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1983年山东东部古国史学术讨论会上的部分论文摘要.山东东部,古代有优秀的部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受"万世一系皆源于黄帝",只有中原才是中华民族摇篮,夷人落后,无文化可谈的传统观念,即所谓"夷夏之防"的偏见的影响,文献对夷人历史文化记载甚少,杰出的东部文化被贬抑被埋没了,特别是山东东部莱夷文化和莱、纪、(已其)等等古国历史,人们知之甚少,有的至今还象谜一样不得确解.但是近些年来,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埋在地下的资料逐步被发掘出来,并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有的已开始研究出了一些成果.为了更好地组织力量,把考古和历史研究结合起来,尽快地揭开东部古族古国历史之谜,恢复历史的真实面貌,1983年夏山东省历史学会举行了山东东部古国史学术讨论会.会议收到论文十数篇,从考古和历史研究等方面对山东东部部分古国史和莱夷文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开拓性探讨,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披露了一些有重要价值的新资料.为了交流这些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山东东部古国史研究,我刊与《齐鲁学刊》决定同期分别刊登会议的部分论文,以期引起学术界更大关注,引出更多的新成果来.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治东夷与东夷文化的专著及论文时有问世者,虽撰述时所取角度不同,但认为东夷族非炎黄族、东夷文化与炎帝黄帝所从属的华夏文化亦非同源,而为一独立的文化体系之观点则比较一致。本文拟从纵的方面,即从东夷族活动的史的方面作些论述,指归在于探讨东夷文化在文献中泯灭之原因。才疏学浅,谬误之处望专家正之。一、释名与地望夷人,作为一个民族来说,泛指古代东方之人,但又别于古代的炎黄族。周时,立此称呼以马戎、狄、蛮比类,含有贬义。《周礼·职方氏》:“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大戴礼·千乘》:“东辟之民曰夷。”《说文》:“夷,东方之人也。”然周之前,夷字已在甲骨文中  相似文献   

3.
<正> 山东省历史学会于1982年3月30日至4月2日,在淄博市举行山东东部古国及东夷文化座谈会。参加会议的代表二十四人,就有关东夷文化和齐、莱、(己其)等古国历史诸问题,进行了座谈讨论。一、关于东夷文化问题。山东东部,古称东夷。东夷族创造了相当发达的古代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东夷族创造的。从地层叠压关系、共同的分布范围、陶器上一致的发展序列上可以看出二者的承继关系,说明它们是一个文化序列的两个发展阶段。这种文化在山东相当普遍,相当久远。上可追溯到大汶口文化以前,下直延续到商周之间,历史地位极为重要。它不仅是中原文化的补充,而  相似文献   

4.
史籍记载、历史学家研究、苗族心史传说及考古成果都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苗族源自古代东夷集团.东夷伏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东方文明.  相似文献   

5.
两周金文与莒史补孙敬明,徐鹏志莒为山东先秦东夷古国,其于春秋时期曾一度与齐、鲁形成鼎足三分的局面。对其历史的研究,不但对于探讨先秦时期中国东方濒海地区东夷文化的面貌与内涵,而且对于科学地认识当时古国族之间文化交流和互为影响的关系,以及对建立起山东古国...  相似文献   

6.
<正> 昆仑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境,有关它的地理位置,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它就是今日的昆仑山;也有人分别断定它是巴颜喀喇山、祁连山、岷山、泰山;还有的猜测它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印度境内。本人在《蓬莱、昆仑神话同源于东夷考》(《东岳论丛》1991年第1期)一文中,从总体上论述了昆仑神话所体现的东夷文化特征,认为它和蓬莱神话出自同一母体。至于昆仑的具体方位,却未暇考证。下面,从昆仑的地理位置上进一步证明,昆仑神话确实出自东夷,昆仑是古代东夷文化区的西限。  相似文献   

