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王婴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2):17-23
中国的三大社会工作群体——社会工作教育群体、福利行政管理群体和社区实务工作群体对中国社会工作不同的理解造成了一种无形的张力,中国的社会工作的发展就处于这种张力之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工作模式的转型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包揽、差序格局、非专业性的社会工作模式,因在社会快速转型期遭遇严峻挑战而开始了自身的转型进程。这种转型适应了社会变迁的需要与服务对象的多样化需求,业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实际社会工作的制度惯性与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不足,目前中国的社会工作发展尚存在着两种模式并存、过渡性、不平衡性和民间组织发育不良等问题。中国社会工作模式必须在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际通则、克服自身缺陷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上海社会工作发展过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1):8-12
文章通过上海市社会工作发展过程的经验分析,提出了中国社会工作实现本土化发展的必然途经是立足于政府主导的改革开放实际和社会发展的稳定主题. 相似文献
4.
团体咨询是一个舶来品,自20世纪90年代被引进中国后,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团体咨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从事团体咨询实践的咨询师不断增加,团体咨询研究的论文不断增多,团体咨询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最为重要的标志是2011年团体咨询师能力测评被国家纳入专业人才测评体系和团体咨询师培养系列教材的出版。团体咨询在企业、学校、机关等组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于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迅速增加的老年人数量,迫切需要解决老年人社会工作这一社会问题。在我国长时间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子女很难独自照顾年迈的父母,客观上也需要社会为老年人提供大量的公共服务。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老年社会工作内容,中国老年社会工作发展现状,中国老年社会工作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7.
自民国初期社会工作引入中国以来,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便结下了不解之缘.民国时期,民政工作作为内务工作在历届国民政府的重视下得以转型和现代化.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工作被纳入政府的社会福利体系中,与民政工作在组织上有所区分,功能上互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和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建设中发展了民政工作传统,并在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城市得以传承、延续,成为恢复重建后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的重要的工作情境.基于这种历史关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体系必须要将民政工作传统及其与社会工作的历史关系加以重点考量. 相似文献
8.
儒家人格思想: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儒家历来注重人格培养问题,并为此探讨了许多实践的方法。与西方人格理论相比,儒家更注重培养人内在的仁性自觉,强调在社会关系与交往中成人。鉴于儒家人格发展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性格的影响极为深远,其深刻而切近的思索对本土的社会工作实践来说,实是不容忽略的宝贵资源,也颇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继同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西方社会工作在精神性与宗教议题的复兴,与当代社会现实发生的结构性变迁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当代社会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向,精神敏感性社会工作将宗教、精神性、主流价值观、非宗教认同与表达等更为广泛的议题整合进来,在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实务领域经历了从宗教主导、世俗化与专业化、跨学科整合的发展阶段。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渐深入,精神性敏感的社会工作又与社会工作的全球化———本土化议题、全球社会工作等更为关键的议题连接起来,需要给予系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华丽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1):33-37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社会工作在中国恢复发展以来,社会工作教育一直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与其他专业知识教育不同,社会工作教育不仅是专业知识、技巧的传递过程,也是专业价值培养与塑造的过程。在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初始阶段,专业形象的建立与社会工作教育的素质密切相关。我们应注意从课程教育、价值教育与实习教育三个层面,系统地发展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同时加强院校间,教育部门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协作,共同推进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工作的生长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慧珠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73-79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虽有一定发展但还存在许多不足,社会工作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加强社会工作在政府层面和大众层面的认同,合理把握政府对社会工作的介入,积极促进国外社会工作经验在中国社会创造性的应用借鉴,促进社会工作与中国特有社会资源的有效结合,加强社会工作职业队伍的培育,同时要准确理解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工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博士后制度实行以来西部地区的博士后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发展中仍存在着设站单位少、学科门类单一、招生规模小、优秀生源少、培养模式单一、经费不足、国际交流与合作不够等问题。目前西部地区的博士后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西部地区必须紧紧地抓住机遇 ,克服一切困难 ,采取符合西部地区实际情况的措施 ,以开拓创新精神发展博士后事业 相似文献
13.
付再学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13-15
随着老龄化的发展,中国的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在目前情况下,大多数老年人依旧选择了居家养老。因此,社区必须为老年人提供适当的服务,满足其需要。本文探讨了把小组工作应用在社会区老年人服务中的可行性,提出要根据老年人的需要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小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小组工作引入中国内地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这期间小组工作的教学、研究和实务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通过对有关小组工作实务和研究论文的研究发现,中国内地的小组工作的研究经历了从坐而论道走向实践行动的过程.研究论文无论在数量还是研究范围上都出现了迅速增长和扩大的趋势,小组工作教学也逐步走向成熟,同时,研究队伍相对比较年轻,论文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研究方法也需要进一步系统和规范。 相似文献
15.
作为引自西方的专业,社会工作的哲学与价值基础主要来自资本主义的人道主义,社会工作的本质也被认为是改良的,这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有差距。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来的,它的出发点是人。社会工作的基本使命是追求社会公平,对弱势群体做出承诺,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社会工作的发展走上了一个新的平台.社会工作实务开始由星火式的点状分布走向燎原式的系统发展,兴办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达到两百多所,社会工作研究成果源源不断地涌现.社会工作的这一跳跃式发展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中展开,得益于政府、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境外社会工作界、传统工作体系、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的良性互动,这种良性互动建构了中国的社会工作,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发展.这一发展要求专业教育工作者由以往推进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从而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为主要目标转向以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自我成长小组”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爽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Z1)
以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社会工作系开设的“自我成长小组”课程为例,探讨在专业学生中开展“自我成长小组”的意义与价值以及施行模式,使“自我成长小组”课程更具系统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胜勇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4):107-1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建立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这为贵州省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贵州地处西部,社会工作教育起步晚,如何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成为构建贵州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本文认为发展和推动贵州省的社会工作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紧紧围绕弱势群体的救助来开展,由于贵州省社会工作人员的工作存在“行政性、半专业化”局限性,因而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首先推进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的制度化;其次,做好在岗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另外应加强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体系建设,切实做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