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青海历史文化的地域特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辽阔的青海高原,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活跃的舞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在这块神奇的高原上生息、繁衍、迁徙、融合、发展,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由于青海特殊的地理环境、区位条件、历史发展背景等,使青海的民族文化显示出多元文化的特点,并成为中华多元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主要表现在农牧文化共存、多种宗教文化共生、多种制度文化共举、民族风俗文化迥异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多元和谐是青海文化最基本、最显著的特征。究其形成原因有民族、地理、经济、宗教、政治和文化等六方面。今后应保持和弘扬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和睦共处的社会风尚;走合作共赢的路子,实现文化共享与共责;增进接触和交往,增强文化认同;调解矛盾和冲突,实现和而不同;建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维护青海文化多元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青海多民族文化的发展特点是"和美共荣",其模式表现为:一元主导、多元共生,自我认知、相互尊重,互动交流、团结进步,和美发展、共同繁荣。青海多民族共荣发展现状成为展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历史现状场景的微缩景观,是凸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成果的重要展示区和先进区。  相似文献   

4.
一个多世纪以来,众多学者对昆仑神话进行了不懈探索,而青海地方学界对昆仑神话尤为关注。进入新世纪后,青海民俗文化学界提出了"以昆仑文化为青海多元文化的标志性文化"的观点,进而促成政府对青海文化做出了"以昆仑文化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文化"的定位。这是一次把民俗学研究成果转化提升为政府文化建设方略的有效尝试,在中国也是地方民俗学为地方文化服务的成功案例。事实证明,民俗文化学在地方文化建设中可以大有作为。任何一种学术的兴衰命运,都与国家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对政府文化战略和文化发展来说,民俗文化有着独一无二的资政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沿着丝绸之路这条古老的贸易走廊、文化通道,中国正在推动沿线国家之间建立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学界以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为纽带,研究的视角从传统的历史地理、经济贸易到宗教文化,延伸到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制度到国家文化安全等诸多方向。学术领域多元交汇的研究态势已经形成。以地域文化为分野的研究传统,如敦煌学、西域学、龟兹学等形成体系;在传统的丝路文化节点之外,仍有不少值得深入挖掘的地区文化。随着国家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战略推进,对丝路青海道的研究也显得极为重要。文化多元的丝路青海道在魏晋之后,特别是吐谷浑时期替代了河西走廊的繁荣,连通中原;在当代又面临来自中亚的宗教文化、跨界民族文化的冲击。本文以丝路青海道的文化特征为切入点,探讨这条古老的陆地通道上的民族交融、文化变迁,以及当代的多元文化品格。讨论新的历史时期,具有典型地缘文化特征的"边缘"地区,如何统筹、平衡,建立稳定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提出新时代实现青海道的复兴,必须建立和谐的生态发展体系,即健康的文化体系、特色的城镇文化和可持续的生态文明环境。  相似文献   

6.
青海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经过长期的交流、相互融合,形成了各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这是用中华民族意识凝聚青海各民族的历史与现实条件。但在现阶段仍存在着阻碍青海各民族中华民族意识生长的因素,据此,提出青海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青海民族文化的多元共融,既是民族发展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基础。本文依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就青海民族文化发展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个人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对审美文化、特别是青海审美文化的内涵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和阐释,旨在对青海审美文化形成一种理性认识,以便进一步促进青海民族审美文化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草原文化是古代青藏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创造的多元游牧文化,青藏高原草原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形态,多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融合中不断地创造、积淀、充实着青藏高原草原文化的内涵,使青藏高原草原文化具有了民族的融合性、文化的多元性和创造主体的多元性、文化遗存的多样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云南民族文化发展与文化产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由此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体,包含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云南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以其独特、生动、多样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来,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步伐,云南的民族文化建设也一步步向纵深方向发展。自1996年云南省六届四次全体会议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目标以来,发展文化产业就成为民族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从云南民族文化的特点出发,加速文化产业的发展,才能尽早实现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1.
评李元昊     
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 ,以详实的史料为基础 ,全面客观地评价了西夏王朝开国皇帝李元昊的历史功绩 ,充分肯定其从民族实际情况出发、推行有特色的“汉化”政策的举措以及在祖国统一、民族融合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巫"与"圣"是中国古代文化体系中两个极为关键的构成要素.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文化关联,这种"文化关联"的形成与迁变,影响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走向.在中国古代精英文化域内,"巫"与"圣"这两个子文化系统时而并立分存,时而关联互渗,它们的存在形式与消长变化状态在先秦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并对中国古代文化现象与特征的生成起着重要作用.分析、审视"巫"与"圣"的文化关联,可以从中更深入地揭示出古代儒家文化思想的原始构成.  相似文献   

13.
齐鲁文化对汉民族的形成和壮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首先,齐鲁文化提供了一个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理念:无论夷夏,“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这一理念着重强调了民族观念中的文化因素而非血缘和地缘的因素。后来,齐鲁文化由地域文化上升为主流文化,又进一步强化了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理念,使得汉民族不断吸收新的民族成分,不断壮大。由于继承并发扬光大了齐鲁文化的优良传统,山东人比较最有做中国标准人的资格。  相似文献   

14.
褚遂良民族关系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明德 《文史哲》2005,(5):50-56
褚遂良的民族关系思想主要由“先华夏而后夷狄”、“畏威慕德”和“以信义而抚戎夷”等三大部分所构成。褚遂良民族关系思想的形成,既有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又有个人对民族关系的深切体验,还有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浸染,也有唐初民族关系思潮的影响;关注现实和经验理性是褚遂良民族关系思想的最主要特征;他的民族关系思想是对儒家教义和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界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属性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农业文明的典型形态 ,并论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特征 :源远流长 ,从未间断 ;多元共生 ,交融互动 ;农耕主体 ,农、牧互补 ;融汇吸纳 ,多重开放 ;人文精神 ,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16.
车文化影响了社会和文明的发展进程,是社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车文化是否形成、形成期以及形成标志,尚无明确意见。车文化的形成是以汽车时代的到来、汽车文化的形成为标志;而汽车文化的形成是以20世纪的60、70年代汽车在欧美日国家的普及、汽车大众消费时代的到来为标志的。创新文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福利文化、生态和谐文化是当代车文化的基本内涵;创新性、群众性、社会性、民族性、生态性体现了车文化的特征;规制、语言、视觉、品牌等,是车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从法律文化的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了法律文化对中西商业及商法发展的不同影响,从商主体的法律地位、商业法律的形成以及封建经济对商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揭示了商业及商法发展与法律文化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高泽强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1):31-31,33
本文论述黎族文化的形成及发展的缓慢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钢琴音乐虽来源于欧洲,并受西洋音乐的影响,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多民族的民间音调、中国人特有的民族精神等,使中国的钢琴音乐在创作和演奏方面都具有特殊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20.
以体育无形资产为核心的体育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已成为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发展体育文化产业所带来的实体和虚拟价值现象进行阐述,分析影响和发展中国体育文化产业的环境质量需求与供给、公平需求与供给和声誉需求与供给,以期为中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