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包容性发展的内涵构建了由机会平等、生产性就业和可持续发展三个维度构成的"包容发展三角"的理论框架.根据约束条件构建了包容性发展指标体系,并依据此体系对世界42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包容性发展指数进行了测度.国际经验分析表明,包容性发展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且两者的互相作用可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中国在当前发展阶段应从促进机会平等、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强可持续性等方面提升经济发展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根本出路在于建设包容性城市。包容性城市有助于改变以往单纯依靠土地扩张和人口转移的"浅度城市化"模式,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促进社会融合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长三角地区在率先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一个战略性任务就是要转变传统城市化发展模式,率先建设符合"两型社会"基本要求,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包容性城市群目标。长三角地区建设包容性城市群,需要构造包容性产业结构与就业体系、包容性的收入分配制度、包容性的城市空间结构体系、包容性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等,从社会、经济、空间、制度等多维度,实现城市包容性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人民群众对健康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对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继续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包容性绿色发展跟踪调查(IGDS)2022年第二季度调查结果,对华南地区公共卫生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深圳市“两融合、一协同”整合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1+6”平台两个案例,构建一条建设包容性公共卫生体系的路径,分析目前构建包容性公共卫生体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背景下的基层治理:中国的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引起的社会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必然给基层社会的治理带来问题,从而引起基层治理的转型.过渡型社区的出现及城乡关系冲突的发生,使城镇化背景下的基层治理面临问题和挑战.以建设更具包容性的社区为目标,构建面向未来的基层治理新机制,是应对挑战、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包容性社会交往对于进一步提高个人生产力、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包容性社会交往应当具备多元性、开放性、接纳性、学习性和可持续性五个特征。当前,我国大学生在包容性社会交往方面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交往动机功利化、交往范围狭隘化、交往行为戏剧化以及交往方式简单化等方面。促进大学生包容性社会交往应当树立正确的大学生社会交往观,扩大大学生社会交往范围,培养大学生包容性社会交往能力,加强对大学生网络社会交往的监管,重视内含包容性社会交往理念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旅游房地产业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断升温,以及我国房地产市场投资和消费模式逐渐转变,海南旅游房地产发展正面临着产业转型与风险共存的考验.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引入包容性发展理念,构建出基于永续发展的包容性发展棱锥模型及其应遵循的“底—图关系”,旅游产业融合,“职、住、游”平衡最大化等几点原则,以弥补海南旅游房地产在土地开发、产业功能定位和空间规划方面的不足,总结出包容性发展棱锥模型对海南后现代旅游房地产开发的启示:注重土地开发过程中生态优先、旅游产业融合和实现多赢;应用基于高速铁路—公共交通导向的—体化立体综合土地使用模式;创造公平、宜居和高品质的旅游空间环境以及进一步完善旅游房地产规划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7.
论文基于包容性发展及城市化战略转型的背景,探讨包容性发展主旋律下中国新型城市化问题。论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探究了我国城市选择包容性发展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从发展理念、空间形态、社会整合、经济融合、制度重构等几方面提出中国城市包容性发展战略及城市化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学理澄明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经济发展理念具体形态的经济增长方式经历了从综合增长、全面增长、可持续增长再到包容性增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包容性增长"强调必要经济增长速度基础上的社会公平,公平与效率的"质"的统一,人民群众享有权利的实质性增长,社会建设的多维度展开,和平与发展、参与与共享的国际诉求,实现个人和社会在公平、正义、平等与效率基础上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包容性增长"是中国经济安全的战略需要,它有助于中国越过"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作为第六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东盟文化共生与包容性发展研讨会”于2013年9月15日至18日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举行,研讨会由贵州大学主办,东盟研究院承办。会议共邀请到来自东盟8个国家、韩国以及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七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围绕中国-东盟文化共生与包容性发展的深刻内涵、中国-东盟文化共生与包容性发展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意义、中国-东盟文化共生与包容性发展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充分、深入的交流讨论。通过研讨会,来自东南亚特别是来自东盟的学者与中国学者加强了交流、增进了理解、升华了友谊、收获了思想。  相似文献   

