展阶段的环境塑造的缺失等问题。以改革创新为指导,通过优先将性别差异纳入开发科技人才决策中,优先创新女性人才机制,优先调整女性科技人才结构等来改善我国女性科技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环境,推进科技领域的性别平等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现有文献分析,从人才规模、人才流动、人才产出三个维度和经济竞争力、知识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和资源凝聚竞争力四个维度构建了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度量指标,并提出相关假设。通过量表设计、样本描述、信度和效度检验、指标体系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合江苏省调研的样本数据,分别构建了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度量指标,构建了创新型科技人才与区域核心竞争力相关性的结构方程模型,得出江苏省创新型科技人才对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度为0.75,验证相关假设,并围绕人才规模、人才流动和人才产出制定人才战略,以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科技人才的合理配置决定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以河北省2015—2020年11个地级市相关科技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区位熵测算了科技人才空间集聚水平,剖析了科技人才空间分布的内在机制,并探讨了影响河北省科技人才集聚的因素。结果表明:河北省总体科技水平较低,各地级市科技人才集聚程度偏低,暂未形成良好的集聚优势;科技人才集聚度呈现出中部地区相对较高、北部和南部地区相对较低的分布特征。河北省科技人才集聚的相对优势地区有5个,相对劣势地区有4个,绝对劣势地区有2个。科研环境是决定河北省科技人才集聚的关键性因素,R&D经费投入强度对河北省科技人才集聚的影响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建设是实现我国企业突破、产业转型并实现自主与创新的关键。文章分析了创新型科技人才集聚的效应体系,将集聚效应分为正向效应和负向效应两类,继而总结了创新型科技人才集聚效应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此,文章从人才流动机制、人才配置机制、人才使用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四个角度建立了创新型科技人才集聚提升机制。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的涵义,构建了由3个模块、7个要素和17个指标构成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线性综合评价方法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进行综合测度,详细分析了河北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的现状和问题,供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备创新能力是创新型人才的本质特征 ,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又有赖于创新教育。要进行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 ,就必须进行教育创新。创新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和环境以及德育等诸要素。要特别指出的是 ,在教育思想上 ,实现质量观由“知识中心论”向“素质中心论”的转变 ,实现人才观由“专才论”向“通才论”的转变 ,实现价值观由“文凭生存论”向“教育发展论”的转变至关重要。而在教育环境创新上 ,应该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 ,办学思路上产学研一体化 ,办学制度上教学管理的弹性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科技人才环境关系到人才的引进和保留,进而关系到城市的发展。运用前期开发的《青岛市科技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证研究,考察青岛市科技人才环境的现状,发现青岛市科技人才环境既有城市的开放程度较高、文明卫生状况较好、外资利用程度较高以及和谐的人际氛围等优势,也存在着交通拥挤、社会保障与医疗投入力度不大、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等劣势。青岛市优化科技人才环境应注重观念的转变和制度建设,加大公共投入,发挥科技园区作用,引导企业优化人才微观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2007年4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及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起主办的“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在杭州召开。本次会议的宗旨是:深化认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路径,把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这一关键,培育良好的创新氛围,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机制,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知识和人才支撑。会议围绕创新文化与创新机制、科技伦理与道德、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间的关联与作用、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与使用、面向自主创新的科教政策与管理等主题进行了主题…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影响其科技创新成果产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科技人才至关重要。借助结构方程理论,充分考虑地区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地区科技创新环境等因素,构建了科技人才聚集和科技创新产出关系的测量方程和结构方程。实证结果表明,虽然各种关系错综复杂,但科技人才聚集对于科技创新产出的正面影响被充分印证。并提出了进一步吸纳科技人才、形成科技人才聚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面对科技全球化的汹涌潮流及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有必要反思我国的科技人才战略。科技全球化对我国传统的科技创新人才战略与政策体系造成了冲击,同时也带来了科技人才利用全球化的良好机遇。从人才国际竞争和人力资源利用全球化的长远考虑,应重新建构与科技全球化相适应的科技人才战略方面。  相似文献   

15.
科技人才通过知识溢出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人才势差的存在是知识溢出的前提条件,消化吸收能力和投入水平决定了知识溢出量。科技人才拥有的科技要素通过技术溢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科技要素技术转移促进社会财富增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试论江泽民科技创新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十分重视科技创新,把它视为民族之魂.江泽民科技创新思想是一完整体系,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其中掌握先进科技知识和高新技术的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体制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聂荣臻在领导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和国防科技工作的具体实践中 ,对抓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做到红与专的统一、学以致用人尽其才、防止和克服科技人才培养使用上的“平均主义”、加紧培养青年科技工作者等重要思想 ,对此加以分析研究 ,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应用型本科大学的重要任务.纺织品设计大赛作为一种学科竞赛,在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参加此类大赛有利于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意志品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工程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知识经济要求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教育目的.这就需要建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措施是使"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跨学科、跨专业的具有宽厚科学理论的人才.同时,优化教育环境,创造自由、轻松、稳定并具有互激效应的创新氛围,用STS 指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使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从而在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知识的系统下,实现培养科技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发布,意味着我国在未来15年科技将面临着难巨的任务。而要实现《纲要》中的目标,需要从科技人才观念、用人机制、职称和成果评价机制、激励机制、流动机制和人才成长环境等方面来打造建设一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相适应的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