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献珍同志说: “什么叫对立的统一?中国有句古语,‘合二而一’,这句话的意思是物是合二而一的,同‘一分为二’是一个意思”。“对立面的统一思想,只是说矛盾的两个侧面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的”。“学对立统一规律,就是要学会把两  相似文献   

2.
“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论战,是一场坚持唯物辩证法同反对唯物辩证法的斗争,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斗争。论战的中心问题是,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事物的根本规律。杨献珍同志在以“合二而一”的矛盾融合论,反对辩证法的核心即对立统一规律时,在矛盾同一性问题上,大做文章。说什么“矛  相似文献   

3.
杨献珍同志说:“什么叫对立的统一?中国有句古语,‘合二而一’,这句话的意思是物是合二而一的,同‘一分为二’是一个意思。”“‘合二而一’,(来自方以智[明末人]《东西均》之第24頁),‘有一必有二,二本于一。’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的关于对立统一的光辉思想。”(見7月17日《人民日报》)艾恒武、林青山说:“事物是由两个对立面构成的,对立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情况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中国古人是用‘合二而一’(見[明]方以智著:《东西均》)来表达的。”“‘合二而一’正是表达了辯证法的最基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見5月29日《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4.
杨献珍同志为了用“合二而一”代替一分为二,不惜千方百计地歪曲辩证法,利用辩证法的某些用语作掩护来偷运形而上学。辩证法承认矛盾双方是又联系又斗争,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杨献珍同志就特意选中了“联系”二字大做文章,说“对立面的统一思想,只是说矛盾的两个侧面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矛盾的统一,只是说矛盾双方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意思。”他甚至于说:“学习对立统一规律,就是要学会把两个对立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本事。”“学习辩证法,就是要学会把两个对立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本事。”等等。杨献珍同志左一个“联系”,右一个“联系”,以为只要抓住了“联系”二字,就可以“证明”一切事物都是“合二而一”的。其他一些“合二而一”论者,也随声附和,把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说成就是“合二而一”,并且把“合二而一”到处应用,到处联系。杨献珍同志要大家认真地把“联系”两个对立的思想当成本事来学,把“合二而一”当作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为了划清“合二而一”和一分为二这两种世界观的原则界限,我们下面准备谈一谈“合二而一”论者所讲的“联系”和辩证法的联系有什么原则区别?杨献珍同志所说的“把两个对立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本事”究竟是什么样的本事?  相似文献   

5.
“一分为二”还是“合二而一”的论战,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论战,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论战。在这场论战中,主张“合二而一”的杨献珍、林青山、艾恒武等同志,都是抓住我们在工作中必须“结合”、“统一”、“联系”起来的一些问题,为“合二而一”作辩护的。例如:“多快与好省、产量与质量,是不可分地联系着。”“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包含着许多互相对立的方面。首先就要找到把对立的方面联系起来、统一起来的条件,在工作中把对立的方面统一起来、结合起来。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就是‘两条腿走路’。”因而在这些同志看来,“学习辩证法,就是要学会把两个对立的思想联系起来的本事。”也就是他们说的“合二而一”。姚伯茂同志在“浅评‘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讨论”一文中,进一步把这些观点系统化、“理论”化,因此,我们想就姚伯茂同志在这篇文章中提到的那些必须“结合”、“统一”的矛盾,“一分为二”对它们究竟适用不适用,谈谈我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一分为二”是革命的唯物辩证法,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合二而一”是反动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一分为二”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精神和社会都在内)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就是承认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发展过程,而任何过程都是由矛盾着的两个侧面相互联系又相互斗争而向前发展的。一切矛盾着的对立面,总是既统一又斗争,是永远不可调和的。“合二而一”,按照杨献珍同志的解  相似文献   

7.
杨献珍同志说:“任何事物是‘合二而一’的”,“什么叫对立的统一?中国有句古语,‘合二而一’,这句话的意思是物是合二而一的”,客观事物根本规律的“合二而一”,来自方以智(明末人)的《东西均》,这是“中国古代的关于对立统一的光辉思想”。方以智的“合二而一”思想,是否是客观事物的根本规律?是否是“关于对立统一的光辉思想”?本文就方以智的“合二而一”,作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问題正在进行热烈的讨论。这是一場关系到如何正确理解唯物辯证法的精神实质的爭论。在我们看来,“一分为二”正是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的、完整的、科学的表述。杨献珍、艾恒武、林青山等同志提出来的“合二而一”论,是对对立统一规律的歪曲。杨、艾、林等同志企图以“合二而一”论来代替“一分为二”,潘庆斌、姚伯茂等同志攻击“一分为二”的“片面性”,企图以“合二而一”来“补充”一分为二”,这些都是我们绝对不能同意的。  相似文献   

9.
艾恒武、林青山两同志所写“‘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一文,从多方面“论证”了他们所提出的“合二而一”这个命题,说它表达了辩证法的最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我们认为,这不仅与客观实际完全不相符合,而且在论证上也是完全错误的,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0.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目前,我国哲学界对“一分为二”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就是围绕着这一根本规律进行的。有的同志认为“一分为二”是对立统一规律的通俗表述;有的同志认为“合二而一”也同样可以表述对立统一规律;有的同志则认为只有把“一分为二”同“合二而一”结合起来,才是对对立统一规律的完整表述;又有的同志对这三者都持否定态度,认为这几种说法都不如对立统一规律本身表述得清楚明确,等等。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六四年,在我国哲学战线上掀起过一场所谓“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论战,据说是因杨献珍同志提出“合二而一”而引起的。这本来是推动我国哲学研究的一件大好事;论战双方应该按照百家争鸣的方针各抒己见,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进行深入的探讨。可惜的是,一开始,我们只能从别人的文章中看到杨献珍同志关于“合二而一”论述的一些介绍,看不到他本人的全面论述,在论战中,也从未看到杨献珍同志的文章。而这场论战是作  相似文献   