7.
<正> 山东省历史学会举办的山东东部古国史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7月23日至29日在黄县和长岛举行。与会代表34名。会议就莱夷、莱夷文化和莱、(巳其)、纪、齐、莒等东部古国历史进行了讨论。今将讨论的重点问题举要如下: 一、莱夷与莱夷文化问题。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古代有许多部族,人们总称之为东夷。其中居住在今胶东一带沿海的一支强大土著部族叫做莱夷。莱夷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在古东夷文化、甚至在中华民族古文化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但自周秦以来,受“万世一系源于黄帝”、“中原  相似文献   

8.
词史之作,建国之前有王易《词曲史》、刘毓盘《词史》。虽筚路蓝缕,功不可没,但毕竟是半个世纪前的旧作,在研究方法及所占有的资料等方面不免受到当时时代条件的限制。建国以来,词学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但至今未见一部词的通史问世,这无疑是一缺憾。现中年学者许宗元同志《中国词史》(黄山书社)的出版,填按补了这一空白,这是使人感到欣慰的。  相似文献   

9.
东夷文化与岭南民俗﹃封利是﹄刘付靖“封利是”是岭南地区粤语居民对“压岁钱”的特殊称谓,它上溯可至秦汉,甚至可早至古史传说中的舜虞封禅;其源流则与东夷文化相关。一、“利市钱”不是“封利是”的起源60年代初,《羊城晚报》曾对“封利是”风俗作过专门讨论。8...  相似文献   

10.
黄振南同志的新著《中法战争诸役考》出版了,这是我国中法战争史研究中的一件大事。我国的中法战争史研究,如果从已故邵循正先生的《中法越南关系始末》的出版(它标志着中法战争史成为近代史中一个独立的研究课题)算起,到现在已有60多年,研究情况可以作两方面的估计。一方面,这个研究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另一方面,这个研究还很不足。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能写出一本高水平综合性的中法战争全史,多年来没有出版过一本专题研究性论著,我们对这场战争的认识还远未透彻。现在《中法战争诸役考》问世,我们终于有了一本实实在在的专题…  相似文献   

11.
凤图腾东夷人及其文化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的东夷人应是中华民族先民的主干部分 ,有考古文物和历史文献为证。特别是以凤为图腾 (包括以各种鸟为子图腾 )的东夷人 ,他们创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 ,与关、陕龙图腾的周人文化融为一体后 ,形成了完整的中华民族大文化——华夏文明。今天 ,我们只称“龙的传人”不全面 ,比较确切地应称为“龙凤的传人”。  相似文献   

12.
自1995年张正明先生主编的《楚学文库》出版以后,学术界几乎一致认为有关楚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不会有太大的突破。而魏昌先生的新著《楚国史》的出版问世,却标志着楚国历史文化研究尚有新的领域可以开拓。这本由胡绳先生题写书名、武汉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的(楚国史),是一部优秀的楚国史教材,填补了我国楚史教学的空白。该书主要有以下特点:一、体例恰当。作为一本楚史教材,《楚国史》采用通史体例著述,从楚族的渊源,早期历史与文化写起,然后按照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的顺序,全面系统地叙述了楚国…  相似文献   

13.
栾丰实 《文史哲》2011,(5):211-214
刘敦愿先生1947年进入山东大学执教,1972年创建山东大学考古专业,1997年逝世于济南,毕生精力献给了他所钟爱的山东大学。先生生前长期担任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主任,曾兼任第一、二届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太平洋史学会理事、山东省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山东古国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农史学会顾问、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先生为山东大学考古专业的创建和早期发展,四处奔波,呕心沥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先生视学术为生命,爱事业胜过一切,勤奋严谨、精诚执著的治学态度,至今令后学感动。  相似文献   

14.
何光岳,1939年生,湖南岳阳县人。少年丧父,家庭贫苦。小学毕业后一直自学历史、地理及古典文学。1978年调至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古代史。已出版《南蛮源流史》、《百越源流史》、《楚源流史》、《楚灭国考》、《夏源流史》、《炎黄源流史》、《中原古国源流史》等多部专著及二百余篇论文。198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担任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炎黄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为了加深了解其中华民族源流史研究的学术成果,笔者对何光岳先生就此主题作了访谈。  相似文献   

