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姆雷特的复仇延宕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热点,本文从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学说入手,分析哈姆雷特恋母情结的表现及其对复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池莉小说《不谈爱情》的主人公庄建非生长在一个缺乏关爱的家庭之中,导致他的性格之中明显地存在着恋母情结的重要因素。恋母情结直接影响到了庄建非的恋爱和婚姻生活。本文就以人物庄建非为中心,从而分析其恋母情结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恋子情结”,畸爱的悲剧——重读《儿子与情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儿子与情人》中的“恋子情结”是一种畸形母爱的表现,它不但使儿子堕入了“恋母情结”的深渊而无法自拔,而且还造成了儿子“性爱无能”与“个性无能”的悲剧,使儿子背负上了沉重的人性的枷锁  相似文献   

4.
从保罗·德曼的修辞性阅读理论出发,将《哈姆雷特》中的"复仇请求"视作文本,以鬼魂为发出者,以哈姆雷特为接受者,认为文本发出者/鬼魂的"中心隐喻性"解构了复仇的目的;文本的"自我解构性"导致了文本的不可阅读性;文本接受者/哈姆雷特的"意识形态性"解构了复仇的意义。《哈姆雷特》展示了人类生存的语言学困境。  相似文献   

5.
由于对贾宝玉养育关系的混乱,造成他早年接受母爱的缺失和"恋母情结"的泛化。贾宝玉的"恋母"是"恋"着给予了自己母爱的一个群体;"仇父"是"仇"视代表父权体系的一个群体。贾宝玉"恋母情结"具体指向的错位主要体现在精神上对秦可卿的依恋和"意淫",以及生活上对袭人的依恋和占有欲望。  相似文献   

6.
哈姆雷特复仇延缓原因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晶 《南都学坛》2002,22(4):122-122
<正> 若干世纪以来,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即充满矛盾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人们心中一直有着魔力般的力量,全世界的学者和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不断地从中发掘出新的价值。即如复仇是该剧的主要线索,而哈氏复仇计划却不断延缓,对此就有许多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哈姆雷特不是一个急于复仇而失去本性的人,造成其复仇计划不断延缓的根本原因在于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外部环境的交织。  相似文献   

7.
《哈姆雷特》自诞生以来,各种各样的评论就层出不穷,每一种新的理论成果都会对哈姆雷特复仇的延宕进行解释。回归文本,我们会发现,哈姆雷特的延宕与激情、理智、过度思虑的关系并不是太大,他的延宕只是我们人类遇到的一种精神危机及哈姆雷特在这种精神危机困扰下企图突围而不得的悲剧表现,哈姆雷特的精神突围具有穿越时空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哈姆雷特的延宕是莎学界的一个老话题。这一公案中有几个历代学者都关注的焦点,如鬼魂诉说后哈姆雷特为何没立即复仇?"戏中戏"之后哈姆雷特为何没趁克劳狄斯忏悔时复仇?哈姆雷特是否性格忧郁等等。结合着戏剧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剧情的内在发展逻辑对这些焦点进行分析,便会发现,哈姆雷特不仅未曾延宕,而且他在复仇过程中表现出了机智、勇敢和敢于冒险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家曹禺的话剧《雷雨》和美国作家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各自讲述了一个家庭悲剧。在两剧本中,恋母情结所涉及的主角人物———父、妻和子具有很大的可比性,因而从本我和自我的角度解读这些人物的心理行为。  相似文献   

