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樊平 《城市》2010,(7):43-45
城市滨水地带拥有天然的水面,是城市中最富有生气的地方,其价值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得到了充分的认识。滨水区开发作为城市复兴的契机,带来了巨大的环境、社会和经济的综合效益,而深入剖析其内在原动力,滨水区的最大优势是具有丰富的“亲水性”元素,即人对于水的依赖和亲近使滨水地带成为人们向往、聚集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城市蓝绿空间的科学规划有利于缓减城市热岛、降低能耗和增进城市人群健康。然而,中国大城市滨水蓝绿空间冷岛效应却缺乏较为深入的定量分析和研究。本研究以武汉、南京和杭州三个水系发达城市为例,在借助多源遥感和GIS空间数据计算三个中国城市地表温度(LST)及冷岛强度基础上,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决策树回归方法探究各滨水蓝绿空间形态因子的对城市冷岛效应的影响程度和分布特征,同时有效克服了传统线性回归模型在揭示蓝绿空间众多影响因子交互作用方面的受限问题。结果表明,武汉滨水蓝绿空间的强冷岛效应区域位于东湖、汤逊湖等大型湖泊周边,南京则为秦淮河南岸,杭州则为钱塘江中段南侧和西湖南侧。决策树回归结果表明,不同城市起主导作用的景观形态因子也存在差异,不同城市的水域形态对城市热岛影响作用明显。在杭州和南京,水面率和绿地率为主导因子,杭州受其共同影响占72.9%,南京则为61.8%。在武汉,水面率、水域形状指数为主导因子,受其共同影响占63.5%。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大城市滨水蓝绿空间的科学规划及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许多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建设也逐渐进入注重发展质量的阶段.城市滨水开放空间建设是提高城市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最贴近市民日常活动的公共活动空间,因此,滨水开放空间研究也就成为当前城市规划的主要课题之一,同时对城市开发和更新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类的发展都与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人的亲水性是与生俱来的,所以自古就有傍水筑城之说。滨水区作为城市发展的起点,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放区域,但也是生态最为敏感和脆弱的区域。城市滨水区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需要对其按照自然生态理念进行规划设计,这样不仅能保留其原始的自然风貌,增加滨水空间的公共性,还能防止滨水空间的生物灭绝、洪水泛滥等。由于滨水区的特殊优势,其景观规划已经在各江河区域展开,但其中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弊端。  相似文献   

5.
张开宇  赵春水  田园 《城市》2012,(2):33-35
一、引言水是城市文明的发源地,水资源是影响城市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因素.“水富则人聚市生,水贫则人走市凋,水尽则人绝市灭”,城市滨水地区一直是关系着城市能否保持良性运转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区域.  相似文献   

6.
曾珏霞 《城市观察》2010,(5):180-192
以广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为背景,从经济学上探讨住区分布的形成原因与演变趋势,并结合广州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寻求可行的住区分布优化调整措施,进而起到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并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城市住区是城市的基础功能区,也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核心空间.人类生命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住区中度过,住区的环境品质决定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住区的各项组成要素都日益受到关注,这其中风环境的优化改善也逐渐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以2020年之前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收录的...  相似文献   

8.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统筹城乡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艳慧 《城市》2007,(6):55-57
一、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提出的背景及内涵 (一)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提出的背景 土地是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进行以及城市人口的增加必然会使建设用地需求增大,单纯的城市内部用地不可能满足城市人口增长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城市规模的扩张不可避免,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周围的若干区县已建设成为城市新区,而土地征用成为当前国家建设用地的主要增量来源.  相似文献   

9.
城市兴,国家兴,城市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中心地位与主导作用,成为带动国家和地区振兴发展的火车头.要显山露水、 绿色文明,城市文化形象各具特色、 尽显魅力,城市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使城市发展紧凑化、 生态化、 特色化、 安全化、 智慧化和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董李锋 《城市观察》2013,27(5):158-162
城市现代化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却显得日益雷同,城市个性的缺失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共性。本文从分析城市个性要素入手,论述了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在城市外观、产业结构、城市功能、文化及城市社会上的个性缺失,并提出了城市现代化个性追求的道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