15.
吴承明 《中国学术》2000,(4):282-287
斯波义信教授是国际上享有盛名的汉学家,也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宋史专家之一。1968年他的《宋代商业史》问世,一举成名,遂即被译为英文版和中文版。此后20年,斯波先生又在一系列研究中国经济史著述的基础上,于1988年出版这部巨著《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本书视野广阔,广征博考,  相似文献   

16.
王永平 《江汉论坛》2006,(11):140-141
在中国古代史的研究领域里,隋唐史和两宋史的研究历来受到中外学者的关注,研究领域极为深入广泛,研究成果迭出不穷。而对介于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史的研究,却一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多数学者还滞留在“捎带”一下的状态。以至对这一时期的许多历史问题语焉不详,尤其是在典章制度的研究方面更为单薄,著述可谓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张其凡先生的《五代禁军初探》(暨南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武建国先生的《五代十国土地所有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和任爽先生的《十国典制考》(中华书局2004年出版)是有关这一历史时期典章制度…  相似文献   

17.
<正> 日照王献唐先生精治金石考古之学;于经学、训诂、音韵、内典诸方而亦造诣极深,多有述作;又饶才艺,余事及于诗词、书画、篆刻,无不戛戛独造,自具风格。先生有《疏帘淡月》词一阕,今略述其时代背景,兼记昔年山东省立图书馆之轮廓。一九三六年秋,北方昆剧名家韩世昌、白云生率剧团抵济南,上演传统名剧《长生殿》。先生被邀观赏,与挚友邢师仲采(蓝田)先生以及天长郁巨川(濬生)、日照李枚生(肇褆)、历城王香荪(立夫)、福州程先民诸先生联袂往。归后各撰诗词纪其事,汇为一编,名《明湖顾曲集》。印出后,蒙邢师面赐数册,多年来分赠友朋,所余者亦化劫灰。惟献唐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代的诸侯国中,莒国是一个疆域较大、经历复杂、有一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兼并战争中曾崭露头角的国家。然而由于司马迁的《十二诸侯年表》没有把它列入,《史记》中无一《世家》记载其事迹,故历来史学界很少提及。近二十年来,随着东夷古国史研究和当地文物考古工作的开展,莒国史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莒国的时代、姓氏、疆域、盛衰、结局和地位,作一综合的考察,以求对莒国的历史有比较全面的、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的《王献唐研究丛书》第一种《一代传人王献唐》,是目前海内外第一部研究山东著名学者、民国时期由东省图书馆馆长王献唐先生的专著,第一次对王先生的事功与学术给予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总结与评价.通过作者绵密细致的论证,中肯地概括出其"事功与学术双峰并峙"的特点,这一结论是令人信服的.该书填补了现代学术史上的一个空白点,对于深化山东社会史、文化史研究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对于当代图书馆以及文博事业的发展也有非常积极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代传人王献唐》(57万字)是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李勇慧同志博士学位论文《王献唐研究》(72万字)的主体部分,她以在山东省图书馆近30年的工作阅历与知识储备,以20余年坚持不懈的王献唐研究积累,在她殚心竭力搜集与发掘的王献唐日记100余万字、档案资料20万字、师友往来书札近1000封、题跋600余篇、诗词600首等逾200万字的王献唐研究第一手史料基础上,抉微钩沉,以求征信,终有所成.在全书内容安排上,作者精心组织,分章别类,从宏观上全方位地总结、评价王先生的事功与学术.全书前两章首先详述"王献唐家世与生平"、"王献唐师承与交游",作为论述的基础,后三章着重论述"王献唐与近代图书馆事业"、"王献唐与近现代博物馆事业"、"王献唐主要学术成就",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考订、分析、总结了王献唐对山东文化事业的不凡功绩以及在多个学术领域的卓越成就.  相似文献   

20.
新疆地区青铜时代考古文化试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新疆地区青铜时代考古文化,不论是其绝对年代,还是具体的文化内涵,都还是一个新的待研究的命题,至今还没有见到从这方面提出分析、进行探索的文章。换一句话说,这还是新疆考古领域中须待填补的空白。在国内先后出版的有关我国青铜器的重要专著,如容庚的《商周彝器通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