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红 《老年世界》2013,(13):13-13
四姨是我母亲的亲妹妹,小母亲3岁。她从小就很聪明,特别是她那一双水灵灵的眼睛,人见人爱。不知道的人,根本就看不出她是一个既聋又哑的残疾人。四姨心地善良,她常常把自己穿半旧的衣衫,送给衣不遮体的乞丐,也常常把到嘴的饭菜,送给那些孩子多、吃不饱的母亲,她知道:孩子嗷嗷待哺,母亲吃不饱,哪来的奶水呀。母亲生下我第二天,我还未吃上奶水,母亲就与世长辞了。没有办法,爸爸不能瞅着我活活饿死,就把我送到外婆家,计划把我送人,这样,也好留下一条性命。四姨知道了要把我送人,说什么也不让。外婆气急了,用手和四姨比划着:“不送人,你养啊……”  相似文献   

2.
正外婆本来是想把真相告诉他的,突然什么都不想说了,只趴在他跟前呜呜咽咽地哭。外婆一辈子不曾嫁人。外婆不是我的亲外婆,她是子衿姨的娘。我母亲从小就和子衿姨要好,她们两家住对门,数着日子一起长大的。我小的时候,母亲忙着做活贴补家用,常把我送到外婆家去。子衿姨很疼我,视我如己出。在我歪着脑袋想该如何称呼子衿姨她娘的时候,子衿姨摸摸我的头,笑盈盈地说:"叫外婆。"  相似文献   

3.
送母亲出嫁     
父亲病逝后 ,我把悲痛欲绝的母亲接到万县 ,与我这个长子一起生活。虽说家里经济不太宽裕 ,但完全能够满足并无奢求的母亲的需要。我把母亲送进老年大学 ,她学画画 ,很快就入了迷。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 ,寡居了5年的母亲也从丧偶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她性格开朗 ,从老年大学回家后 ,总有说不完的话。后来 ,还有意无意地讲起了老年大学学员找老伴的故事。母亲当趣事来谈 ,我们当笑话而听 ,并没有多想什么。再后来 ,母亲笑着提起 :“滕校长这人真逗 ,说要给我介绍对象 ,也不问人家愿意不愿意。”我听了还是没有在意。不料 ,年底的一天 ,母亲趁着…  相似文献   

4.
老伴歌     
乃贵 《当代老年》2009,(3):17-17
我与老伴相濡以沫,感情甚笃。有一次,老伴因病住院,我让几个儿媳轮流陪护她,自己留在家里专做家务。一天,我做了鲫鱼汤给老伴送去,老伴不仅没有一点高兴的意思,反而狠狠地把我数落了一顿。我感到莫名其妙,回家后怎么也想不通,一生病脾气就变得古里古怪了?后来我去陪护了一天,老伴又像过去一样温顺祥和,有说有笑了。我好生疑惑,就两三天没来,老伴竟会如此不悦!  相似文献   

5.
夸老伴     
夸老伴唐金陵我老伴邓艾伶,今年59岁,退休前是江华县林化厂的工会主席。在厂里她是“老先进”,在家里孝敬公婆她更是有名。1958年,我因被错划“右派”下放,二十六七岁的人了,还没结婚。那时,父亲上班,小妹妹念书,家务事就靠体弱多病的母亲去做。有时母亲病...  相似文献   

6.
母亲离开人世已经3年多了。可是我老伴卿粉花却常常梦见和婆母在一起,依然天天为她洗脸、梳头、修指甲,和她谈笑风生。老伴与人说梦,总讲婆媳梦里相处的情景历历在目,难以忘记。别人说她,是因为你们婆媳的感情太深太好了。提起老伴,家乡的人没有不夸领的。我父母说她是块“贴心肉”,邻居称她为贤孝忠厚的“敬老第一媳”。在我的家乡,方圆好几里,都说她是最孝顺的好媳妇。说起老伴与我母亲的婆媳情份,还真有天赐之缘。那是1954年的夏天,妈跌断的腿还未好利索,她从大姑母家一被一破地往家里走,背上还背着个几公斤重的袋子。路过…  相似文献   

