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韩两国产业和市场保护措施及其借鉴姜绍华如何提高开放水平,振兴民族经济,在对外开放中保护民族工业,处理好开放与保护的关系,已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日韩两国在追赶先发展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中,在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方面有着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差异吴晓军中日两国在十九世纪中叶前社会性质基本相同,在封建社会母体中都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同时都面临西方资本主义的挑战.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东渐,中国逐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贫穷落后。而日本却幸运地完成了资本主义改革,...  相似文献   

3.
中日两国对西方文化反应之比较武安隆,赵德宇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中日两国都面临汤因比所说的“西方问题”。不言而喻,如何迎接这一挑战成为中日两国的一个重要课题。事实证明,中日两国刘西方文化的不同反应,也成为日后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重要动因之一。本文试图...  相似文献   

4.
洋务派的国防意识和清军近代化赵葆惠十九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洋务派提出了向西方学习,谋求富国强兵的种种主张,形成了一股近代化改革开放思潮。这股思潮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冲开了闭关锁国和传统思想的藩篱,倡导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和开放,揭开了中...  相似文献   

5.
十二月九日,广东历史学会组织广州地区各高等院校二十多位专家和史学工作者讨论关于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资产阶级学习问题。同志们认为:向西方资产阶级学习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思潮。这种思潮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是这股思潮开始明朗的阶段。林则徐、魏源首开风气。他们感到技术落后挨打,于是偏重于学习西方的经济技术。第二阶段从七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中后期,面对危局和“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全球化大势,中日两国的改革派都先后制定了各自国家的应对战略。其结果是中国的应对战略失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而日本的应对战略则成功了,很快跻身为世界一流强国。造成这种不同的结局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7.
学习西方,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不断与时俱进;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学习西方,开放引进,要防止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8.
新航路的开辟启动了全球化浪潮,西方文明开始崛起。在西学东渐过程中,中日两国为了确保政权的稳定和万事太平,在进入近代前都曾有过一段相当长的锁国时期。比较两国的锁国政策,可以看出:中国的闭关锁国是实质性的,有着深厚的经济文化根源,因此难以形成近代化所需要的社会基础;而日本的锁国只是形式上的,本质上却是开放的,并由此培育出适应近代化要求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9.
半个世纪以来,涉及到对外开放的思想在国际上有四大理论:即西方现代化理论中的“西化”论、斯大林的“两个平行市场”理论、发展中国家依附理论中的“脱钩论”和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在这半个世纪的人类历史中,这四大理论对国际社会和不少的民族国家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导致了不同结果。(-)涉及开放问题上的国外三大理论及其主要缺陷西方现代化理论产生于本世纪50年代,它以西方的一批学者为代表,其理论旨在总结西方文明的历史经验,并对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提供经验和指导。这一派学者在民族国家开放的问题上提倡一种“西方化”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近代中日两国向西方学习的差异,以说明日本在近代能进入世界资本主义列强行列,而中国未能踏上近代化的轨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论近代中日两国对待西学的不同态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九世纪中叶的亚洲,西方侵略者的炮火先后打开了中国和日本关闭的大门。炮声同时也震醒了中日两国的有志之士——他们看到的不仅是侵略者的强盗行径,而且还有一个先进强大的西方。为了反抗侵略,为了国家民族的生存兴盛,两国的有志之士开始了探索和学习西方的艰难历程。与此同时,中日两国在十九世纪下半期也开始了近代化的种种尝试。然而,中日两国的近代化运动却有着迥然不同的结果。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固然很多,但近代中日两国对待西学的不同态度则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对外开放新形势下的中国金融业改革刘彪,贝宁志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对外开放的基础是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因此,中国金融业能否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对中国金融业如何作好进一步开放的准备等有关问题进行考察。一、关贸总协定与中国金融业...  相似文献   

13.
洋务运动时期与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人们往往把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相对比,藉以分析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中日两国发展的道路和历史的命运。这里我仅就当时教育改革的异同点,以及如何培养人才这一侧面来进行探讨,试图说明日本和中国教改的不同结局,并借鉴一些经验教训。一中日两国都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了教育的改革。洋务派在中国的大地上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同时,洋务教育也开始兴起,它是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外交涉和经济活动中,洋务派深感外语  相似文献   

14.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西部向西开放方略陈铁军90年代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时期,如何抓紧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时间里促进西部地区对外开放,使经济有一个大的发展,缩小差距,逐步开创我国全方位开放,东、中、西三大地带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一九七二年中日两国恢复邦交时,周恩来总理曾提出“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今天我们探讨近代贵州与日本的友好交往情形,对于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都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 由于僻处西南腹地、交通不便等原因,近代贵州在对外交往方面,远远落后于沿海及交通便利的省份。从一八四○年至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尽管帝国主义已经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贵州却依然是一个封闭的社会。除了部分早已进入贵州的法国传教士引起过两次影响较大的传教与反传教的纠纷(当时称“教案”),和为数极少的英国、荷兰、法国商品,通过中国商人间接输入贵州外,贵州与  相似文献   

16.
1979年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里程碑,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对外开放.这次开放不仅引进西方的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进行制度变革.历史的教训和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波折告诉我们,对现阶段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言,开放的重要性远大于改革.  相似文献   

17.
对外开放问题的历史反思─—学习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的一点体会李锦全1993年11月2日,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邓小平同志强调一定要实行对外开放,不要把自己孤立起来,搞成封闭的国家;同时又强调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  相似文献   

18.
浅论中日早期近代化运动成败之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大举侵略东亚,中日两国都陷入了深深的民族危机之中。在民族危亡的严重时刻,中日两国的一部分人开始醒悟,他们向西方学习,谋求富国强兵,抗御外侮的途径,从而开始了充满痛苦然而却代表时代前进方向的近代化进程。日本的近代化运动始于“开国”前后的幕藩改革运动。三十、四十年代在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威胁时,日本各藩国统治者即着手从事军事方面的改革和奖励西学。开国后的五十年代,幕府进行了安政改革,水  相似文献   

19.
田永秀  吕彩云 《学术界》2006,2(2):227-232
十九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都被西方列强以武力打开国门并强加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损害了两国主权和独立,并牵制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对此,中日两国都进行了修约努力。但最终的结局却截然不同。日本在二十世纪初期就成功地完成了不平等条约的修改,迈入近代化国家的行列。而中国直到二十世纪中期新中国建立后才彻底地修改了不平等条约,比日本落后半个世纪之久。两国对西方列强修约成效差异如此巨大,其中的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这要归结于多种历史原因合力作用的结果,并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阐明这些原因。  相似文献   

20.
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和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问题,选择、采用了“综合多元”型开放模式。在经济上,实施“兴工自由”式开放和发展战略,以实现中国的国家工业化;在政治上,把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变革清王朝封建制度作为对外开放的根本前提;在思想上,输入和传播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哲学、社会科学学说,为中国近代的改革和开放提供理论武器。这些思想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