10.
在评价莎翁悲剧《哈姆雷特》时 ,一反传统的作法 ,没有讴歌其主要人物哈姆雷特 ,恰恰相反 ,对几百年来被人们斥为弑君者的卑鄙小人克劳狄斯从一个新的角度 ,给予了一定的重视。此外 ,从两个方面对《哈姆雷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浑圆论     
阴阳二元是圆的一元中的二项分立,它们是中国神话根传的集体无意识,它与恋母情结有质的差别。在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和翻译理论的他者观照中,显示出中国浑圆意识和无意识的异中有和的幻化流变性,它与西方的作者中心主义和读者中心主义、翻译叛逆主义和翻译等效主义等两端相比,具有更广泛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12.
冯小刚:《晚饭》太俗,叫·《夜宴》吧。冯小刚——这是一个“哈姆雷特的故事”,考虑到世界各国已经有很多导演拍过,我就决定拍一个女版的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13.
林兆华导演的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被誉为在中国最具先锋实验精神的戏剧作品之一.林兆华导演的<哈姆雷特>对传统理解下的作品主题进行了颠覆与解构,哈姆雷特的形象本身和他的所谓复仇都具有某种荒诞性,显示出了将古代与现代连接、西方与中国交错、经典与普通相融的特征,人人都是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14.
《哈姆雷特》写于1601--1602年之间,是莎士比亚艺术的高峰。他在这部剧作中所塑造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典型形象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哈姆雷特是一个个性鲜明而又充满复杂矛盾的人物。马克思在《六月十八日的失利——增援部队》一文中,论述到英、法联军在克里木对俄战争中的失利中说过这样的话:“没有Empire胜利的Empire使人想起了对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所作的加工,经过这种加工,不仅使丹麦王子的忧郁心情大为减弱,而且把丹麦王子这个人都弄得看不到了。”这说明,在马克思看来,忧郁是哈姆雷特性格上的基本特征。长期以来,各国文坛对他的性格特点展开过各种不同的争论,众议纷纭,反映出各种流派文艺家的不同美学观点。本文试图对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作些分析,以求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的故事取材于古老的丹麦传奇.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来看,<哈姆雷特>的神话指向明确,过程完整,意象清晰,叙事可靠."神话原型批评"为解读<哈姆雷特>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整个批评界一直以来都注意到哈姆雷特的抑郁,而忽略了他的另一面——躁狂。哈姆雷特不断奔涌的思绪、无尽扩充的意识、对王后和奥菲利娅的暴力都是他躁狂的表现。哈姆雷特的躁狂与抑郁相混合,在这种状态下,他对生存与死亡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哈姆雷特的躁郁症作为一种疯癫状态,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享有终极的地位,具有审美和哲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反映出他在重压之下的烦恼与失望,苦闷与彷徨。当下.我国经济形势整体疲软,占据国民经济总量半壁江山的中小企业面临着种种困难.与哈姆雷特所面临的处境有些相似。对于它们来说,同样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生存还是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发展繁荣的代表 ,莎士比亚之所以在戏剧艺术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艺术形象的个性刻画是极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本文认为 ,哈姆雷特的艺术性格具有丰富性与复杂性。它交融着人类涵蕴丰富的历史、文化、社会及其审美心理的幽咽颤栗的诗性。而这一艺术性格所具有的真正的艺术生命、深刻的文化蕴涵和永久的艺术魅力 ,又同这一艺术典型在个性特征与普遍意蕴、内在冲突与心灵矛盾等方面的融汇统一及其艺术化的呈现和表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怨羡情结"属于精神分析学范畴,是情结理论泛化的结果,也可看作是对"恋父情结","恋母情结"的仿词造用,它是一个极具生命力和挖掘潜力的文学话题.本文试图运用怨羡情结的理论,对铁凝小说<大浴女>中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深层次的人性内涵加以清晰、明澈地洞察与审视.  相似文献   

20.
外刊速览     
《名利场》:莱昂纳多的恋母情结 被《名利场》杂志选为"最女性化的男星"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日前在接受采访时披露了他的恋母情结。他害怕自己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因为心目中理想女友的标准就是他的母亲,他表示:"没有人能和我的妈妈媲美。我的母亲生性善良,为人诚实,具有很高的道德标准,她是我行事为人的榜样。我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像她那样的女人,哪怕只有一半像她也好,但是太难了。母亲在我心里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每当我谈论自己时,我不可能不谈起我的母亲。在我心中,最完美的女人就是我的妈妈,真希望能找到一个像她一样的女孩,这样我会立刻娶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