7.
母亲王梅玉,高龄84岁,可她却耳不聋、眼不花,身子骨硬朗得很。只是有一条,说啥她都不愿走出家门,一天到晚守在家里,虽说有电视相伴,有孙辈热热闹闹,可我们担心,长此以往她也会感到寂寞。母亲早年逃过荒,要过饭,受尽磨难。如今赶上了好光景,住的是楼房,穿的是新衣,吃的天天像过年。然而,物质上的享受代替不了精神上的快乐,我和老伴经常考虑如何让老母亲晚年快乐,为她赶走寂寞,让她天天都有一份好心情。一天,老伴对我说:“老小老小,人老了也同小孩一般,需要关心呵护。要让老母亲活得有点精气神儿,能不能买些玩具给她耍…  相似文献   

8.
安宁 《现代妇女》2007,(10):36-37
1我的几个哥哥姐姐都管她叫姨,唯独我,叫她姨娘。我一岁那年的某个春日,她花费了几个小时,终于教我学会了平生第一个词语:姨娘。二十四年前,她还是个羞涩的新娘,并不懂得怎样养育一个小孩,所以当母亲因为虚弱,无力再供养我这第四  相似文献   

9.
爱的护身符     
华木 《老年世界》2008,(16):23-23
老伴的单位决定组织离退休同志到海南旅游。听到这个消息的她,像是捡了宝似的兴奋得一夜未睡。可第二天,订过机票后,老伴回到家里,整个人像霜打了似的,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对她的这一变化,我挺纳闷儿,问她为什么不高兴。“没什么,别乱猜。”老伴轻描淡写地说。但我分明感觉出她是在敷衍我。  相似文献   

10.
我终于明白,母亲原来是那样地深爱着父亲,依赖着父亲,只不过她爱的方式与众不同罢了……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母亲是父亲费尽心机才追到手的。那时,母亲几乎天天唠叨,说父亲见到她的第一天,就要求住在她家,借口是天黑路远,回不去了;说父亲为了追她,不惜冒着被处分的危险,半夜从部队跑出来坐火车去看她;说父亲最后还是为她挨了处分,肩章上被捋掉了一颗星……  相似文献   

11.
我有四个母亲。因为当时的社会环境,爸爸既然给我们组织了这样一个家庭,我也感受到它的温暖,那就接受它吧!我的母亲曾正蓉(1901-1961)60岁时病逝于四川。我的外祖父曾星五是四川内江人,老实憨厚,心地善良,但不是很精明。他开了个绸缎铺,生意还过得去。母亲有三个弟弟,家里就她一个女儿,所以外公很疼她,特别请了私塾老师教她读书写字。母亲虽然没有正式上过学,但能看报、写日记、记账,还看过不少古典小说。  相似文献   

12.
一从小,她对母亲就是有距离的。母亲不漂亮不温柔,嗓门粗大,身材肥胖而她,偏偏遗传了母亲的这些缺点,从小学一年级起,她便是班上最胖的女生。母亲又懒得给她扎小辫,硬是把她一头乌黑的发剪成了短短的娃娃头。有一次上完体育课,她满头大汗跑去上厕所,结果把厕所里的女生吓得集体尖叫——她们把她当成了男生。  相似文献   

13.
吴昕孺 《老年人》2009,(9):36-36
文娱驰退休前不会打麻将,加上老伴长期生病,也没时间学打麻将。老伴去世,孤身一人,儿女们工作忙,不能陪着她,想了两个办法与她商议,要么请个保姆,一来在家里做饭、搞卫生,二来陪母亲聊天解闷。这个主意被文娱驰否定,理由是“我身体好,请保姆干什么”。要么再跟母亲找个伴……话刚出口,就被文娱母也一口拒绝了。  相似文献   

14.
穷家难舍     
母亲刚被我接进城里住了两天,使老是叨念着要回乡下去。母亲要回乡下的理由十分简单:在城里住不惯。母亲一辈子为我们、为生计而长年累月地操劳奔波,从没有过过一天安生的日子,从没享过一天清福。我的内心充满歉疚,总觉得太对不住母亲。我这一生,欠她的太多太多。把她接进城来,本想让她清情闹闹地安度晚年,也好让我尽尽做儿子的孝道。可母亲刚刚进城,便又闹着要回乡下。这让我心里十分难受,极力进行劝阻和挽留。可母亲仿佛是铁了心似的,一定要我把她送回老家。拗不过母亲,我只好开车将她又送回了乡下。在那间母亲任了大半辈子的…  相似文献   