10.
包容性发展是包容性增长的自然延伸,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共同发展,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我国积极倡导包容性发展理念,实现包容性发展是中国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民生建设是包容性发展的题中之义,当代中国民生建设中尤其需要倡导包容性发展这一理念,正在实施的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已经把"包容性发展"作为新时期解决民生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特殊群体是高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高校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包容性发展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探究以包容性发展理念指导,坚持公平原则,积极构建大学生特殊群体教育援助体系,让每位学生获得同质同等的发展机会,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2.
自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快速建立起覆盖广泛的公共卫生体系,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医疗健康的需求。这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仅为中国经济建设积累了重要的人力资本基础,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包容性绿色发展跟踪调查组(IGDS)围绕包容性公共卫生体系展开的全国性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已建立起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公共卫生网络,医疗健康供给水平持续提升,得到民众的总体认可,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提升了我国人力资本水平。包容性公共卫生体系具有广泛性、均衡性、公益性特征,是我国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3.
包容性增长是指在注重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协调发展的和谐增长,其目的是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能共享发展的成果,让人民生活的更幸福、更有尊严。包容性增长与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一脉相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完善与升华,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包容性增长视角去审视足球职业化改革面临的改革目标定位不清、体制机制障碍、利益关系扭曲失衡、后备人才规模滞后、改革认识评价片面化等主要问题,研究发现深化改革应以转变发展方式为目标,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破除体制壁垒,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尊重多元利益诉求,强化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构,全面客观认识评价改革成绩和现存问题。  相似文献   

15.
包容性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参与、共享、公平是包容性发展理念的核心要点。"村改居"社区文化因其杂糅性、多元性和矛盾性特征,在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对政府、社区权力组织、社区其他机构和居民提出挑战和要求。结合包容性发展理念,坚持更加全面、更趋公平,同时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社区文化建设,对"村改居"社区自身发展和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后改革时代中国践行包容性增长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性增长是在对传统增长理论进行反思和批评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经历了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数量,到强调经济增长的后果和质量,最后到"包容性增长"概念提出的演进过程。包容性增长是相对于非包容性增长而言的,是基于"后改革时代"的主题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包容性增长是可持续增长、是共享增长、是全面增长、广泛增长、是安全增长、是平等增长。包容性增长意味着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是向谋求世界和谐转变,向均衡经济增长转变,向质量型经济增长转变,向资源节约型经济增长转变,向以人为本的经济增长转变。  相似文献   

17.
包容性增长:中国经济从量变向质变切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正当其时。包容性增长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中国经济、社会需要科学发展,需要"包容性增长",这很容易成为共识。因此,就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而言,关键是如何将这一概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与实践中。笔者认为,倡导包容性增长需去经济增长的GDP化;践行包容性增长,必须优先开发人力资本;强化包容性增长需要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包容性增长需要着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包容性增长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包容性增长需要始终追求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8.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全世界造成巨大的生命健康威胁和社会经济损失,也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政府部门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包容性绿色发展”课题组对西北地区公共卫生体系的调查数据,分析西北地区公共卫生体系现状,结果显示公众对所在地区幸福感、当地医疗水平、自己工作总体满意度以及当地经济未来发展预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对地区环境满意度、医疗工作人员廉洁自律认可度较高,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调研数据并结合地区特征,从抓基层、抓防控、抓服务、抓创新四个方面提出优化西北地区包容性公共卫生体系的意见和建议,为更好地优化西北乃至全国包容性公共卫生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到从单体城市向城市群(脉)发展转型的新阶段.“世界城市体系理论”与“网络城市理论”是当前中国城市群研究的两个热点领域.1996年以来,中国快速城市化阶段可以划分为城镇化为主的外延扩张时期和外延扩张与内涵发展相结合的城市集群发展时期.新时期,中国城市化改革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城市化发展的集群趋势不断强化;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核极的城市群辐射功能的有效发挥与示范效应成为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包容性诉求在城市改革目标中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关于城市包容性发展制度重构的文献脉络表明:定位包容性发展战略必须厘清各国包容性发展制度重构的路径依赖差异和摆脱依赖的侧重点差异。我国践行包容性发展战略面临多重制度瓶颈,亟需从政府绩效评价制度、财政税收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关键环节探索制度重构的路径选择和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