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8 毫秒
1.
西平郡城考     
西平郡城是湟水流域具有完整城市概念和功能的城垣,它的建造标志着西平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的完全形成和中央集权对湟水流域的有效控制。西宁地区(湟水流域)作为农耕经济区与游牧经济区的交汇点,对于控制青海高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汉王朝政治家、军事家们十分看重的地区。建置西平郡正是中原王朝国力强盛、势力扩张的结果,是先进文化影响落后文化、同化落后文化发展的必然。因此,研究西平郡及其城垣,不断揭开附着在城垣上的历史信息,勾勒当时的社会状况,意义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2.
明诗论略     
一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封建君主制新政权,受到汉族士大夫的拥护。当时虽有倪瓒、王冕不就征,戴良、杨维桢未受职,丁野鹤以墓庐而终身,但众多的由元人仕的作家,却为明初的诗歌创造了繁荣的局面。明初开国便诏复衣冠如唐制,规定以经义帖括试天下,为了表  相似文献   

3.
明朝对藏的治理之策的出炉与明朝、尤其是明初诸君面临的客观形势以及作为汉族为主体的古代中原王朝对藏区了解的不断加深有密切的联系。同时 ,正是明初两次大调整对藏策略的重心 ,最终形成了较前代更具特色的理藏制度体系 ,既成功地承袭了中原王朝对藏区地方的主权 ,又以较少代价维护了藏区在终明之世的相对稳定。其中的成败得失 ,很值得后人总结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青藏高原一个新型发展中的工业化城市——格尔木市的两个"新月社区"入手,以民族学、人类学思路探析了近年来青海湟水流域"新月人群"大批西迁的原因及他们的生计模式;分析了生计与这个族群之间的关系及现代化对他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北宋时期,在与西夏毗连的广大西北地区,亦即黄河、泾水、渭水上游,湟水、洮水、岷江流域,以及河西走廊,散居着许多党项人和吐蕃人、和其它族属不甚清楚的熟户和生户。  相似文献   

6.
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肃慎、东胡、夫余、汉族及其后裔就劳动生息在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我们祖先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披荆斩棘,世世代代经营开发黑龙江地区,创造了光辉的文化,建树了不朽的业绩,到处都留有他们的遗迹。大量文献,尤其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出土的丰富文物雄辩地证明:美丽富饶辽阔的黑龙江流域,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各族人民(包括汉族)都为开发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为推进统一的多民族的伟大中国的历史进程作出过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河湟地区藏传佛教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河湟”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代 ,《后汉书·西羌传》有“乃度河湟 ,筑令居塞”的记载。这里的“河湟”是指今甘青两省交界地带的黄河及其支流湟水。此后 ,“河湟”逐渐演变为一个地域概念 ,指黄河上游农区和湟水流域 ,即今青海省境内包括贵德、尖扎等黄河沿岸地区在内的东部农区和甘肃省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历史上 ,这里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各种文化碰撞交融的地带 ,藏传佛教在这里从传入、发展到鼎盛、衰落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一、河湟地区藏传佛教的历史考察藏传佛教传入河湟地区的历史十分久远。据《安多政教史》记述 ,早在唐代宪宗…  相似文献   

8.
<正>元亡明兴,河湟地区传檄而定,在湟水流域设西宁卫以镇守之。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人文环境较前朝有了较大改观,作为“一方全史”的方志也相继出现。但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各个史志中记载的户口数据各不相同,使研究者莫衷一是。笔者不揣浅陋,试对明代西宁卫户口数作一考辨,以求教于方家学者。  相似文献   

9.
<正>青海出土的彩陶器以河湟流域最为丰富.河湟流域,指今天的黄河上游的河谷地带、湟水流域和大通河流域,古称“三河间”.在大约距今3000——4000年之间,河湟流域水草丰美,森林茂密,气候比较适宜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特别在海拔1800——2200米左右的河谷和丘岭地带,由于当时植被和森林覆盖率比较高,先民们从事狩猎活动,与野生动物关系十分密切,对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也比较深刻.譬如青海卡约文化出土文物中有动物骨骼制成的骨箭簇、骨针等生产生活用具外,还有鹿牙做的项饰,说明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  相似文献   

10.
老鸦峡访古     
<正> 老鸦峡,古代有“鄯州第一关”之称,全长四十华里,北面是祁连山系,当地人称为北大山,南面是积石山系,当地人称为南大山(或王家大山)。在两山夹峙之间,涅水奔腾,从中穿过。在老鸦峡西峡口的北面,我看到了一段残垣:东墙长五尺,北墙长三尺,高约六尺,显然是一座古城堡的东北角,其余都被湟水吞噬。这使我想起汉武帝元狩二年,即公元前一百一十二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奉命进击走廊的匈奴民族,隔断了匈奴与河湟羌族的联系,打通了汉使通西域诸国的道路,接着进军湟水流域,屯兵老鸦  相似文献   

11.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诠释了二战后美国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反英雄"形象。霍尔顿追求生命的"本真",并有保护美好的愿望,但是他不具备英雄的气概和胆量,无法改变"非本真"的成人世界的虚伪和麻木,因此,只能在成长的不可逆转中矛盾挣扎,无法解脱。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运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引用近年新发现的考古资料,阐发大唐盛世丝路贸易的繁盛.特别处于中西交通枢纽的西州,商品经济发达,处于全国前列.对其作为物资集散中心的国际市场,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转贸易所呈现的若干特点,值得我们刮目相看,并进一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汉画中有关鹿的画面,可分为猎鹿和神鹿。猎鹿是汉代人对原始社会狩猎活动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反映;神鹿具有升仙工具、阴性象征及祥瑞象征的性质,与鹿的奔走、性情、生育特征、医药功能以及“物候历法”的作用密切相关。在鹿神话的基础上又形成了飞廉、麒麟、天禄等神话。  相似文献   

16.
清代岭南词人与岭外有着不断的词学交流,这对岭南词有积极的影响。首先,词学交流促进了清代岭南词人的成长与岭南词的发展。另外,这种交流有助于清岭南词人与岭南词地位的提升。再者,词学交流还对岭南词风的嬗变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转型期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及其突破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观存在的土地市场供求关系使农村宅基地的转让有着极大的内在动力,但现行法律法规又不允许农村宅基地自由流转,导致农村宅基地的转让多为私下进行。这种"暗箱操作"一方面使得农用土地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又使得本属于农民的土地权益被第三方侵占。最近施行的《物权法》在某些方面放松了对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管制但依然难以流转,农村宅基地的流转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李世涛 《阴山学刊》2005,18(3):26-31
"表现说"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史中很有影响的艺术理论,它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也影响了对艺术起源、艺术本质的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化,既丰富了"表现说",又使"表现说"偏离了艺术对它的内在要求.因此,结合历史语境,细致分析"表现说"发展中的各种具体观点及其得失,将有利于今后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族自治县也要转变发展方式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的要求,也是其自身走出一条新型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民族自治县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是优化产业结构,战略任务是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及文化产业是崭新的任务.其基本途径是突出自身特色,通过合作构建自主创新机制,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掘农业生产潜力,并行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实施管理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期,水灾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为减少水灾的发生及危害,当时已意识到要重视农业生产,增加粮食储备,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护森林,从而达到防灾救灾的目的.在灾后采取祈天禳灾、散粟赈民、以工代赈、调粟平籴等赈济措施,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