15.
《金色年华》2009,(8):60-61
从小,她对母亲就是有距离的。母亲不漂亮不温柔,嗓门粗大,身材肥胖。而她,偏偏遗传了母亲的这些缺点。从小学一年级起,她便是班上最胖的女生。母亲又懒得给她扎小辫,硬是把她一头乌黑的发剪成了短短的娃娃头。有一次上完体育课,她满头大汗跑去上厕所,结果把厕所里的女生吓得集体尖叫——她们把她当成了男生。  相似文献   

16.
生死相守     
靠着一句关于做饭的诺言生死相守,这,就是爱情吧。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母亲是父亲追到手的。如今看来,母亲真是小女人,从小,我就天天听母亲唠叨,说父亲见到她的第一天,就被迷住了,为了追到她,不顾扛着被处分的危险,半夜从部队跑出来坐火车去看母亲。父亲最后还是为了母亲挨了处分,肩章上被捋掉了一颗星星。他们的生活不算幸福,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母亲出生于书香门第,只喜欢读书写字,而父亲17岁就当了兵,读报纸都经常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从小,我就常见他们吵架,母亲总是为了芝麻大点的小  相似文献   

17.
送母亲出嫁     
父亲病逝后 ,我把悲痛欲绝的母亲接到万县 ,与我这个长子一起生活。虽说家里经济不太宽裕 ,但完全能够满足并无奢求的母亲的需要。我把母亲送进老年大学 ,她学画画 ,很快就入了迷。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 ,寡居了5年的母亲也从丧偶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她性格开朗 ,从老年大学回家后 ,总有说不完的话。后来 ,还有意无意地讲起了老年大学学员找老伴的故事。母亲当趣事来谈 ,我们当笑话而听 ,并没有多想什么。再后来 ,母亲笑着提起 :“滕校长这人真逗 ,说要给我介绍对象 ,也不问人家愿意不愿意。”我听了还是没有在意。不料 ,年底的一天 ,母亲趁着我一人在家 ,郑重地对我说 :“滕校长给我介绍了他的一个战友 ,叫黄绍和 ,也当过校长 ,现在离休了 ,你说去不去见面?”我正准备出差 ,就顺口说 :“可以呀!”转而想到这是一件大事 ,得细细思量 ,又说 :“好事不要着急 ,还是等我回来再说吧。”母亲没有吭声。几天后 ,我出差归来 ,妻子悄悄跟我说 :“妈妈在滕校长家与那个人见过面了。听妈的意思 ,双方还挺满意的。”我这才感到箭在弦上 ,已经非同小可了。年近花甲的母亲还想再为人妻 ,我首先想到的是面子往哪里搁。当晚 ,我急忙把弟弟叫来...  相似文献   

18.
女人故事会     
母亲怀上我不容易,她是35岁时才怀上我的。父亲后来告诉我,说母亲生下我3天就离开了"月床"下地干活,受了风寒,从此落下了头疼病,一直到她去世都没能断根。坐月子的母亲找一块头巾扎紧在额头上,两边太阳穴再贴两块太阳膏药,像所有农家妇女一样屋里屋外忙个不停。母亲一字不识,她对每一个识字的小学生都  相似文献   

19.
卫宣利 《金色年华》2008,(11):39-40
从小,她对母亲就是有距离的。母亲不漂亮不温柔,嗓门粗大,身材肥胖。而她,偏偏遗传了母亲的这些缺点,从小学一年级起,她便是班上最胖的女生。母亲又懒得给她扎小辫,硬是把她一头乌黑的发剪成了短短的娃娃头。有一次上完体育课,她满头大汗跑去上厕所,结果把厕所里的女生吓得集体尖叫——她们把她当成了男生。  相似文献   

20.
由于工作的缘故,我和老伴长期分居,饱尝了两地相思之苦。去年,老伴退休,我们总算是结束了牛郎织女般的生活。不料,团圆的幸福日子才开头,老伴就“移情别恋”,喜欢上了电脑,把我忘在了脑后。想起为迎接夫妻团聚日子的到来,我早早就开始了准备,把房间粉刷一新,把家具换了几样,订了老伴喜欢看的几种报纸杂志,买了两箱老伴喜欢吃的苹果,就连老伴喜爱的“仙人掌”也搬回了两盆。照说我这个做夫君的,也算是无微不至,够称职的了。老伴来的那天,我领着她一一参观。老伴边看边点头,一双眼睛笑成一条缝。我问她:“满意吗?”她轻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