12.
“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问題引起了学术界的热烈爭论。这一爭论不是什么字句之爭,它直接涉及到人们对馬克思主义辯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问題,也间接涉及到如何用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评价古人思想的问題。“合二而一”一语出自方以智的《东西均》。按照杨献珍同志的理解,这句话是“中国古代的关于对立统一的光辉思想。”这一看法受到反对后,又有同志认为,这句话虽未表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全部,但却表述了对立统  相似文献   

13.
王中、郭佩衡同志在《就“合二而一”问题和杨献珍同志商榷》一文中,指出了杨献珍同志宣扬所谓“‘是——否,否——是’,对立统一”的问题。到底“‘是——否,否——是’,对立统一”是什么意思呢? 杨献珍同志于一九六三年十一月间在给高级党校轮训班讲课时印发的《“是——是,  相似文献   

14.
柯阳同志的《关于‘一分为二’的对说》,是一篇充满烦琐议论的文章。贯穿全文的基本特点,是在概念上钻牛角尖,而不是对理论问题进行切合实际的研究和分析。当然,在大量的烦琐议论背后,却也可以看出作者的中心思想,那就是一方面声言反对艾恒武、林青山等同志对于“合二而一”的理解,一方而又煞费心地寻找论据,继续为他的老师杨献珍同志的“合二而一”论辩护。柯阳同志认为:对于“一分为二”,也必须一分为二,即分为规律和方法;方法又可以一分为二,即狭义的理解和广义的理解。按照狭义的理解,“一分为二”就是分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展开了对杨献珍同志的“合二而一”论的批判。我认为杨献珍同志的观点是非常荒謬的。如他说:“矛盾的統一,只是说矛盾双方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意思。”这就是说矛盾的双方只有不可分离的联系,既没有斗爭,更没有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轉化。这是彻头彻尾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怎么能说这是辩証法呢?他还说到:“学对立统一规律,就是要学会把两个对立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本事。”这是一种什么本事呢?根本不是通过斗爭解决矛盾的本事,而是道道地地的否认斗爭調和矛盾的“本事”。为什么我們要坚决地批判杨献珍同志的“合二而一”的謬論呢?因为他是反馬克思列宁主义的,他又伪装成馬克思列宁主义  相似文献   

16.
七月下旬以来,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武汉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师范学院等校的哲学系或教研室,都举行丁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題的讨论会。讨论中,一般都认为杨献珍同志宣扬的“合二而一”论是和馬克思主义的辯证法根本对立的,是反馬克思主义的矛盾融合论。但是,有的学校在讨论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意見,说明还有深入开展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杨献珍同志的“合二而一”论的基本思想是调和矛盾、否定斗爭、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辯证法。这是杨献珍同志的一贯思想。早在1955年,他在《什么是唯物主义?》、《共产主义世界观与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斗爭——批判胡风小集团的哲学思想》、《思维对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上最根本的问题也是我们实际工作中最根本的问題》等讲稿和文章中,就曾宣扬过这个思想。当时,他是通过大讲认识论来宣扬的。因此,为了进一步批判杨献珍同志的“合二而一”论,就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六四年到一九六五年中间,在我国哲学战线上有过一场“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论战。据说这场论战是由杨献珍同志解释“合二而一”论挑起的。然而人们并没有看过杨献珍同志解释“合二而一”论的文章,因此这场同假设对手的论战,就只能以“批判”者暂时宣告自己的“胜利”而留痕哲史。在批判中,对于最初提出“合二而一”这个哲学命题的古人方以智,也遭到株连,进行讨伐。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这种批判始终存在着疑问,有些同志一直认为“合二而一”论是一个值得探讨研究的理论问题,并不是不能研究的科学禁区。我认为,要研究“合二而一”这个哲学命题,就必须对方以智在《东西均》一书中提出的“合二而一”的原意作实事求是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六四年哲学界对“合二而一”的一场批判,是党内那个所谓“理论权威”一手策划的,关锋这个哲学战线上的恶棍,在那个“理论权威”的支持下,充当了攻击诬陷杨献珍同志的凶恶打手,他用“撒仁兴”的笔名写了《“合二而一”是阶级调和论的哲学基础》一文,极尽诬陷攻击杨献珍同志之能事。文化大革命中,他又成了林彪、“四人帮”向党进攻的反革命急先锋,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身上,都留有被他砍伤的刀痕。不清算这个恶棍在理论界的累累罪行,难以平理论工作者的公愤。关锋胡说:“坚持‘合二而一’的人们,也正是坚持杨献珍的‘合二而一’哲学”,制造了理论战线上一次惊人的株连。关锋给“合二而一”一股脑地扣上了“反对唯物辩证法”、“反对阶级斗争”、“否认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革命”、“为资产阶级效劳”、“为资本主义辩护”等罪名。因此,彻底推翻那个“理论权威”和关锋强加给杨献珍同志和广大理论工作者的诬陷不实之词,对于肃清林彪、“四人帮”在理论战线上的流毒,恢复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最近哲学界展开了“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题的争论,我们基本上同意项晴、沙人等同志对“合二而一”观点的批判的意见,我们认为“合二而一”的论点实际上是取消斗争融合矛盾的错误论点。这里不想多谈。现在着重对《人民日报》7月19日发表的姚伯茂同志的“浅评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讨论”一文,提出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希望姚伯茂同志与其他同志指正。姚伯茂同志在他的文章中提出一个新的关于两类矛盾的论点,即把矛盾分为“以斗争性为主”和“以同一性为主”的两种不同类型。在学术讨论中这种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立见解的精神虽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是他的论点却是我们不能同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